一种复合PVC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240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PVC薄膜,旨在解决人们在拆薄膜的时候,因为静电的原因,薄膜常常会吸附在手上,造成不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复合PVC薄膜,包括由PVC制成的基层,基层的一侧通过喷涂设有抗静电涂层,基层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包装的内层,内层朝向基层一侧的表面铺设有碳纳米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抗静电涂层、内层以及碳纳米管,避免拆分时内层、基层吸附在人的手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PVC薄膜
本技术涉及薄膜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复合PVC薄膜。
技术介绍
PVC薄膜,全名为Polyvinylchlorid薄膜。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另有加入其他成分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薄膜广泛应用于包装,而人们在拆薄膜的时候,因为静电的原因,薄膜常常会吸附在手上,造成不便。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PVC薄膜,通过设置抗静电涂层、内层以及碳纳米管,避免拆分时内层、基层吸附在人的手上。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PVC薄膜,包括由PVC制成的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一侧通过喷涂设有抗静电涂层,所述基层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包装的内层,所述内层朝向基层一侧的表面铺设有碳纳米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静电涂层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电荷堆积在基层的表面,从而避免拆分时吸附在人的手上,同时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效果,能够将内层远离基层一侧表面的电荷引导至基层,从而避免拆分时内层吸附在人的手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为聚乙烯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烯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的内部设有纳米二氧化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内层的抗老化、强度和耐化学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远离基层一侧的表面涂有纳米碳酸钙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内层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纳米碳酸钙层远离基层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凹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纳米碳酸钙层远离基层一侧表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提高包装时内层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内层包装后滑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静电涂层为以聚酯为软段、聚酰胺为硬段的热塑性弹性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永久性的抗静电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抗静电涂层、内层以及碳纳米管,避免拆分时内层、基层吸附在人的手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层;2、抗静电涂层;3、内层;4、纳米碳酸钙层;5、凹痕。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一种复合PVC薄膜,如图1所示,包括由PVC制成的基层1,基层1的一侧通过喷涂设有抗静电涂层2,基层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包装的内层3,内层3朝向基层1一侧的表面铺设有碳纳米管,抗静电涂层2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电荷堆积在基层1的表面,从而避免拆分时吸附在人的手上,同时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效果,能够将内层3远离基层1一侧表面的电荷引导至基层1,从而避免拆分时内层3吸附在人的手上;内层3为聚乙烯层,聚乙烯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内层3的内部设有纳米二氧化硅,提高内层3的抗老化、强度和耐化学性能;内层3远离基层1一侧的表面涂有纳米碳酸钙层4,提高内层3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纳米碳酸钙层4远离基层1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凹痕5,提高纳米碳酸钙层4远离基层1一侧表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提高包装时内层3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内层3包装后滑移,抗静电涂层2为以聚酯为软段、聚酰胺为硬段的热塑性弹性体,具有永久性的抗静电效果。本技术正常工作时,将内层3朝向产品并进行包装,由于纳米碳酸钙层4远离基层1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凹痕5,提高了内层3远离基层1一侧表面的粗糙程度,因此能够提高包装时内层3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内层3包装后滑移,同时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效果,能够将内层3远离基层1一侧表面的电荷引导至基层1,从而避免拆分时内层3吸附在人的手上,并且抗静电涂层2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电荷堆积在基层1的表面,从而避免拆分时吸附在人的手上,生产时各个层之间可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PVC薄膜,包括由PVC制成的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一侧通过喷涂设有抗静电涂层(2),所述基层(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包装的内层(3),所述内层(3)朝向基层(1)一侧的表面铺设有碳纳米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PVC薄膜,包括由PVC制成的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一侧通过喷涂设有抗静电涂层(2),所述基层(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包装的内层(3),所述内层(3)朝向基层(1)一侧的表面铺设有碳纳米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PVC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3)为聚乙烯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PVC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3)的内部设有纳米二氧化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婉盈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恒恩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