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板预钻钻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90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讯板预钻钻针,包括刀柄和刀体,刀体包括UC段和连接段,刀体的长度不大于3.0mm,UC段直径大于连接段的直径,连接段连接于UC段和刀柄之间,UC段远离连接段的一端面为尖部,连接段远离UC段的一端面为尾部,刀体表面上对称设有两个螺旋形的排屑槽,排屑槽自尖部向尾部延伸;尖部由两个主刀面两个副刀面组成,两个主刀面对角设置,两个副刀面对角设置,且四个刀面呈中心对称排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讯板预钻钻针用于形成预钻孔,在钻孔过程中增加了切削的排尘性,提高了切削能力,且可以保证钻孔过程中钻针的平衡,确保预钻孔的孔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讯板预钻钻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针,尤其涉及一种通讯板预钻钻针。
技术介绍
随着通讯板的发展,板材厚度从基础的1mm-2mm,变成3mm-4mm甚至有5mm以上板材出现,而所需钻针直径依然是微小钻针直径,导致常规的长径比在20倍以内的钻针因长度不够无法使用,催生出高长径比钻针,而高长径比钻针由于长度较长,刚性较弱,导致钻孔过程中容易发生偏摆,造成不良现象,而往往此类通讯板较为昂贵,造成客户产生较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高长径比钻针出现偏摆的通讯板预钻钻针,保证其在下钻过程中不会出现偏摆现象。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讯板预钻钻针,包括位于后部的用于夹持的刀柄和位于前部的用于切削的刀体,所述刀体包括UC段和连接段,所述刀体的长度不大于3.0mm,所述UC段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直径,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UC段和所述刀柄之间,所述UC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面为尖部,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UC段的一端面为尾部,所述刀体表面上对称设有两个螺旋形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自所述尖部向所述尾部延伸;所述尖部由两个主刀面和两个副刀面组成,两个主刀面对角设置,两个副刀面对角设置,且四个刀面呈中心对称排布。进一步的,所述主刀面远离背靠的副刀面的一侧为主切削刃,且所述主切削刃呈直线型,所述副刀面远离对角的副刀面的一侧为副切削刃,且所述副切削刃呈弧线型。进一步的,所述排屑槽的起始端与所述主刀面和所述副刀面同时相接,且所述排屑槽与所述副刀面相接的边为弧形边。进一步的,所述主刀面与同侧的副刀面之间形成横刃,且所述横刃在所述副刀面上靠近外侧的位置形成横刃尖。进一步的,所述排屑槽的螺旋角为20°~35°。进一步的,所述主切削刃的角度为12°~15°。进一步的,所述刀体直径为0.1~3.175mm。进一步的,所述刀体与所述刀柄之间连接有过渡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讯板预钻钻针,通过较短的刀体长度保证其刚性,通过UC段(大头)的设计,减少了孔壁的摩擦程度,不会导致孔内胶的拉扯,通过设置两个对称的呈螺旋形的排屑槽,增加了切削的排尘性,不会让粉尘凝固残留孔内,而影响后续加工。通过将尖部设计为由两个主刀面和两个副刀面组成的中心对称结构,在提高切削能力的同时,可以保证钻孔过程中钻针的平衡,确保预钻孔的孔位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通讯板预钻钻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通讯板预钻钻针的刃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通讯板预钻钻针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刀柄,2-刀体,21-UC段,22-连接段,23-尖部,231-主刀面,232-副刀面,233-主切削刃,234-副切削刃,235-弧形边,236-横刃,237-横刃尖,24-尾部,3-排屑槽,4-过渡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通讯板预钻钻针,包括位于后部的用于夹持的刀柄1和位于前部的用于切削的刀体2,所述刀体包括UC段21和连接段22,所述刀体的长度不大于3.0mm,所述UC段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直径,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UC段和所述刀柄之间,所述UC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面为尖部23,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UC段的一端面为尾部24,所述刀体表面上对称设有两个螺旋形的排屑槽3,所述排屑槽自所述尖部向所述尾部延伸;所述尖部由两个主刀面231和两个副刀面232组成,两个主刀面对角设置,两个副刀面对角设置,且四个刀面呈中心对称排布。优选的,所述排屑槽的螺旋角为20°~35°。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排尘的问题。所述主切削刃的角度为12°~15°。这种设计能够提高耐磨性,提高钻头寿命。优选的,所述刀体直径为0.1~3.175mm。本技术通讯板预钻钻针通过较短的刀体长度保证其刚性,通过UC段(大头)的设计,即钻针的头部(UC段)外径大,后段(连接段)的外径小的设计,在钻同样外径的孔时,钻针与基板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从而可以减少孔壁的摩擦程度,不会导致孔内胶的拉扯,通过设置两个对称的呈螺旋形的排屑槽,增加了切削的排尘性,不会让粉尘凝固残留孔内,而影响后续加工。通过将尖部设计为由两个主刀面和两个副刀面组成的中心对称结构,在提高切削能力的同时,可以保证钻孔过程中钻针的平衡,确保预钻孔的孔位精度。优选的,所述主刀面远离背靠的副刀面的一侧为主切削刃233,且所述主切削刃呈直线型,所述副刀面远离对角的副刀面的一侧为副切削刃234,且所述副切削刃呈弧线型。这样,主切削刃呈直线型,可以保证切削能力,副切削刃呈弧形型,与用于辅助切削,对预钻孔的孔壁进行精修。优选的,所述排屑槽的起始端与所述主刀面和所述副刀面同时相接,且所述排屑槽与所述副刀面相接的边为弧形边235。这样,便于主切削刃切削后排出切削屑。优选的,所述主刀面与同侧的副刀面之间形成横刃236,且所述横刃在所述副刀面上靠近外侧的位置形成横刃尖237。由于该横刃尖由外向内呈降低趋势,因此,可以减少横刃的阻力。优选的,所述刀体与所述刀柄之间连接有过渡台4。过渡台用于在较小直径的刀体与较大直径的刀柄之间的过渡连接。本技术是一种通讯板预钻钻针,用于在通讯板上先形成预钻孔,然后再通过高长径比钻针进行钻孔,可以保证在下钻过程中不会出现偏摆现象。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讯板预钻钻针,包括位于后部的用于夹持的刀柄(1)和位于前部的用于切削的刀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包括UC段(21)和连接段(22),所述刀体的长度不大于3.0mm,所述UC段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直径,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UC段和所述刀柄之间,所述UC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面为尖部(23),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UC段的一端面为尾部(24),所述刀体表面上对称设有两个螺旋形的排屑槽(3),所述排屑槽自所述尖部向所述尾部延伸;所述尖部由两个主刀面(231)和两个副刀面(232)组成,两个主刀面对角设置,两个副刀面对角设置,且四个刀面呈中心对称排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讯板预钻钻针,包括位于后部的用于夹持的刀柄(1)和位于前部的用于切削的刀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包括UC段(21)和连接段(22),所述刀体的长度不大于3.0mm,所述UC段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直径,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UC段和所述刀柄之间,所述UC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面为尖部(23),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UC段的一端面为尾部(24),所述刀体表面上对称设有两个螺旋形的排屑槽(3),所述排屑槽自所述尖部向所述尾部延伸;所述尖部由两个主刀面(231)和两个副刀面(232)组成,两个主刀面对角设置,两个副刀面对角设置,且四个刀面呈中心对称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板预钻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刀面远离背靠的副刀面的一侧为主切削刃(233),且所述主切削刃呈直线型,所述副刀面远离对角的副刀面的一侧为副切削刃(234),且所述副切削刃呈弧线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庆俞建星孙游王雪雪
申请(专利权)人:华伟纳精密工具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