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色散特性的单模光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70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优化色散特性的单模光纤,属于光通信技术,现有技术存在影响高速通信的非线性问题和偏振模色散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构成光纤芯层的第一层、第二层以及构成光纤包层的第三层、第四层、外包层,第一层折射率为阶跃分布,第二层折射率梯度变化,第三层、第四层折射率为阶跃分布,外包层为纯的二氧化硅玻璃包层,光纤芯层的折射率分布为n1>n2>nc,光纤包层的折射率分布为n4>nc>n3,其中ni为第i层的光纤折射率,nc为外包层的折射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纤具有较低的色散斜率,适当的色散和有效面积、同时具有偏振模色散低、低损耗和优异的抗弯曲性能,与光纤熔接时具有低熔接损耗等优点,适用于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DWDM系统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为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传输系 统而设计的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该单模光纤具有优化的色散特性,即适当 的色散和较低的色散斜率,有效面积适中,同时具有偏振模色散低、低损耗和 优异的抗弯曲性能,与光纤熔接时具有低熔接损耗等优点,适用于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的DW面系统传输,其低的色散斜率有利于对色散进行全面的精确 管理,适中的有效面有利于得到高的拉曼放大效率,满足C、 C + L波段的长距 离的传输。
技术介绍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光纤放大器和波分复用技术的成熟应用, 制约光纤通信的己经不再是光纤的损耗。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需要大容量、 高速率光纤通信系统。从技术和经济上考虑,光纤通信技术发展主要分为2个 方向,即提高波分复用单信道的传输速率,增加波分复用的信道数量与增加传 输波段。因此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传输系统对光纤的特性和发展提出新的 要求。目前对于波分复用技术而言,制约光纤传输容量和距离的主要因素为非 线性效应,色散和光信噪比OSNR。在波分复用系统中,随着容量增加,波长间隔不断减少,各波长之间的光 非线性效应,包括四波混频,自相位调制、交叉相位调制等,限制了光传输的 容量与距离。系统要求的光信噪比随着单信道的速率提高而成正比增加,因此 要求更高的信号光功率,这使得光纤非线性效应更趋严重。而由于波分复用信 道波段扩展,长短波长边缘信道的色散积累使得色散管理更加复杂,增加了系 统色散补偿成本。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不断创新光纤技术,开发具有 优化色散特性的新光纤。为了抑制DWDM系统中非线性的影响,在传输波段需要适当的色散值并降低光功率密度,人们在色散位移光纤的基础上开发了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 G. 655光纤)以及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目前已经公布了一系列的这类光 纤的设计和生产专利。如中国ZL98121639.0号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 CN1068434C)公布了一种较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和制造方法,其典型 色散斜率为0.09ps/ (nm、km),有效面积在80um2以上,1550nm损耗典型值为 0. 205dB/km。中国ZL03125210. 9号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219227C)公布 了一种正非零色散位移光纤,设计具有8个纤芯分层,1550nm色散斜率减小到 0.085ps/ (nm、km),有效面积调整为70um2以上,1530 —1550nm范围的色散在 2. 0-6. Ops/ (nm km), 1550nm的损耗小于0. 21dB/km。中国00806764. 3号发 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348548A)公布了一种中下陷的三角型设计光纤,色 散斜率为0.073ps/ (nm、km)。美国专利6396987B1公布了一种光纤,光纤芯 层折射率采用梯形和中心下陷阶跃型的分布,其色散斜率小于0.073ps/(nm、km),有效面积达到60um2。中国00802639. 4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为 CN1337010A)公布了一种阶跃型折射率分布光纤,色散斜率也小于0.07ps/(nm2 km), 1550nm的色散在7 — 15 ps/ (nm km)。虽然现在G. 655光纤种类众多,但是大多数的G. 655光纤中,色散斜率 还是偏大,色散特性不均衡,或者波导结构过于复杂,实际不利于生产工艺控 制和得到高的成品率。在以前的工艺操作中,用于长距离传输系统的大有效面 积光纤的色散斜率大且色散较高,因此导致DWDM系统性能劣化。对于宽工作波 长的传输系统,色散斜率偏大的直接危害就是造成长短波长边带波长的色散差 异大,传输波长范围越宽,这种差值越大,色散补偿难度或成本的增加越大, 对于40Gbit/s这样要求精确色散管理的高速传输系统,其影响就成为很大的问 题,在实际应用中依然需要复杂的色散管理,增加了系统成本。随着拉曼放大 器的应用,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的拉曼增益特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光纤的拉曼 增益效率与有效面积近似反比关系,大的有效面积意味着低的拉曼增益效率。 因此,为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增大通信容量,并且适应分布式拉曼放大器传输系统的推广应用,要求光纤具有均衡的色散特性,即要求降低色散斜率, 通过一个适当的最低的色散变化抑制非线性效应,同时保持光纤的有效面积适 中。理想的光纤的色散应当在整个工作波段具有一个恒值,但是折射率随着波 长变化而变化,色散对波长具有依赖性,在光纤波导结构设计上,有效面积和 色散、色散斜率相互制约,在光纤设计时需要对各种特性平衡给予考虑。在实际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中,通常需要将不同光纤连接形成通信链路,非零色散位移光纤比标准单模光纤折射率分布更复杂,将非零色散位移光纤与 其它不同类型的光纤熔接在一起时,因为彼此的模长直径和光纤几何参数等不 匹配,往往导致反射增大,附加损耗增加,链路越长接点越多,累积的效应越 大,严重的可能造成不可接受的误码率。因此在光纤制造中熔接特性是不容忽 视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光纤的熔接损耗,限制熔接损耗对传输系统的有 害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影响高速通信的非线性问题和 偏振模色散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传输系统的非零色 散位移单模光纤。赋予该单模光纤优化的色散特性,即较低的色散斜率、适当的色散值和有效面积,同时具有偏振模色散低、低掼耗和优异的抗弯曲性能与 熔接性能,从而有效减少色散补偿成本。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优化色散特性的单模光纤,其特征是它包括构成光纤芯层的第一层、 第二层以及构成光纤包层的第三层、第四层、外包层,第一层折射率为阶跃分 布(阶跃分布在折射率对直径的分布曲线上表现为台阶状),第二层折射率梯度 变化(梯度变化在折射率对直径的分布曲线上表现为斜线状),第三层、第四层 折射率为阶跃分布,外包层为纯的二氧化硅玻璃包层,所述光纤芯层的折射率分布为nl>n2>nc,所述光纤包层的折射率分布为n4>nc>n3;其中ni为第i 层的光纤折射率,nc为外包层的折射率。在构成光纤芯层的第二层直径和折射率的梯度分布,得到适当的色散和有效面积。在构成光纤包层的第三层的折射率改变色散斜率。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纤的四个分层的波导结构参数为 0. 34%《Anl《0. 46%, 5. 0um《rl《7. Oum;0. 25%《A n2《0. 35%, 6. 0um《r2《8. Oum;-0. 15%《An3《-0. 01%, 10. 5um《r3《14. 5um; 0. 07%《△ n4《0. 12%, 10. 66《r4《18. 66um;其中Ani为以nc作为参考折射率的第i层的相对折射率差,ri为第i层 的半径。在构成光纤包层的第三层、第四层中惨入锗、氟、磷,用以调节光纤制件 的折射率分布,且使粘度和应力匹配,减少光纤中残余应力,平衡应力分布, 稳定光纤偏振模色散性能。同时得到光纤的熔接性能的改善,获得低的熔接损 耗。通过对光纤折射率分布的精确调整,可以得到需要的色散特性,即色散值、 色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优化色散特性的单模光纤,其特征是它包括构成光纤芯层的第一层、第二层以及构成光纤包层的第三层、第四层、外包层,第一层折射率为阶跃分布,第二层折射率梯度变化,第三层、第四层折射率为阶跃分布,外包层为纯的二氧化硅玻璃包层,所述光纤芯层的折射率分布:n1>n2>nc,所述光纤包层的折射率分布:n4>nc>n3,其中ni为第i层的光纤折射率,nc为外包层的折射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东卢卫民吴海港张立永李群星
申请(专利权)人:富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