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油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1632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油生产系统,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釜罐体,混料釜罐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混料釜罐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搅拌装置包括有电机,电机的下表面与混料釜罐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乳油生产系统,通过设置混料釜罐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搅拌装置包括有电机,电机的下表面与混料釜罐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具有通过本装置实现生产时防止有沉淀析出、分层和凝胶结块现象的乳油原料和已搅拌完成的乳油原料一同从混料釜罐体流出,同时,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油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农药生产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乳油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乳油生产系统(申请号:CN201620090763.4),如图1所示,虽然解决了实现使物料实现了上下流动搅拌,搅拌更充分、均匀,使其有效成分的含量达到标准规定,提升乳油的乳化稳定性和乳化分散性,操作方便,提高乳油的生产质量和效率的问题,但该装置在生产时“在乳油的生产过程中,混料釜上有两个进料口,第一个进料口为通过连通计量槽的真空泵将原药、助剂、乳化剂等配比量少的原料由车间抽至计量槽,再由计量槽送入混料釜,第二个进料口为通过设在溶剂储蓄罐和混料釜中间的自吸泵将配比量大的溶剂从溶剂储蓄罐向混料釜提供溶剂,在溶剂储蓄罐和混料釜之间设有一个真空自吸投料口,提供微量料液的加注,此真空自吸投料口还可作为原料出料口,关闭混料釜上进料口阀门,打开溶剂储蓄罐出料口阀门,开启自吸泵,可将原料排放出来。混料釜上设有电机,电机连接转动轴,转动轴连接搅拌叶片,通过叶片转动,实现原料的循环搅拌,同时因搅拌叶片与水平面呈150°夹角,会使原料实现上下循环混合。混料釜出料口处设有一管道分支,分支上设有阀门,作为乳油检测口,另一管道连通到成品储蓄罐,成品储蓄罐再连通到灌装机上,通过灌装机对成品进行灌装”。生产时“混料釜上设有电机”驱动搅拌扇叶对乳油原料进行循环搅拌,一旦出现搅拌不均匀,乳油原料容易在混料釜罐体内底壁出现沉淀析出、分层和凝胶结块现象,此时,出现沉淀析出、分层和凝胶结块现象的乳油原料会和已搅拌完成的乳油原料一同从混料釜罐体出料口处所连接的管道流入“成品储蓄罐,成品储蓄罐再连通到灌装机上,通过灌装机对成品进行灌装”,进而易使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较差,同时也易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油生产系统,其具有生产时防止有沉淀析出、分层和凝胶结块现象的乳油原料和已搅拌完成的乳油原料一同从混料釜罐体流出,同时,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乳油生产系统,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釜罐体,混料釜罐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混料釜罐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搅拌装置包括有电机,电机的下表面与混料釜罐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的外表面通过轴承与混料釜罐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传动轴的一端表面贯穿并延伸至混料釜罐体的内部,电机的型号为5IK120GU-CF;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传动轴在混料釜罐体的内部做旋转运动。进一步地,传动轴的一端表面均匀分布有搅拌扇叶,混料釜罐体的一侧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农药管,第一农药管的一端内壁螺纹连接有过滤头,过滤头的一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农药管,第二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存罐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动轴转动带动搅拌扇叶对混料釜罐体内部的乳油原料进行循环搅拌,设置过滤头对经过过滤头内部的乳油原料进行过滤,防止有沉淀析出、分层和凝胶结块的乳油原料通过过滤头抽入第二农药管的内部,第一农药管设置在混料釜罐体内有沉淀析出、分层和凝胶结块的乳油原料存在的最高位置。进一步地,储存罐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自吸泵,第三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自吸泵,第一自吸泵和第二自吸泵的型号均为D8518A050fdsfds,第二农药管的一端内壁与第一自吸泵的注水口固定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储存罐体与第一自吸泵配合使用,对第一自吸泵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一自吸泵的出水口固定连通有第三农药管,第三农药管的一端内壁贯通并延伸至储存罐体的内部,储存罐体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第四农药管,第四农药管的内径小于第三农药管的内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农药管的内径小于第三农药管的内径,便于当储存罐体内部出现有沉淀析出、分层和凝胶结块的乳油原料时,通过第四农药管重新流回混料釜罐体内部进行搅拌。进一步地,第四农药管的一端内壁与混料釜罐体的一侧表面固定连通,储存罐体的一侧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五农药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储存罐体与第五农药管配合使用,对第五农药管起到定位支撑的作用,第五农药管设置在储存罐体内有沉淀析出、分层和凝胶结块的乳油原料存在的最高位置。进一步地,第五农药管的一端内壁与第二自吸泵的注水口固定连通,第二自吸泵的出水口固定连通有第六农药管,第六农药管的一端内壁贯通并延伸至第三支撑块的一侧表面,储存罐体和混料釜罐体的内部均设置有乳油原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五农药管与第二自吸泵配合使用,便于将储存罐体内部的乳油原料抽入第五农药管内部。综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混料釜罐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搅拌装置包括有电机,电机的下表面与混料釜罐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具有通过本装置实现生产时防止有沉淀析出、分层和凝胶结块现象的乳油原料和已搅拌完成的乳油原料一同从混料釜罐体流出,同时,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现有技术图;图2为本技术混料釜罐体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混料釜罐体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搅拌扇叶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储存罐体结构剖视图。图中:1、第一支撑块;2、第二支撑块;3、第三支撑块;4、混料釜罐体;5、进料口;6、电机;61、传动轴;62、搅拌扇叶;63、第一农药管;64、过滤头;65、第二农药管;66、储存罐体;67、第一自吸泵;68、第二自吸泵;69、第三农药管;610、第四农药管;611、第五农药管;612、第六农药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乳油生产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第一支撑块1、第二支撑块2和第三支撑块3,第一支撑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釜罐体4,混料釜罐体4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5,混料釜罐体4的上表面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搅拌装置包括有电机6,电机6的下表面与混料釜罐体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轴61,传动轴61的外表面通过轴承与混料釜罐体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传动轴61的一端表面贯穿并延伸至混料釜罐体4的内部,电机6的型号为中大牌5IK120GU-CF,传动轴61的一端表面均匀分布有搅拌扇叶62,混料釜罐体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农药管63,第一农药管63的一端内壁螺纹连接有过滤头64,过滤头64的一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农药管65,第二支撑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存罐体66;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6驱动传动轴61在混料釜罐体4的内部做旋转运动,传动轴61转动带动搅拌扇叶62对混料釜罐体4内部的乳油原料进行循环搅拌,设置过滤头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油生产系统,包括第一支撑块(1)、第二支撑块(2)和第三支撑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釜罐体(4),所述混料釜罐体(4)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5),所述混料釜罐体(4)的上表面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搅拌装置包括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下表面与混料釜罐体(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油生产系统,包括第一支撑块(1)、第二支撑块(2)和第三支撑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釜罐体(4),所述混料釜罐体(4)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5),所述混料釜罐体(4)的上表面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搅拌装置包括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下表面与混料釜罐体(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油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轴(61),所述传动轴(61)的外表面通过轴承与混料釜罐体(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61)的一端表面贯穿并延伸至混料釜罐体(4)的内部,所述电机(6)的型号为5IK120GU-CF。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油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61)的一端表面均匀分布有搅拌扇叶(62),所述混料釜罐体(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农药管(63),所述第一农药管(63)的一端内壁螺纹连接有过滤头(64),所述过滤头(64)的一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农药管(65),所述第二支撑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存罐体(6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乳油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罐体(66)的上表面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进彭国贤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正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