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控制运动的提线木偶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54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6
一种内部控制运动的提线木偶玩具,包括头部,头部与躯干可拆卸连接,躯干背部中线位置滑动连接有上中间轴及下中间轴,上中间轴轴心及下中间轴轴心分别穿过固定有上、下提线,上中间轴通过固定轴与第一连杆一端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一、第二齿轮相连接,继而通过固定轴与上肢相连接;下中间轴顶部设有弹簧,弹簧顶端固定于躯干背部中间,下中间轴连接有两根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关节铰链连接下肢,关节铰链设置于躯干背部、下中间轴两侧设置的固定滑轮上;使用时,提拉上、下提线,上、下中间轴带动连杆及齿轮运动,继而带动上下肢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运动灵活、成本低、携带方便及互动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部控制运动的提线木偶玩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玩具,尤其涉及一种内部控制运动的提线木偶玩具。
技术介绍
合阳提线木偶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带有强烈的地域民族风格与文化气息,其传承与发展随着大众审美需求的提高与各种新媒体的兴起,正面临体制改革以及人才稀缺的问题。在寻求合阳提线木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提线木偶产品的定位与创新设计至关重要。现有木偶玩具多为摆饰类,比较关注造型和色彩,有活动功能的较少;在连接方式上多采用木制榫卯结构,活动角度有限且易磨损;现有提线木偶活动方式多为在木偶关节部位设置拉线位置以实现木偶活动,注重外观的设计,实现动作的机构较为复杂,且不易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内部控制运动的提线木偶玩具,能够拉拽上下提线,通过内部的机械结构实现木偶灵活活动,具有结构合理、易于组装、运动灵活及互动性强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内部控制运动的提线木偶玩具,包括头部1,所述头部1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躯干2,躯干2背部中线位置滑动连接有上中间轴7及下中间轴8,上提线9穿过并固定于上中间轴7轴心,下提线10穿过并固定于下中间轴8轴心;上中间轴7通过第一固定轴15连接有两根第一连杆11的一端,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轴16连接于第一齿轮5-1的轮圈上,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相啮合,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的轴心分别通过第三固定轴17、第四固定轴18与躯干2背部相连接,第二齿轮5-2轮圈通过第五固定轴19与上肢4相连接;下中间轴8顶部设有弹簧3,弹簧3顶端固定连接于躯干2背部中间,下中间轴8通过第六固定轴20连接有两根第二连杆12的一端,第二连杆12的另一端通过关节铰链13固定连接有下肢6,关节铰链13设置于躯干2背部、下中间轴8两侧设置的固定滑轮14上。所述头部1竖直方向中心设有通孔,上提线9从通孔中穿过。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磁吸连接或卡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木偶头部1与躯干2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对木偶灵活组合变装;设置了一种的木偶内部实现运动的结构;设置可滑动的上中间轴7与下中间轴8带动连杆及齿轮实现肢体灵活运动,增强了互动性和趣味性;机械零件成本低廉易于维修,有利于市场应用推广;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易于组装、运动灵活及互动性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木偶静止状态示意图,图1(b)为提拉上、下提线时木偶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躯干背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头部;2、躯干;3、弹簧;4、上肢;5-1、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6、下肢;7、上中间轴;8、下中间轴;9、上提线;10、下提线;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关节铰链;14、固定滑轮;15、第一固定轴;16、第二固定轴;17、第三固定轴;18、第四固定轴;19、第五固定轴;20、第六固定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2,一种内部控制运动的提线木偶玩具,包括头部1,所述头部1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躯干2,躯干2背部中线位置滑动连接有上中间轴7及下中间轴8,上提线9穿过并固定于上中间轴7轴心,下提线10穿过并固定于下中间轴8轴心;上中间轴7通过第一固定轴15连接有两根第一连杆11的一端,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轴16连接于第一齿轮5-1的轮圈上,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相啮合,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的轴心分别通过第三固定轴17、第四固定轴18与躯干2背部相连接,第二齿轮5-2轮圈通过第五固定轴19与上肢4相连接;下中间轴8顶部设有弹簧3,弹簧3顶端固定连接于躯干2背部中间,弹簧3可使下中间轴8复位,同时对上中间轴7有限位作用;下中间轴8通过第六固定轴20连接有两根第二连杆12的一端,第二连杆12的另一端通过关节铰链13固定连接有下肢6,关节铰链13设置于躯干2背部、下中间轴8两侧设置的固定滑轮14上。所述头部1竖直方向中心设有通孔,上提线9从通孔中穿过。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磁吸连接或卡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或表演时将上提拉绳穿过木偶头部1中间的通孔,木偶头部1和躯干2组装,提拉上提线9,上中间轴7向上运动,带动第一连杆11与第一、第二齿轮运动,继而带动上肢4活动;拉拽下提线10,下中间轴8向向下运动,带动第二连杆12,继而带动下肢6活动,在停止拉拽下提线10后弹簧3使下中间轴8归位,继而带动第二连杆12及下肢6回归静止状态。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此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由其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部控制运动的提线木偶玩具,包括头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躯干(2),躯干(2)背部中线位置滑动连接有上中间轴(7)及下中间轴(8),上提线(9)穿过并固定于上中间轴(7)轴心,下提线(10)穿过并固定于下中间轴(8)轴心;上中间轴(7)通过第一固定轴(15)连接有两根第一连杆(11)的一端,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轴(16)连接于第一齿轮(5-1)的轮圈上,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相啮合,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的轴心分别通过第三固定轴(17)、第四固定轴(18)与躯干(2)背部相连接,第二齿轮(5-2)轮圈通过第五固定轴(19)与上肢(4)相连接;下中间轴(8)顶部设有弹簧(3),弹簧(3)顶端固定连接于躯干(2)背部中间,下中间轴(8)通过第六固定轴(20)连接有两根第二连杆(12)的一端,第二连杆(12)的另一端通过关节铰链(13)固定连接有下肢(6),关节铰链(13)设置于躯干(2)背部、下中间轴(8)两侧设置的固定滑轮(1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控制运动的提线木偶玩具,包括头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躯干(2),躯干(2)背部中线位置滑动连接有上中间轴(7)及下中间轴(8),上提线(9)穿过并固定于上中间轴(7)轴心,下提线(10)穿过并固定于下中间轴(8)轴心;上中间轴(7)通过第一固定轴(15)连接有两根第一连杆(11)的一端,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轴(16)连接于第一齿轮(5-1)的轮圈上,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相啮合,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的轴心分别通过第三固定轴(17)、第四固定轴(18)与躯干(2)背部相连接,第二齿轮(5-2)轮圈通过第五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李灵君何星涵梁佳敏梁佩瑶王云云冯玮林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