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中领专利>正文

一种免疫球蛋白并联式点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49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公开了一种免疫球蛋白并联式点滴装置,包括吊瓶,其特征在于:吊瓶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腔体,吊瓶内腔围绕中心腔体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与中心腔体并联的副腔体,中心腔体与副腔体通过外管连通,副腔体内部设置有可绕副腔体中心轴转动的内腔体,内腔体的底部设有转轴,内腔体的顶部设有转轮,内腔体下端外壁设有与外管同高度同内径并与内腔体连通的内管,转动转轮使内管与外管重合,内腔体内盛装的免疫球蛋白液流入中心腔体,副腔体的内壁设有用于密封内管的密封圈,可同时插入多瓶免疫球蛋白液并按照需要依次输液或者同时输液,操作方便,可减少药液浪费,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疫球蛋白并联式点滴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疫球蛋白并联式点滴装置。
技术介绍
免疫球蛋白是存在血浆当中的具有抗体活性的一种球蛋白。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被动的免疫疗法,可以使受者从低到或者是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一个暂时免疫保护的作用。当患者存在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时,则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一次通常在6瓶以上,最多的一次使用量可达13瓶,而免疫球蛋白每瓶只有50毫升,价钱也较贵。使用普通的点滴装置输注会出现输液瓶更换频繁,加之存在护士巡视病房的时间差问题,以及患者陪护不能及时发现免疫球蛋白液已经挂空,导致二次排气后药液浪费,从而达不到患者病情所需要的治疗量,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输液装置在输注免疫球蛋白时需频繁更换输液瓶,易导致药液浪费,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免疫球蛋白并联式点滴装置,可同时插入多瓶免疫球蛋白液并按照需要依次输液或者同时输液,操作方便,可减少药液浪费,满足患者病情所需要的治疗量,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频繁更换点滴的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并联式点滴装置,包括吊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瓶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腔体,所述吊瓶内腔围绕中心腔体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与中心腔体并联的副腔体,所述中心腔体与副腔体通过外管连通,所述副腔体内部设置有可绕副腔体中心轴转动的内腔体,所述内腔体的底部设有转轴,内腔体下端外壁设有与外管同高度同内径并与内腔体连通的内管,转动转轮使内管与外管重合,内腔体内盛装的免疫球蛋白液流入中心腔体,所述副腔体的内壁设有用于密封内管的密封圈,所述中心腔体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输液管的第一橡胶层,所述内腔体的顶部设有用于注射入免疫球蛋白液的第二橡胶层。作为优选的,所述副腔体最多为6个。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为医用橡胶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与外管连通处设与外管适应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为中心圈设有与内管外径适应的凹槽的橡胶圈。进一步的,所述吊瓶的顶部设有用于挂持吊瓶的挂钩。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均为医用橡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吊瓶的内腔中心处设置中心腔体,并在吊瓶内腔围绕中心腔体均匀设置若干个与中心腔体并联的副腔体,副腔体内部设置可绕副腔体中心轴转动的内腔体,转动内腔体的顶部设有转轮,内腔体绕底部的转轴转动,内腔体靠近底部设置的内管与中心腔体与副腔体连通的外管重合,内腔体内盛装的免疫球蛋白液流入中心腔体,实现多瓶免疫球蛋白液依次输液或同时输液,操作简单,可减少药液浪费,并满足患者病情所需要的治疗量,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频繁更换点滴的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免疫球蛋白并联式点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副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内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免疫球蛋白并联式点滴装置的仰视图;图5是免疫球蛋白并联式点滴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副腔体的俯视图。图中:1.吊瓶;2.中心腔体;3.副腔体;4.外管;5.内腔体;6.转轴;7.转轮;8.内管;9.密封圈;10.第一橡胶层;11.第二橡胶层;12.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并联式点滴装置,包括吊瓶1,吊瓶1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腔体2,吊瓶1内腔围绕中心腔体2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与中心腔体2并联的副腔体3,副腔体3最多为6个。中心腔体2与副腔体3通过外管4连通,副腔体3内部设置有可绕副腔体3中心轴转动的内腔体5,内腔体5的底部设有转轴6,内腔体5的顶部设有转轮7,内腔体5靠近底部处设有与外管4同高度同内径的内管8,为了防止内腔体5内盛装的免疫球蛋白液在旋转时泄露,在副腔体3的内壁设有用于密封内管8的密封圈9,密封圈9为医用橡胶圈,且内管8的长度与密封圈9的厚度之和等于内腔体5与副腔体3间的间隙,密封圈9与外管4连通处设与外管4适应的通孔,当转动转轮7使内管8与外管4重合时,内腔体5内盛装的免疫球蛋白液便会顺着内管8和外管4流入中心腔体2,可根据需要同时插入多瓶免疫球蛋白液并按需求依次输液或同时输液。中心腔体2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输液管的第一橡胶层10,内腔体5的顶部设有用于注射入免疫球蛋白液的第二橡胶层10,第一橡胶层10和第二橡胶层11均为医用橡胶,由于橡胶具有一定的阻尼,可有效地固定针管。吊瓶1的顶部设有用于挂持吊瓶1的挂钩12,挂钩12为封闭环形,可挂于点滴架上。使用时,首先将需要注射的免疫球蛋白液通过第二橡胶层10注射入内腔体5,然后旋转第一个内腔体5上的转轮7使内管8与外管4重合,免疫球蛋白液将顺着重合的内管8和外管4流入中心腔体2,中心腔体2内的免疫球蛋白液接近输完时,病人可自行旋转第二个内腔体5上的转轮7使内管8与外管4重合,免疫球蛋白液再次顺着重合的内管8和外管4流入中心腔体2,根据需要依次使各内腔体5内的免疫球蛋白液流入中心腔体2,从而完成所有免疫球蛋白液的输入。根据需要,也可以首先将内腔体5上的转轮7都旋转开,依据连通器原理,免疫球蛋白液将同时流入中心腔体2,实现所有免疫球蛋白液的输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疫球蛋白并联式点滴装置,包括吊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瓶(1)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腔体(2),所述吊瓶(1)内腔围绕中心腔体(2)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与中心腔体(2)并联的副腔体(3),所述中心腔体(2)与副腔体(3)通过外管(4)连通,所述副腔体(3)内部设置有可绕副腔体(3)中心轴转动的内腔体(5),所述内腔体(5)的底部设有转轴(6),内腔体(5)的顶部设有转轮(7),内腔体(5)下端外壁设有与外管(4)同高度同内径并与内腔体(5)连通的内管(8),转动转轮(7)使内管(8)与外管(4)重合,内腔体(5)内盛装的免疫球蛋白液流入中心腔体(2),所述副腔体(3)的内壁设有用于密封内管(8)的密封圈(9),所述中心腔体(2)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输液管的第一橡胶层(10),所述内腔体(5)的顶部设有用于注射入免疫球蛋白液的第二橡胶层(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疫球蛋白并联式点滴装置,包括吊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瓶(1)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腔体(2),所述吊瓶(1)内腔围绕中心腔体(2)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与中心腔体(2)并联的副腔体(3),所述中心腔体(2)与副腔体(3)通过外管(4)连通,所述副腔体(3)内部设置有可绕副腔体(3)中心轴转动的内腔体(5),所述内腔体(5)的底部设有转轴(6),内腔体(5)的顶部设有转轮(7),内腔体(5)下端外壁设有与外管(4)同高度同内径并与内腔体(5)连通的内管(8),转动转轮(7)使内管(8)与外管(4)重合,内腔体(5)内盛装的免疫球蛋白液流入中心腔体(2),所述副腔体(3)的内壁设有用于密封内管(8)的密封圈(9),所述中心腔体(2)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输液管的第一橡胶层(10),所述内腔体(5)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领张鑫颖
申请(专利权)人:李中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