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吸乳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生型吸奶器,包括吸乳器主体,所述吸乳器主体一侧设有敞口式的吸乳腔,所述吸乳腔进口处设有吸乳膜,且吸乳腔内设有吸嘴套,所述吸嘴套一端与吸乳膜中部连通,吸嘴套另一端底部设有相连通的导流管,所述吸乳器主体底部设有储奶瓶,所述导流管延伸端穿过吸乳腔底部与储奶瓶连通,所述吸乳器主体上设有负压接口,所述吸嘴套上设有相连通的负压管,所述负压管延伸端与负压接口一端连接,所述负压接口另一端与负压机构连接,所述吸嘴套上设有带动吸嘴套之间收缩的吸乳机构,所述吸嘴套上设有带动吸嘴套之间收缩的吸乳机构,有效的对乳房进行按摩,能够实现一定的催乳效果,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型吸奶器
本技术属于吸乳器
,具体涉及一种仿生型吸奶器。
技术介绍
吸乳器是一种母乳的取乳装置,目前的市场的手动吸奶器一般是由手动负压腔、传动软管(部分无此结构)、集奶瓶、吸乳罩等结构组成。分类如下:(1)活塞推拉式通过活塞杆在气缸内运动采用手动抽拉方式完成的集乳方式(2)气囊挤压式通过气囊的收缩性形成负压原理的吸乳模式(3)手柄按压式通过提柄连接气缸的皮碗,提柄与手柄连接,按压手柄带动提柄,引起气缸皮碗的运作,形成真空负压;现有的吸乳器都是直接通过气压进行吸附的,气压吸附功能单一,吸乳效果差,而且不能有效的对乳房进行按摩,影响用户使用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生型吸奶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仿生型吸奶器,包括吸乳器主体,所述吸乳器主体一侧设有敞口式的吸乳腔,所述吸乳腔进口处设有吸乳膜,且吸乳腔内设有吸嘴套,所述吸嘴套一端与吸乳膜中部连通,吸嘴套另一端底部设有相连通的导流管,所述吸乳器主体底部设有储奶瓶,所述导流管延伸端穿过吸乳腔底部与储奶瓶连通,且导流管底部设有单向阀,所述吸乳器主体上设有负压接口,所述吸嘴套上设有相连通的负压管,所述负压管延伸端与负压接口一端连接,所述负压接口另一端与负压机构连接,所述吸嘴套上设有带动吸嘴套之间收缩的吸乳机构,所述吸嘴套上设有带动吸嘴套之间收缩的吸乳机构。优选的,所述吸嘴套由多个活瓣连接而成,且吸嘴套为锥形。进一步的,所述活瓣为两个,所述吸乳机构包括凸轮,所述凸轮可转动的设置在吸嘴套底部,所述吸乳腔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凸轮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凸轮的凸出端设有可转动的按摩轮。进一步的,所述活瓣为两个,所述吸乳机构包括顶乳块,所述顶乳块,可上下运动的设置在吸嘴套底部;更进一步的,所述顶乳块底部设有电动液压杆,所述电动液压杆上端与顶乳块底部固定连接,且电动液压杆底部与吸乳腔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活瓣为两个,所述吸乳机构包括:挤乳板,固定连接在活瓣外侧;柔性囊袋,空心状且为多个,且相互连通的安装在挤乳板上;气泵,固定安装在吸乳腔内;其中,所述气泵输出端设有气压管,所述气压管分别与上下两端的柔性囊袋一侧连通。更进一步的,所述挤乳板采用具有良好韧性的塑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将负压吸附取乳和机械的挤压取乳的方式相结合,充分模仿了婴儿在吸乳时,嘴巴的挤压和口腔的吸附动作,实现了高度的仿生,能够充分的提高整体的取乳效率,而且挤压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对乳房进行按摩,能够实现一定的催乳效果,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感;模仿婴儿吮吸乳头式催乳是通过接近婴儿吮吸模式的物理刺激和物理刺激产生的心理效应,使产妇能够快速进入角色模式,刺激乳头-垂体-乳汁分泌反射线的建立,从而促进乳汁的分泌。乳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乳腺管,加速乳汁的排出,而乳汁的正常分泌和排出可以缓解乳房肿痛症状,提高乳房舒适度,有利于产妇产后的身心健康。早期的角色模式建立可以让产妇提前进入母亲喂养角色,能够自如应对后期正式喂养,提高产妇对新角色的适应程度,缓解自我否定和产后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本申请中的仿生型吸奶器模仿婴儿吮吸乳头的方式护理,可以促进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肿胀情况发生,提高乳房舒适度,同时还可避免产后抑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活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凸轮顶乳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凸轮顶乳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凸轮与按摩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顶乳块顶乳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顶乳块顶乳时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柔性气囊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吸乳器主体;11、吸乳腔;12、吸乳膜;13、吸嘴套;131、活瓣;14、凸轮;141、转轴;142、按摩轮;15、单向阀;16、储奶瓶;17、导流管;18、负压接口;19、负压管;21、电动液压杆;22、顶乳块;31、气泵;32、气压管;33、柔性气囊袋;34、挤乳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请参阅图1-5,一种仿生型吸奶器,包括吸乳器主体1,所述吸乳器主体1一侧设有敞口式的吸乳腔11,所述吸乳腔11进口处设有吸乳膜12,且吸乳腔11内设有吸嘴套13,所述吸嘴套13一端与吸乳膜12中部连通,吸嘴套13另一端底部设有相连通的导流管17,所述吸乳器主体1底部设有储奶瓶16,所述导流管17延伸端穿过吸乳腔11底部与储奶瓶16连通,且导流管17底部设有单向阀15,所述吸乳器主体1上设有负压接口18,所述吸嘴套18上设有相连通的负压管19,所述负压管19延伸端与负压接口18一端连接,所述负压接口18另一端与负压机构(图中未标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机构为真空泵(图中未标出),所述真空泵设置在吸乳器主体1上。进一步,所述吸嘴套采用具有一定回弹性、柔软的材料构成。进一步,所述吸乳膜为与乳房相类似的喇叭状。进一步,所述吸嘴套13由多个活瓣131连接而成,且吸嘴套13为锥形。进一步,所述活瓣131为两个,所述吸乳机构包括凸轮14,所述凸轮14可转动的设置在吸嘴套13底部,所述吸乳腔11内设有驱动电机(图中未标出),所述驱动电机(图中未标出)输出端通过转轴141与凸轮14连接。进一步,所述凸轮14的凸出端设有可转动的按摩轮142。将活瓣设置为两个,模仿婴儿嘴部的形状,利用凸轮的周期性转动,带动活瓣之间的张合,实现活瓣之间上下运动,从而模仿了婴儿在吸乳时允吸的动作,达到挤乳结果,将凸轮带动活瓣的张合与上述水膜的收缩相结合,能够充分的提高整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型吸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乳器主体,所述吸乳器主体一侧设有敞口式的吸乳腔,所述吸乳腔进口处设有吸乳膜,且吸乳腔内设有吸嘴套,所述吸嘴套一端与吸乳膜中部连通,吸嘴套另一端底部设有相连通的导流管,所述吸乳器主体底部设有储奶瓶,所述导流管延伸端穿过吸乳腔底部与储奶瓶连通,且导流管底部设有单向阀,所述吸乳器主体上设有负压接口,所述吸嘴套上设有相连通的负压管,所述负压管延伸端与负压接口一端连接,所述负压接口另一端与负压机构连接,所述吸嘴套上设有带动吸嘴套之间收缩的吸乳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型吸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乳器主体,所述吸乳器主体一侧设有敞口式的吸乳腔,所述吸乳腔进口处设有吸乳膜,且吸乳腔内设有吸嘴套,所述吸嘴套一端与吸乳膜中部连通,吸嘴套另一端底部设有相连通的导流管,所述吸乳器主体底部设有储奶瓶,所述导流管延伸端穿过吸乳腔底部与储奶瓶连通,且导流管底部设有单向阀,所述吸乳器主体上设有负压接口,所述吸嘴套上设有相连通的负压管,所述负压管延伸端与负压接口一端连接,所述负压接口另一端与负压机构连接,所述吸嘴套上设有带动吸嘴套之间收缩的吸乳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型吸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套由多个活瓣连接而成,且吸嘴套为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型吸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瓣为两个,所述吸乳机构包括凸轮,所述凸轮可转动的设置在吸嘴套底部,所述吸乳腔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凸轮连接。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军,郭雅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七彩鹿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