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奇勋专利>正文

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41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筋膜缝合器主体、穿刺针管结构、缝合线;筋膜缝合器主体上铰接有两个对称设置可进行开合的翼板;翼板上开设有进针孔与挡槽,翼板内开设有过孔将进针孔与挡槽进行贯通,翼板上开设有与进针孔、过孔、挡槽进行连通的过线缝;穿刺针管结构包括:穿刺针管、推杆、弹簧、挡位柱;推杆穿设在穿刺针管内,推杆上套设弹簧且弹簧抵顶推杆、穿刺针管的一端部,穿刺针管的另一端部开设有线槽,挡位柱的中间位置上开设有缝合线渐变槽,挡位柱的中间位置处向其一端部开设有与缝合线渐变槽连通的缝合线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筋膜缝合器穿刺缝合不够稳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
技术介绍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痛苦小的优点,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该手术的治疗。目前,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时需要先设置3~5个大小直径为5~10mm贯穿腹壁组织的穿刺通道,使得手术器械能够从这些穿刺通道进入腹腔或者胸腔实施手术;手术结束在去除手术器械后,需要将这些穿刺通道进行缝合,以便伤口顺利愈合。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现有筋膜缝合器的一些缺陷逐渐凸显出来:1、现有的筋膜缝合器展翼上的硅胶垫容易掉落,甚至遗留在腹壁组织内,造成缝合手术不良,影响缝合效果以及后期的愈合效果。2、现有的筋膜缝合器大多数采用将缝合线嵌入缝合针卡槽内部然后穿透硅胶垫通过硅胶垫的挤压抓紧力使缝合线脱离缝合针卡槽,从而留在硅胶垫中并由硅胶垫带出。该技术方案极易存在硅胶垫无法固定缝合线从缝合针上脱落,而且随着硅胶垫穿透次数增加,其中的抓紧力越来越减弱,对缝合线的固定效果也越来越减弱,存在很大的隐患,同时也十分影响筋膜缝合器的使用寿命。3、现有筋膜缝合器的缝合线嵌入缝合针卡槽内部,在缝合针下放的时候缝合线很容易从缝合针卡槽内部脱落,而且缝合针与缝合线都裸露在外,在穿刺皮下组织时十分容易受到外界阻挡十分容易脱钩,而且缝合针的卡槽开口几乎朝向穿刺尖头方向,在穿刺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刮伤沿路的组织,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4、有部分单纯采用在穿刺针前端通过卡位固定缝合线针头的现有筋膜缝合器技术方案,穿刺针前端卡位固定针头在穿刺时候即不能保证强度,筋膜层阻力大极有可能造成穿刺针与缝合线针头在穿刺时在卡位固定时就会出现变形,导致针头朝向方向改变甚至直接造成缝合线连接的针头脱落。而且在穿透硅胶层拉出穿刺针是需要脱离缝合线针头时可能会造成无法脱离直接同时拉出的情况,操作不稳定,患者需承受的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筋膜缝合器主体、穿刺针管结构、缝合线;筋膜缝合器主体上铰接有两个对称设置可进行开合的翼板;翼板一面上开设有进针孔,另一面上开设有挡槽,翼板内开设有过孔将进针孔与挡槽进行贯通,翼板上开设有与进针孔、过孔、挡槽进行连通的过线缝;穿刺针管结构包括:穿刺针管、推杆、弹簧、挡位柱;推杆穿设在穿刺针管内,推杆上套设弹簧且弹簧抵顶推杆、穿刺针管的一端部,穿刺针管的另一端部开设有线槽,挡位柱的中间位置上开设有缝合线渐变槽,挡位柱的中间位置处向其一端部开设有与缝合线渐变槽连通的缝合线通道,缝合线的两端部贴合在穿刺针管上穿过线槽后依次伸入挡位柱的缝合线渐变槽、缝合线通道后打结固定。进一步地,挡位柱为两端粗中间细的哑铃结构,缝合线渐变槽的宽度从一侧到另一侧由宽到细呈V型渐变,且宽的一侧相比细的一侧更靠近挡位柱的中间位置;缝合线渐变槽宽的一侧宽度大于缝合线宽度,缝合线渐变槽细的一侧宽度小于缝合线宽度。进一步地,缝合线通道包括缝合线通道Ⅰ和缝合线通道Ⅱ,缝合线通道Ⅰ与缝合线渐变槽底部连通,缝合线通道Ⅰ内径大于缝合线,缝合线通道Ⅰ与缝合线通道Ⅱ连通,缝合线通道Ⅱ内径大于缝合线通道Ⅰ。进一步地,进针孔采用锥形敞口结构,筋膜缝合器主体上开设有呈中心对称的两个穿刺针通道;当翼板张开时,进针孔的轴向方向与筋膜缝合器主体上其对应侧的穿刺针通道为同一轴线。进一步地,挡槽与进针孔处于同一轴线上,挡槽沿该轴线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进一步地,穿刺针通道内设置有导向垫圈。进一步地,过线缝开到翼板边侧为豁口状态,过线缝在向翼板边侧倾斜的方向为朝筋膜缝合器主体靠近,且筋膜缝合器主体两侧的翼板上的两个过线缝沿筋膜缝合器主体的轴线中心对称。进一步地,穿刺针管为细长管状,其下端为斜面结构的穿刺切口;穿刺针管上同轴套设有手持柄。进一步地,手持柄的端部设置有向外周突出的椭圆形的挡片,推杆的端部上设置有推片,弹簧抵顶挡片和推片。进一步地,穿刺针管外周套有夹紧环。本技术的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采用穿刺针管进行对皮下组织以及筋膜层的穿刺,相比较传统筋膜缝合器的圆杆状穿刺针穿刺来说,采用针管式结构进行穿刺所受阻力更小。且本技术将固定连接缝合线的挡位柱内置于穿刺针管内部,使得穿刺针管在穿刺时不会对缝合线的线头造成影响,不会导致线头脱落的情况,穿刺稳定安全。穿刺针内部设计有推杆且进行弹性连接,在管内顶出挡位柱,保证了挡位柱能够顺利脱离穿刺针管,操作简单,方便实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中翼板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中翼板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中穿刺针管结构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中穿刺针管结构的剖开图;图6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中穿刺针管结构的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中挡位柱的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中挡位柱穿设缝合线后的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中挡位柱的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进行缝合的状态图Ⅰ;图11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进行缝合的状态图Ⅱ;图12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进行缝合的状态图Ⅲ;图13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进行缝合的状态图Ⅳ;图14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进行缝合的状态图Ⅴ;图15是本技术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缝合结束后翼板合起的结构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筋膜缝合器主体;2、缝合线;3、翼板;4、进针孔;5、挡槽;6、过孔;7、过线缝;8、穿刺针管;9、推杆;10、弹簧;11、挡位柱;12、线槽;13、缝合线渐变槽;14、缝合线通道Ⅰ;15、缝合线通道Ⅱ;16、穿刺针通道;17、导向垫圈;18、手持柄;19、挡片;20、推片;21、夹紧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筋膜缝合器主体、穿刺针管结构、缝合线;所述筋膜缝合器主体上铰接有两个对称设置可进行开合的翼板;所述翼板一面上开设有进针孔,另一面上开设有挡槽,所述翼板内开设有过孔将所述进针孔与所述挡槽进行贯通,所述翼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进针孔、过孔、挡槽进行连通的过线缝;/n所述穿刺针管结构包括:穿刺针管、推杆、弹簧、挡位柱;所述推杆穿设在所述穿刺针管内,所述推杆上套设所述弹簧且所述弹簧抵顶所述推杆、穿刺针管的一端部,所述穿刺针管的另一端部开设有线槽,所述挡位柱的中间位置上开设有缝合线渐变槽,所述挡位柱的中间位置处向其一端部开设有与所述缝合线渐变槽连通的缝合线通道,所述缝合线的两端部贴合在所述穿刺针管上穿过所述线槽后依次伸入所述挡位柱的缝合线渐变槽、缝合线通道后打结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筋膜缝合器主体、穿刺针管结构、缝合线;所述筋膜缝合器主体上铰接有两个对称设置可进行开合的翼板;所述翼板一面上开设有进针孔,另一面上开设有挡槽,所述翼板内开设有过孔将所述进针孔与所述挡槽进行贯通,所述翼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进针孔、过孔、挡槽进行连通的过线缝;
所述穿刺针管结构包括:穿刺针管、推杆、弹簧、挡位柱;所述推杆穿设在所述穿刺针管内,所述推杆上套设所述弹簧且所述弹簧抵顶所述推杆、穿刺针管的一端部,所述穿刺针管的另一端部开设有线槽,所述挡位柱的中间位置上开设有缝合线渐变槽,所述挡位柱的中间位置处向其一端部开设有与所述缝合线渐变槽连通的缝合线通道,所述缝合线的两端部贴合在所述穿刺针管上穿过所述线槽后依次伸入所述挡位柱的缝合线渐变槽、缝合线通道后打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柱为两端粗中间细的哑铃结构,所述缝合线渐变槽的宽度从一侧到另一侧由宽到细呈V型渐变,且宽的一侧相比细的一侧更靠近所述挡位柱的中间位置;所述缝合线渐变槽宽的一侧宽度大于所述缝合线宽度,所述缝合线渐变槽细的一侧宽度小于所述缝合线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脱的针管保护式微创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通道包括缝合线通道Ⅰ和缝合线通道Ⅱ,所述缝合线通道Ⅰ与所述缝合线渐变槽底部连通,所述缝合线通道Ⅰ内径大于所述缝合线,所述缝合线通道Ⅰ与所述缝合线通道Ⅱ连通,所述缝合线通道Ⅱ内径大于所述缝合线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一司亚卿刘冰熔韩新巍孙奇勋王艳丽邱春苗焦德超刘延锦李星王洋张延藏李凯霞
申请(专利权)人:孙奇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