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佳睿专利>正文

无线拾音器及听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141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拾音器和听诊系统,无线拾音器用于与无线听音器配合使用,以进行听诊;所述无线拾音器包括拾音本体、拾音部、无线发射部和探温件,所述拾音本体具有底面和侧面,所述拾音本体自所述底面向内凹陷形成温度腔;所述拾音部设置于所述底面,以用于与患者接触;所述探温件设置于所述温度腔内;所述无线发射部与所述拾音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线拾音器和无线听音器不进行物理连接,从而避免医师移动拾音器造成听音器从耳朵脱落,增加了医师听诊的便利性;且同时通过探温件能够检测到患者的体温,从而减少医师检查的步骤,提高检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拾音器及听诊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拾音器及听诊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听诊器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主要由拾音部分、传导部分及听音部分组成。拾音部分对患者进行检测,通过传导部分对检测到的声音进行放大,从而使医师通过听音部分听到患者被检测部位的状况,以用于诊断。现有的听诊器的拾音部分与听音部分通过导管连接在一起,听音部分呈半环形结构,使用时,医师常常随着检测部位的不同会移动拾音部分的位置,有时会造成听音部分脱离耳朵,影响检查;且医师在对患者检查时一般都免不了需要测量患者体温,因此在听诊结束前或者后还需要专门的体温计进行检查,检查步骤繁琐,给检查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状,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拾音器及听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听音部分受拾音部分的影响而容易与耳朵脱离的问题,和检查步骤繁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拾音器,用于与无线听音器配合使用,以进行听诊;所述无线拾音器包括拾音本体、拾音部、无线发射部和探温件,所述拾音本体具有底面和侧面,所述拾音本体自所述底面向内凹陷形成温度腔;所述拾音部设置于所述底面,以用于与患者接触;所述探温件设置于所述温度腔内;所述无线发射部与所述拾音部连接。优选地,所述温度腔的侧壁上形成贯通至所述拾音本体的侧面的开口。优选地,沿所述开口的方向,所述温度腔包括收集段和扩散段,所述收集段较所述扩散段远离所述开口;所述收集段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扩散段的过流面积;所述探温件设置于所述收集段与所述扩散段的过渡区域。优选地,所述拾音本体上还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用于收纳无线听音器。优选地,所述收纳腔与所述无线听音器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相适配。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收纳腔的充电触头,以便为收纳于所述收纳腔的无线听音器充电。优选地,所述温度腔与所述收纳腔为同一结构。优选地,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可盖合或者打开所述温度腔。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听诊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无线拾音器和无线听音器,所述无线听音器包括接收耳机,所述接收耳机包括无线接收部,所述无线接收部与所述无线发射部能够无线通讯连接。优选地,所述无线拾音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拾音本体的交互界面,以通过所述交互界面选择允许与所述无线拾音器通讯的无线听音器。本技术的无线拾音器,通过设置无线发射部,能够与无线拾音器进行无线通讯,即无线拾音器和无线听音器不进行物理连接,从而避免医师移动拾音器造成听音器从耳朵脱落,增加了医师听诊的便利性;且在无线拾音器上设置有温度腔,并在温度腔内设置探温件,如此,在对患者进行听诊的同时,带有患者体温的气流会在温度腔内聚集,探温件则会检测到患者的体温,从而减少医师检查的步骤,提高检查效率。本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无线拾音器和听诊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无线拾音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无线拾音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听诊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听诊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无线听音器与无线拾音器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无线拾音器;11、拾音本体;111、温度腔;1111、第一开口;1112、第二开口;1113、收集段;1114、扩散段;112、底面;113、侧面;12、拾音部;13、无线发射部;14、探温件;15、充电触头;20、无线听音器;21、接收耳机;211、无线接收部;212、听音主体;213、耳塞。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描述的“顶面”、“底面”“侧面”等仅是为了表述方便而定义的,并不限定听诊装置实际使用时的方位,如定义拾音本体的检测面(即使用时朝向患者的一面)为底面,其他面仅是相对于其进行的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听诊系统,可以检测患者的心脏、肺部、动脉、静脉和其他内脏器官处发出的声音,进而帮助医师进行诊断。如图3、图4所示,听诊系统包括无线拾音器10和无线听音器20,无线拾音器10与无线听音器20独立设置,即无线拾音器10与无线听音器20在物理上不连接。无线听音器20可以佩戴于医师耳朵上,无线听音器20包括接收耳机21,接收耳机21包括无线接收部211;无线拾音器10用于对患者进行检查,其包括无线发射部13,并通过与无线接收部211无线通讯检查的信息发送给无线听音器20,便于医师进行诊断。具体地,参考图1、图2,无线拾音器10除了无线发射部13外,还包括拾音本体11、拾音部12和探温件14,拾音本体11具有底面112和侧面113,拾音本体11自底面112向内凹陷形成温度腔111,即温度腔111具有第一开口1111。拾音部12设置于底面112,以用于与患者接触,也就是说,拾音部12与第一开口1111均位于拾音本体11的同一面,即底面112上。探温件14设置于温度腔111内;无线发射部13与拾音部12连接。上述无线拾音器10,通过设置无线发射部13,能够与无线拾音器20进行无线通讯,使用时,医师佩戴有无线听音器20,手持无线拾音器10对患者进行检查,无线拾音器10将检查到的信息(包括声音信息,也可以包括体温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给无线听音器20,进而进入医师的耳朵,以协助医师诊断;与此同时,由于拾音部12所在的底面112形成有温度腔111,当拾音部12与患者接触时,拾音本体11与患者之间的温度腔111形成气流腔,带有患者体温的气流会在温度腔111内聚集,进而与探温件14接触,因此,探温件14能够探测到患者的体温。显然,本技术的无线拾音器10,不仅能够尽可能避免医师移动无线拾音器10造成无线听音器20从耳朵脱落,增加医师听诊的便利性;而且通过在温度腔111内设置的探温件能够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量,从而减少医师检查的步骤,提高检查效率。探温件14可以为贴片式结构,也可以为触头式结构,在本技术中并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探测温度的传感器件即可。若温度腔111仅设有第一开口1111,在拾音本体11与患者接触时,整个温度腔111与患者之间的气流腔基本形成了一个封闭腔体,如此,患者的体温会在气流腔内一直聚集,可能造成气流腔内的实际温度高于患者的体温,影响探温件14检测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温度腔111还具有设置于拾音本体11的侧面113的第二开口1112,即温度腔111的侧壁上形成有贯通至拾音本体11的侧面113的开口。采用这种结构,在拾音本体11接触患者后,整个温度腔111基本只有在第二开口1112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拾音器,用于与无线听音器(20)配合使用,以进行听诊;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拾音器(10)包括拾音本体(11)、拾音部(12)、无线发射部(13)和探温件(14),所述拾音本体(11)具有底面(112)和侧面(113),所述拾音本体(11)自所述底面(112)向内凹陷形成温度腔(111);所述拾音部(12)设置于所述底面(112),以用于与患者接触;所述探温件(14)设置于所述温度腔(111)内;所述无线发射部(13)与所述拾音部(1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拾音器,用于与无线听音器(20)配合使用,以进行听诊;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拾音器(10)包括拾音本体(11)、拾音部(12)、无线发射部(13)和探温件(14),所述拾音本体(11)具有底面(112)和侧面(113),所述拾音本体(11)自所述底面(112)向内凹陷形成温度腔(111);所述拾音部(12)设置于所述底面(112),以用于与患者接触;所述探温件(14)设置于所述温度腔(111)内;所述无线发射部(13)与所述拾音部(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腔(111)的侧壁上形成贯通至所述拾音本体(11)的侧面(113)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开口的方向,所述温度腔(111)包括收集段(1113)和扩散段(1114),所述收集段(1113)较所述扩散段(1114)远离所述开口;所述收集段(1113)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扩散段(1114)的过流面积;所述探温件(14)设置于所述收集段(1113)与所述扩散段(1114)的过渡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本体(11)上还设置有收纳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佳睿
申请(专利权)人:万佳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