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41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包括底座和两组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底座上方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内分别设置有用于防射线照射的第一射线防护帘和第三射线防护帘,所述第一滑槽一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射线防护帘内部设置有横杆并贯穿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伸缩杆顶端与第一射线防护帘内部的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槽一侧设置有与第三射线防护帘内部的横杆固定连接的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射线防护帘,所述第二射线防护帘包括左放射透视区和右放射透视区,具有多种组合可选,适用于多种场合以及不同体型的患者,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是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X线防护的目的保障X线工作者和受检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放射防护条例“对受检者和患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射线进行诊断、治疗、检查时,必须严格控制受照及量,避免不必要的照射”的有关规定,任何受检患者有权要求进行放射防护。医疗行业中,对患者进行放射性检测与治疗有时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会准备相应的防护用具来减少伤害,如铅服、防护眼镜、防护铅罩以及防护屏风。放射防护屏风是一种由铅制成的防止放射同位素进入人体的医疗用具。目前,医院放射科使用的防护屏风有的是由两块上下设置的铅帘组成,但是因为患者身高、体型、患病部位的不同,存在开放窗口面积大于目标扫描部位的问题,自然就放大了照射区域,容易对健康的肌体造成损害。针对上述问题,现在设计一种改进的放射科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包括底座和两组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底座上方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内分别设置有用于防射线照射的第一射线防护帘和第三射线防护帘,所述第一滑槽一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射线防护帘内部设置有横杆并贯穿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伸缩杆顶端与第一射线防护帘内部的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槽一侧设置有与第三射线防护帘内部的横杆固定连接的第三伸缩杆,两组所述滑槽上方侧面均设置有侧防护帘;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射线防护帘,所述第二射线防护帘包括左放射透视区和右放射透视区,所述左放射透视区和右放射透视区上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粘贴防护覆盖组件的暗扣子扣,所述第二射线防护帘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第二滑槽的横杆,所述横杆与设置在第二滑槽一侧的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侧防护帘包括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与收纳盒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能够遮挡射线的帘布,所述帘布缠绕在转轴上,其另一端在收纳盒外部固定连接有拉杆。优选的,所述收纳盒外侧设置有与转轴固定连接的手摇杆。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靠近所对应的伸缩杆的一侧均设置有与横杆相匹配的凹槽。优选的,所述防护覆盖组件上设置有与左放射透视区和右放射透视区上暗扣子扣相匹配的暗扣母扣。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均为气缸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装置中设置有侧防护帘,使用时通过拉杆拉下帘布,能够防护侧边射线对人体的辐射,使本装置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所述收纳盒外侧设置有与转轴固定连接的手摇杆,当不使用时,通过摇动手摇杆便于将帘布收纳起来,简单实用。2.两组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靠近所对应的伸缩杆的一侧均设置有与横杆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均为气缸结构,凹槽的设置,便于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伸缩杆调节射线防护帘的位置来遮挡住人体不需要检查的部位,所述防护覆盖组件上设置有与左放射透视区和右放射透视区上暗扣子扣相匹配的暗扣母扣,使用时,根据需要射线照射的部位,将位于该部位的防护覆盖组件从左放射透视区或右放射透视区上拆卸下来进行透视,具有多种组合可选,适用于多种场合,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中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中第二射线防护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中侧防护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滑槽,11—第一射线防护帘,12—第一伸缩杆,2—第二滑槽,21—第二射线防护帘,211—左放射透视区,212—右放射透视区,213—暗扣子扣,22—第二伸缩杆,3—第三滑槽,31—第三射线防护帘,32—第三伸缩杆,4—底座,51—收纳盒,52—转轴,53—帘布,54—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包括底座4和两组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1、第二滑槽2和第三滑槽3,所述底座4上方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1、第二滑槽2和第三滑槽3,所述第一滑槽1和第三滑槽3内分别设置有用于防射线照射的第一射线防护帘11和第三射线防护帘31,所述第一滑槽1一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2,所述第一射线防护帘11内部设置有横杆并贯穿第一滑槽1,所述第一伸缩杆12顶端与第一射线防护帘11内部的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槽3一侧设置有与第三射线防护帘31内部的横杆固定连接的第三伸缩杆32,两组所述滑槽上方侧面均设置有侧防护帘;所述第二滑槽2内设置有第二射线防护帘21,所述第二射线防护帘21包括左放射透视区211和右放射透视区212,所述左放射透视区211和右放射透视区212上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粘贴防护覆盖组件的暗扣子扣213,所述第二射线防护帘21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第二滑槽2的横杆,所述横杆与设置在第二滑槽一侧的第二伸缩杆22固定连接。所述侧防护帘包括收纳盒51,所述收纳盒51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转轴52,所述转轴52两端与收纳盒51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52上固定连接有能够遮挡射线的帘布53,所述帘布53缠绕在转轴52上,其另一端在收纳盒51外部固定连接有拉杆54,使用时通过拉杆拉下帘布,能够防护侧边射线对人体的辐射,使本装置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所述收纳盒51外侧设置有与转轴52固定连接的手摇杆,当不使用时,通过摇动手摇杆便于将帘布收纳起来,简单实用。两组所述第一滑槽1、第二滑槽2、第三滑槽3靠近所对应的伸缩杆的一侧均设置有与横杆相匹配的凹槽,便于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伸缩杆调节射线防护帘的位置来遮挡住人体不需要检查的部位。所述防护覆盖组件上设置有与左放射透视区和右放射透视区上暗扣子扣相匹配的暗扣母扣,使用时,根据需要射线照射的部位,将位于该部位的防护覆盖组件从左放射透视区或右放射透视区上拆卸下来进行透视,具有多种组合可选,适用于多种场合,操作简单方便。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均为气缸结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伸缩杆便于调节其所对应的射线防护帘的位置,适用于不同身材、不同体型的患者,简单实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所需要透射的部位,通过伸缩杆调节各射线防护帘的位置,各射线防护帘设置在各自的滑槽上,上下滑动互不影响,将第二射线防护帘移动到所需要投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包括底座(4)和两组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1)、第二滑槽(2)和第三滑槽(3),所述底座(4)上方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1)、第二滑槽(2)和第三滑槽(3),所述第一滑槽(1)和第三滑槽(3)内分别设置有用于防射线照射的第一射线防护帘(11)和第三射线防护帘(31),所述第一滑槽(1)一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2),所述第一射线防护帘(11)内部设置有横杆并贯穿第一滑槽(1),所述第一伸缩杆(12)顶端与第一射线防护帘(11)内部的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槽(3)一侧设置有与第三射线防护帘(31)内部的横杆固定连接的第三伸缩杆(32),两组所述滑槽上方侧面均设置有侧防护帘;/n所述第二滑槽(2)内设置有第二射线防护帘(21),所述第二射线防护帘(21)包括左放射透视区(211)和右放射透视区(212),所述左放射透视区(211)和右放射透视区(212)上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粘贴防护覆盖组件的暗扣子扣(213),所述第二射线防护帘(21)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第二滑槽(2)的横杆,所述横杆与设置在第二滑槽一侧的第二伸缩杆(2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科防护装置,包括底座(4)和两组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1)、第二滑槽(2)和第三滑槽(3),所述底座(4)上方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1)、第二滑槽(2)和第三滑槽(3),所述第一滑槽(1)和第三滑槽(3)内分别设置有用于防射线照射的第一射线防护帘(11)和第三射线防护帘(31),所述第一滑槽(1)一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2),所述第一射线防护帘(11)内部设置有横杆并贯穿第一滑槽(1),所述第一伸缩杆(12)顶端与第一射线防护帘(11)内部的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槽(3)一侧设置有与第三射线防护帘(31)内部的横杆固定连接的第三伸缩杆(32),两组所述滑槽上方侧面均设置有侧防护帘;
所述第二滑槽(2)内设置有第二射线防护帘(21),所述第二射线防护帘(21)包括左放射透视区(211)和右放射透视区(212),所述左放射透视区(211)和右放射透视区(212)上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粘贴防护覆盖组件的暗扣子扣(213),所述第二射线防护帘(21)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第二滑槽(2)的横杆,所述横杆与设置在第二滑槽一侧的第二伸缩杆(22)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玉李懿何燕徐晓杨丹杨京楠王连艳杨春唐文蝶黄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