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刺伤静脉采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40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刺伤静脉采血装置,包括回收管、塞子、导血管、连接块、连接杆、针头、外筒、卡槽、针杆、止回管、活塞、滑槽、滑块、内筒、限位块、挡块、弹簧、按压块和压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利用针头对静脉采血,采血结束后,滑动外筒,滑块卡合在限位块上固定外筒的位置,将针头完全覆盖避免针头裸露误伤医务人员,提升整个装置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紧凑,按压按压块排出回收管内多余的空气,移动塞子使止回管与回收管连通,移动活塞将导血管内残留的血液吸入回收管内集中处理,避免血液凝固残留在导血管内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刺伤静脉采血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血结构,具体是一种防刺伤静脉采血装置,属于医疗装置应用

技术介绍
采血针是一种在医疗检验过程中用于采集血样的仪器,由针头和针杆组成,针头设在针杆的头部,在针杆上滑动连接有护套,在护套和针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且护套的初始位置位于针头和针杆的头部,而利用采血针可对静脉进行采血完成各种检测。医院内普遍采用的采血针进行静脉采血,采血结束到丢弃的过程中,采血针的针头一直处于裸露状态,很容易造成医务人员刺伤,安全性不足,且采血结束后会有部分血液残留在导血管内,不及时排出处理血液将会凝固并造成污染。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刺伤静脉采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刺伤静脉采血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包括回收管、导血管和针头,所述导血管两端分别固接有连接杆和针头,所述针头一端固接有针杆,所述针杆外部套接有内筒,所述内筒外部安装有外筒,且所述外筒顶部被针杆贯穿;所述回收管通过止回管固接在导血管一侧,所述回收管内腔安装有活塞,且所述活塞下方的回收管侧壁内安装有挡块和压杆。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套接在连接块一端,所述连接块另一端套接在导血管外部,位于所述止回管下方左端,所述止回管内部套接有塞子,所述塞子左端呈圆台形,且所述塞子右端贯穿止回管。优选的,所述止回管两端分别贯穿导血管和回收管,所述回收管套接在止回管上方,所述止回管位于活塞下方,所述活塞与回收管之间滑动连接,且所述活塞顶部贯穿回收管。优选的,两个所述挡块卡合在回收管侧壁内,且两个所述挡块上均固接有压杆,所述压杆之间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侧安装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套接在压杆上,两个所述压杆之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内筒两侧均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卡合有滑块,所述滑块固接在外筒内壁上,位于左侧的所述滑块右侧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接在滑槽内壁底部。优选的,所述外筒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合有针杆顶端,所述针杆与外筒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外筒套接在内筒外部,且所述外筒两端分别被针头和导血管贯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利用针头对静脉采血,采血结束后,滑动外筒,滑块卡合在限位块上固定外筒的位置,将针头完全覆盖避免针头裸露误伤医务人员,提升整个装置的安全性;2、本技术结构设计紧凑,按压按压块排出回收管内多余的空气,移动塞子使止回管与回收管连通,移动活塞将导血管内残留的血液吸入回收管内集中处理,避免血液凝固残留在导血管内造成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回收管,2、塞子,3、导血管,4、连接块,5、连接杆,6、针头,7、外筒,701、卡槽,8、针杆,9、止回管,10、活塞,11、滑槽,12、滑块,13、内筒,14、限位块,15、挡块,16、弹簧,17、按压块,1701、压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防刺伤静脉采血装置,包括回收管1、导血管3和针头6,所述导血管3两端分别固接有连接杆5和针头6,所述针头6一端固接有针杆8,所述针杆8外部套接有内筒13,所述内筒13外部安装有外筒7,且所述外筒7顶部被针杆8贯穿;所述回收管1通过止回管9固接在导血管3一侧,所述回收管1内腔安装有活塞10,且所述活塞10下方的回收管1侧壁内安装有挡块15和压杆1701。所述连接杆5套接在连接块4一端,所述连接块4另一端套接在导血管3外部,位于所述止回管9下方左端,所述止回管9内部套接有塞子2,所述塞子2左端呈圆台形,且所述塞子2右端贯穿止回管9,便于控制止回管9内空气和液体的流通;所述止回管9两端分别贯穿导血管3和回收管1,所述回收管1套接在止回管9上方,所述止回管9位于活塞10下方,所述活塞10与回收管1之间滑动连接,且所述活塞10顶部贯穿回收管1,便于在回收管1内移动活塞10;两个所述挡块15卡合在回收管1侧壁内,且两个所述挡块15上均固接有压杆1701,所述压杆1701之间固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一侧安装有按压块17,所述按压块17套接在压杆1701上,两个所述压杆1701之间转动连接,便于按压压杆1701控制两个挡块15之间的开合;所述内筒13两侧均安装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内卡合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固接在外筒7内壁上,位于左侧的所述滑块12右侧安装有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固接在滑槽11内壁底部,便于限定外筒7的滑动位置;所述外筒7顶部开设有卡槽701,所述卡槽701内卡合有针杆8顶端,所述针杆8与外筒7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外筒7套接在内筒13外部,且所述外筒7两端分别被针头6和导血管3贯穿,便于外筒7包裹针头6避免针头6误伤。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在回收管1侧壁内安装两个固接有压杆1701一端的挡块15,两个压杆1701之间安装有弹簧16,按压块17套接在压杆1701另一端,活塞10卡合在挡块15上方的回收管1内部与回收管1之间滑动连接,将回收管1通过止回管9安装在导血管3一侧,止回管9内套接有塞子2,连接杆5通过连接块4套接在导血管3一端,导血管3另一端安装针杆8,针杆8上固接有针头6,在内筒13上安装滑槽11,滑槽11左侧内部固接限位块14,外筒7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之间卡合连接,卡合后顶部留有卡槽701,将外筒7内壁两端固接滑块12,滑块12卡合在滑槽11内然后将外筒7安装在内筒13外部,外筒7一端套接在针头6外部,另一端套接在针杆8和导血管3外部,针杆8顶部贯穿外筒7上的卡槽701,使用时,将连接杆5放入存储瓶内,利用针头6对静脉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刺伤静脉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管(1)、导血管(3)和针头(6),所述导血管(3)两端分别固接有连接杆(5)和针头(6),所述针头(6)一端固接有针杆(8),所述针杆(8)外部套接有内筒(13),所述内筒(13)外部安装有外筒(7),且所述外筒(7)顶部被针杆(8)贯穿;/n所述回收管(1)通过止回管(9)固接在导血管(3)一侧,所述回收管(1)内腔安装有活塞(10),且所述活塞(10)下方的回收管(1)侧壁内安装有挡块(15)和压杆(17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刺伤静脉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管(1)、导血管(3)和针头(6),所述导血管(3)两端分别固接有连接杆(5)和针头(6),所述针头(6)一端固接有针杆(8),所述针杆(8)外部套接有内筒(13),所述内筒(13)外部安装有外筒(7),且所述外筒(7)顶部被针杆(8)贯穿;
所述回收管(1)通过止回管(9)固接在导血管(3)一侧,所述回收管(1)内腔安装有活塞(10),且所述活塞(10)下方的回收管(1)侧壁内安装有挡块(15)和压杆(17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刺伤静脉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套接在连接块(4)一端,所述连接块(4)另一端套接在导血管(3)外部,位于所述止回管(9)下方左端,所述止回管(9)内部套接有塞子(2),所述塞子(2)左端呈圆台形,且所述塞子(2)右端贯穿止回管(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刺伤静脉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管(9)两端分别贯穿导血管(3)和回收管(1),所述回收管(1)套接在止回管(9)上方,所述止回管(9)位于活塞(10)下方,所述活塞(10)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辉霞张雨梅杨莉
申请(专利权)人: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