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式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19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式灌溉装置包括:第一滤水花管、第二滤水花管、隔离层、给水口和止水板,第一滤水花管套设于第二滤水花管的外部且第一滤水花管和第二滤水花管沿垂直方向埋设于土下,止水板设于第一滤水花管的底部,隔离层设于第一滤水花管与第二滤水花管之间,第二滤水花管内部形成蓄水腔,给水口设于蓄水腔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灌溉水直接输送至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避免地面明流蒸发及表层土无效水的投入,提高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和城市及园林绿化灌溉的观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式灌溉装置
本技术涉及灌溉
,尤其涉及一种垂直式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虽然水资源总量多,但人均用水量很低。水资源的需求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工业、农业、建筑业、居民生活等,严重的缺水问题导致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GDP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受到了限制。2016年农业用水占各行业用水总量的60%以上,农业节水迫在眉睫。现今城市景观绿化灌溉,除却小部分草坪使用喷灌,观赏性及节水效率尚可;其余均采用人工拉软管灌溉的方式(管灌),或直接漫流。尤其是公路绿化带的乔灌木多利用水车人工灌溉。一方面人工成本大,浇水过程中洒、漏不可避免,水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观赏性差,且浇水过程中影响行人、机动车正常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对于果树、景观乔灌木或根系发达的其他作物,该类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一般不在作物根部表层,而在深入土中的部分,直接收集雨水、灌溉水至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将大大节约灌溉水量,且作物有效吸收的水量更多。因此针对性的改进传统灌溉方式,将灌溉水更快送至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对节约用水及利于灌溉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式灌溉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灌溉方式地面明流蒸发及表层土无效水的投入,耗费较大人力,灌溉水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垂直式灌溉装置,包括:第一滤水花管、第二滤水花管、隔离层、给水口和止水板,所述第一滤水花管套设于所述第二滤水花管的外部且所述第一滤水花管和所述第二滤水花管沿垂直方向埋设于土下,所述止水板设于所述第一滤水花管的底部,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第一滤水花管与所述第二滤水花管之间,所述第二滤水花管内部形成蓄水腔,所述给水口设于所述蓄水腔的顶部。其中,所述隔离层为豆石。其中,所述豆石由外侧向内侧粒径逐渐减小排布。其中,还包括出水稳流器,所述出水稳流器安装于所述给水口。其中,还包括基底和滤水盖,所述基底安装于所述垂直式灌溉装置的顶部,所述滤水盖扣设于所述基底。其中,在所述蓄水腔的底部还铺设有豆石。其中,所述第一滤水花管和第二滤水花管均为多段式,相邻两段所述第一滤水花管通过卡扣或螺纹连接,相邻两段所述第二滤水花管通过卡扣或螺纹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垂直式灌溉装置,将本装置埋入土中,灌溉水依次通过通过第二滤水花管、隔离层、第一滤水花管输送至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避免地面明流蒸发及表层土无效水的投入,一方面节省人工,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埋设于土壤下,提高了城市及园林绿化灌溉的观赏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垂直式灌溉装置实施例1的纵截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垂直式灌溉装置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垂直式灌溉装置实施例2的纵截面剖视图。图中:1、第一滤水花管;2、第二滤水花管;3、隔离层;4、止水板;5、出水稳流器;6、基底;7、滤水盖;8、连接段;12、垂直式灌溉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垂直式灌溉装置12,包括:第一滤水花管1、第二滤水花管2、隔离层3、给水口(图中未示出)和止水板4,所述第一滤水花管1套设于所述第二滤水花管2的外部且所述第一滤水花管1和所述第二滤水花管2沿垂直方向埋设于土下,所述止水板4设于所述第一滤水花管1的底部,所述隔离层3设于所述第一滤水花管1与所述第二滤水花管2之间,所述第二滤水花管2内部形成蓄水腔,所述给水口设于所述蓄水腔的顶部。具体的,本技术的垂直式灌溉装置12可以直接插入到土中,首先,预先在土中钻孔,将本灌溉装置埋入土中并临近于待灌溉的作物,可以直接对作物的根系主要活动层进行灌溉。具体地,采用的第一滤水花管1和第二滤水花管2材质为PE、PVC或钢材,第一滤水花管1的管径大于第二滤水花管2的管径,将两者形成嵌套式结构,并在两者之间填充隔离层3,滤水花管与隔离层3能够避免砂土进入到第一滤水花管1中与灌溉水混合,导致堵塞的问题。给水口用于给灌溉装置提供水源,并由于重力落入到蓄水腔内,通过第一滤水花管1的小孔、隔离层3以及第二滤水花管2的小孔灌入砂土中。止水板4设置于滤水花管的底部,避免灌溉水从底部流出,在所述蓄水腔的底部还铺设有豆石,使其全部由花管的侧壁流出,直达根系主要活动层。还包括出水稳流器5,所述出水稳流器5安装于所述给水口,使得灌溉水从给水口平稳快速地流下;还包括基底6和滤水盖7,所述基底安装于所述垂直式灌溉装置12的顶部,所述滤水盖7扣设于所述基底6。其中,所述隔离层3为豆石。根据实际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填充物作为隔离层3使用,例如不同粒径的鹅卵石。其中,所述豆石由外侧向内侧粒径逐渐减小排布。本实施例中的豆石按粒径进行分层填充,处于外侧的豆石粒径较大,处于内侧的豆石粒径较小。具体的,处于外侧豆石粒径取值范围为7-12mm,处于内侧豆石粒径取值范围为5-7mm;也可以采用不同粒径的内中外三层豆石进行填充,处于外侧豆石粒径取值范围为9-12mm,处于中间豆石粒径取值范围为7-9mm,处于内侧豆石粒径取值范围为5-7mm;还可以采用按照粒径排列的六层豆石进行填充,由外侧到内侧的豆石粒径依次为12mm,11mm,10mm,9mm,8mm,7mm。根据实际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不同粒径的豆石层进行填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垂直式灌溉装置,将灌溉水直接输送至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避免地面明流蒸发及表层土无效水的投入,一方面节省人工,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埋设于土壤下,提高了城市及园林绿化灌溉的观赏性。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为了描述的简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过程中,不再描述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滤水花管1和第二滤水花管2均为多段式,相邻两段所述第一滤水花管1通过卡扣或螺纹连接,相邻两段所述第二滤水花管2通过卡扣或螺纹连接。具体的,第一滤水花管1和第二滤水花管2均为多段可拆卸式,每段上均具有相配合的卡槽和凸起进行卡接配合,或者利用上、下两段之间的螺纹配合进行装配。本实施例中的卡扣或螺纹连接形成连接段8,该连接段8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式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滤水花管、第二滤水花管、隔离层、给水口和止水板,所述第一滤水花管套设于所述第二滤水花管的外部且所述第一滤水花管和所述第二滤水花管沿垂直方向埋设于土下,所述止水板设于所述第一滤水花管的底部,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第一滤水花管与所述第二滤水花管之间,所述第二滤水花管内部形成蓄水腔,所述给水口设于所述蓄水腔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式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滤水花管、第二滤水花管、隔离层、给水口和止水板,所述第一滤水花管套设于所述第二滤水花管的外部且所述第一滤水花管和所述第二滤水花管沿垂直方向埋设于土下,所述止水板设于所述第一滤水花管的底部,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第一滤水花管与所述第二滤水花管之间,所述第二滤水花管内部形成蓄水腔,所述给水口设于所述蓄水腔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式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为豆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式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石由外侧向内侧粒径逐渐减小排布。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妮霍瑞航王茂青许丹刘兴哲钱坤冯雪刘长佳梅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良乡蓝鑫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