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系统、工具和外围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1126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7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Type‑C端口,其用于接收在终端设备上呈现的媒体数据;信号转换器电路,其用于将媒体数据转换为格式化的媒体数据;硬件处理器,其与信号转换器和Type‑C型端口通信连接,以根据编码方案将格式化的媒体数据压缩为压缩的媒体数据流;以及无线传输接口,其使用无线网络将压缩的媒体数据流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以呈现媒体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会议系统、工具和外围设备
本公开涉及一种智能会议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会议系统以及与该智能会议系统相关的工具和外围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提供了各种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会议参与者相互交流。示例性解决方案可以包括将演示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以与观众共享,通过远程即时通信进行通信,以及在允许在其上进行书写和绘图的大面积显示设备(例如大面积显示设备的触摸屏)上显示。大面积显示设备是指包括对角线尺寸大于特定长度(例如,大于32英寸)的屏幕的设备。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无线屏幕发射器将个人计算机(PC)的屏幕图像发送到大面积显示设备的显示屏上。附图说明在附图的图中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将媒体内容从处理设备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上的系统。图2示出了一示例性24引脚Type-C端口200。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在传屏器(dongle)上实现的用于将媒体内容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的软件数据流。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用于操作传屏器以将媒体内容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传屏器。具体实施方式无线屏幕传输可以包括在处理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电话)上安装专用程序,其中,当专用程序由处理设备执行时,以恒定频率或可变频率捕获处理设备的屏幕图像,对捕获的屏幕图像进行编码和压缩,然后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将压缩的屏幕图像传输到外围设备,所述外围设备插入到处理设备的USB端口。在接收到压缩的图像时,外围设备可以包括无线传输设备,该无线传输设备可以将压缩的屏幕图像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以进行解码和显示。当前的技术要求在处理设备上安装专用程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专用程序在使用后需要从处理设备中移除。专用程序的安装和移除可能会花费时间并消耗用户的处理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的资源。例如,专用程序的安装可能要求处理设备的所有者授予安装许可。出于安全考虑,某些所有者可能拒绝或不愿授予许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克服当前用于将屏幕图像从终端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电话)传输到大面积显示器设备或大面积显示设备的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缺陷的技术解决方案。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类外围设备以及会议系统和工具,以允许将屏幕图像从终端设备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而无需在终端设备上安装专用程序用于传输屏幕图像,从而减少了准备时间,并且不消耗终端设备的额外资源。代替在用户带来的参加会议的终端设备上安装专用程序,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利用用户驱动设备上的现有驱动程序(例如,与操作系统本地安装的那些驱动程序)和端口来传输屏幕图像和相关的音频信号到外围设备。外围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转换器电路,其用于将屏幕图像和相关联的音频数据转换为格式化的媒体数据;硬件处理器,其用于将格式化的媒体数据压缩为压缩的媒体数据流;以及发射器,其用于将压缩的媒体数据流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可以在会议室中提供了外围设备供访客使用。外围设备的发射器可以是无线发射器,该无线发射器已配置为使用与会议室关联的无线网络与大面积显示设备进行通信。这样,可以将屏幕图像发送到大面积显示设备的,而无需从外围设备上传专用程序或将程序安装在处理设备上。任何用户都可以将终端设备带到会议中,并将媒体数据从终端设备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而无需更改终端设备的设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用于传输屏幕图像和音频信号的端口是终端设备和移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和智能电话)中所具有的通用串行总线(USB)C型端口。Type-C端口可以包括24引脚USB连接器系统,该系统包括支持DP(DisplayPort)模式或任何DP兼容模式的引脚。DP模式下的Type-C端口可以将包含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的打包数据传输到显示设备,例如视频监视器。因此,当显示设备通过USBC型连接到终端设备时,已经安装在终端设备上的DP驱动程序可以支持将媒体内容(音频和/或视频)传输到显示设备以进行演示。在DP模式下,终端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电话)的Type-C端口可用于将视频和音频数据传输到外围设备,而无需安装在终端设备安装专用程序,因为在DP模式下,外围设备被视为能够接收和演示媒体内容的外部显示设备。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还包括匹配的Type-C端口的外围设备(称为传屏器)。传屏器的Type-C端口可以使用USBC型电缆连接到终端设备的C型端口。当与传屏器连接时,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来自传屏器的请求,以将C型端口设置为以DP模式运行,并执行DP驱动程序以将包含媒体内容的数据包从终端设备传输到传屏器。由于DP驱动程序已预先安装在带有操作系统的终端设备上,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外部显示设备,因此无需上传和安装用于传输视频图像的专用程序。为了便于将媒体内容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传屏器可以包括信号转换器电路,用于将从终端设备接收的根据DP协议指定的数据包中的媒体内容,转换为格式化媒体数据,所述格式化媒体数据适用于由硬件处理器编码和压缩。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信号转换器可以将媒体内容分成视频数据流和音频数据流,从而在两个单独的信号流中处理视频数据流和音频数据流。信号转换器电路可以将从媒体内容中提取的视频数据流转换为第一视频格式,例如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IPI)格式化数据,并将从媒体内容中提取的音频数据流转换为第一音频格式,例如内部集成电路声音(Inter-ICSound)(I2S)格式化数据。MIPI协议是用于点对点视频传输的协议,而I2S协议是用于连接数字音频设备的电子串行总线接口标准。MIPI视频数据可以包含图像帧序列,该图像帧序列包括以YUV格式表示的像素。I2S音频数据可以脉冲编码调制(PCM)格式表示。由于传屏器和大面积显示设备之间的无线网络可能具有有限的带宽,因此MIPI视频数据和PCM音频数据可能都需要进一步压缩,然后才能从传屏器无线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信号转换器可以包括两个转换器电路。第一转换器电路可以将原始视频数据和原始音频数据转换为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媒体格式。第二转换器电路可以进一步将HDMI数据转换成另一种HDTV标准(例如,国际电信联盟的BT.1120/BT.656)。这样的两次格式化媒体数据可以被提供给处理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传屏器可以进一步包括可以被编程为支持视频/音频编码器以压缩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硬件处理器(例如,ARM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根据视频压缩标准(例如,H.264、H.265等)对MIPI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并根据音频压缩标准(例如,OPUS音频编解码器标准或MP3标准)对I2S音频数据进行编码。传屏器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无线发射器/接收器,该第一无线发射器/接收器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向与大面积显示设备相关联的第二无线发射器/接收器发送编码和压缩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无线发射器可以包括已经与无线网络配对的无线网卡,用于和与大面积显示设备相关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nType-C端口,用于接收在终端设备上呈现的媒体数据,其中,所述媒体数据包括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中的至少一个;/n信号转换器电路,用于将所述媒体数据转换为格式化的媒体数据;/n硬件处理器,与所述信号转换器电路和所述Type-C端口通信连接,用于根据编码方案将所述格式化的媒体数据压缩为压缩的媒体数据流;/n无线传输接口,用于通过无线网络将所述压缩的媒体数据流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以呈现媒体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19 CN 2018102265310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Type-C端口,用于接收在终端设备上呈现的媒体数据,其中,所述媒体数据包括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信号转换器电路,用于将所述媒体数据转换为格式化的媒体数据;
硬件处理器,与所述信号转换器电路和所述Type-C端口通信连接,用于根据编码方案将所述格式化的媒体数据压缩为压缩的媒体数据流;
无线传输接口,用于通过无线网络将所述压缩的媒体数据流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以呈现媒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为在会议室中使用的传屏器,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连接至所述大面积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智能手机。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触发装置,用于在接收用户激活信息后,将所述媒体数据转换为所述格式化的媒体数据,
其中,在接收所述用户激活信息之前,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媒体数据作丢弃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Type-C连接线,用于连接到所述终端设备的Type-C端口,其中,所述Type-C端口包括用于传输所述媒体数据的第一对差分数据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响应于检测到所述通信设备连接到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硬件处理器将使用Type-C端口的配置引脚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请求,以将第一对差分数据引脚配置为以DP模式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响应于将所述第一对差分数据引脚配置为以DP模式运行,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通信设备传输存储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存储器中的媒体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格式化的媒体数据包括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IPI)视频数据或内部集成电路声音(I2S)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其中,所述压缩的媒体数据流包括H.265/H.264视频流或MP3音频流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大面积显示设备包括:
反馈装置,用于捕获所述大面积显示设备的触摸屏上接收到的交互操作所关联的参数数据;
以及第二无线传输接口,用于将捕获的所述参数数据传输至通信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参数数据,所述硬件处理器使用所述Type-C端口的第二对差分数据引脚将所述参数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设备,使得所述终端设备仿真所述交互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反馈装置包括用于捕捉用户手势的坐标的触摸传感器、计算机鼠标或键盘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存储设备,所述存储设备存储有可执行程序,所述可执行程序用于被上传到所述终端设备、并由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和
电源管理单元,用于将从Type-C端口接收第一电源转换为给硬件处理器供电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源,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具有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源具有第二电压。


12.一种方法,包括:
通过Type-C端口与终端设备连接;
通过硬件处理器使用Type-C端口的配置引脚向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所述请求指示终端设备将Type-C端口的第一对差分数据引脚配置为支持显示接收DP模式;
确定触发装置处于启用状态,通过第一对差分数据引脚,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媒体数据的DP数据包,其中,所述媒体数据包括呈现在终端设备上的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将所述媒体数据转换为格式化的媒体数据;
根据编码方案,将所述格式化的媒体数据编码为压缩的媒体数据流;
使用无线网络,将压缩的媒体数据流传输到大面积显示设备以呈现媒体数据;和
接收大面积显示设备的触摸屏上发生的交互操作的触摸数据,使用Type-C端口的第二对差分数据引脚将触摸数据传输到终端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是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智能电话中的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母燕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