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震学震源发生装置,具体指一种固定式线性精密可控 主动地震学震源装置。
技术介绍
要全面地、高分辨地、动态地监视一个地区的地下精细结构是困难的, 主要困难来自地震震源。了解地下结构的主要手段是地震方法。由震源发出 的地震波,经过传播介质到达地面,被一组地震仪接收,对接收波形的处理 可以反演地下的结构参数。地震震源有两大类, 一类是天然地震震源,另一 类是人工震源。天然震源在时间、空间上是不确定的,所以要用天然地震方 法了解一个地区的结构常常需要积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台网观测数据,才能 有足够的数据求得地下结构模型,这个模型是在数据积累时期内的平均值, 因此,要想达到"动态,,监视,了解其"变化"是不可能的。另外由于天然 震源在空间上分布的随机性,震中远近不一,用反演所得的模型精度和分辨 率都很低。人工震源避免了天然震源的这两个缺陷。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可 以人工控制的,但是人工爆炸一方面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爆炸造成的破坏, 不允许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进行。 一般的车载液压可控震源主要用于地下资源勘探,其探测深度有限, 一般还不到地震层内深度(10-20Km)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式线性精密可控主动地震学震源装置,包括两台伺服电机(2)、和伺服电机(2)对应的两根偏心轴(10)、及震动体底板(13)以及耦合基盘(15),其特征在于:两根偏心轴(10),一端通过单列圆柱滚子轴轴承(8),另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11)分别与支撑墙板(14)连接,轴承的内圈通过轴承内圈压环(6)和止松垫圈(7)与偏心轴固定;轴承的外圈通过内侧轴承外圈压盖(5)和外侧轴承外圈压盖(12)固定在支撑墙板(14)上,支撑墙板(14)通过由紧固件与震动体底板(13)固接;两台伺服电机(2)通过紧固件与电机底座(3)固接;电机底(3)座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电机底板(1)上;两台伺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鸿森,庄灿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地国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