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118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7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1),具有发热部件(5)和夹着发热部件(5)彼此相对配置的第一电容器模块(3)和第二电容器模块(4)。第一电容器模块(3)具有:第一电容器元件(31);第一壳体(32),上述第一壳体收容第一电容器元件(31);以及第一母线(33),上述第一母线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电容器元件(31)。第二电容器模块(4)具有:第二电容器元件(41);第二壳体(42),上述第二壳体收容第二电容器元件(41);以及第二母线(43),上述第二母线的一端连接到第二电容器元件(41)。第二母线(43)具有在第二电容器元件(41)与发热部件(5)之间以与两者隔开的状态夹设的夹设部(4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力转换装置相关申请的援引本申请以2018年4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84046号专利和2019年1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12926号专利为基础,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装设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的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开关电路部和电容器模块。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配置有多个电容器模块的电力转换装置。由此,在增大电容器整体容量的同时,容易实现省空间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114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配置有多个电容器模块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考虑了对电容器模块内的电容器元件的热损害的设计。即,电力转换装置除了电容器模块之外,还配置有例如放电电阻等发热部件,但是需要对从发热部件到电容器元件的热损害进行抑制。另一方面,在电力转换装置的小型化等观点中,多个电容器模块与发热部件的位置关系也受到制约。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第二电容器元件从发热部件接收热量并且实现小型化的电力转换装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发热部件;以及夹着该发热部件彼此相对配置的第一电容器模块和第二电容器模块,上述第一电容器模块具有:第一电容器元件;第一壳体,上述第一壳体收容该第一电容器元件;以及第一母线,上述第一母线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一电容器元件,上述第二电容器模块具有:第二电容器元件;第二壳体,上述第二壳体收容该第二电容器元件;以及第二母线,上述第二母线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二电容器元件,上述第二母线具有在上述第二电容器元件与上述发热部件之间以与两者隔开的状态夹设的夹设部。在上述电力转换装置中,上述第二母线具有在上述第二电容器元件与上述发热部件之间以与两者隔开的状态夹设的夹设部。由此,通过第二母线的夹设部能够阻断从发热部件向第二电容器元件的热量。其结果是,能够对第二电容器元件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另外,对上述热量的移动进行阻断的夹设部是第二母线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对第二电容器元件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而不特别增加部件数量。因此,也能够实现电力转换装置的小型化。如上所述,根据上述方面,能够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该电力转换装置能够抑制第二电容器元件从发热部件接收热量,并且实现小型化。附图说明参照附图和以下详细的记述,可以更明确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如下所述。图1是实施方式1中电力转换装置的俯视说明图。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从与图1相反一侧观察到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俯视说明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从Z方向观察到的第一电容器模块和第二电容器模块的剖视图,并且相当于图4的III-III线向视截面图。图4是图3的IV-IV线向视截面图。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电容器模块的立体图。图6是使图5的VI-VI线向视截面图上下反转的图。图7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二电容器模块的剖视立体图。图8是实施方式1中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电路图。图9是实施方式2中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俯视说明图。图10是图9的A-A线向视截面图。图11是实施方式2中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立体图。图12是实施方式3中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剖视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参照图1至图8,对电力转换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具有作为发热部件的放电电阻5、第一电容器模块3及第二电容器模块4。如图3、图4所示,第一电容器模块3和第二电容器模块4隔着放电电阻5彼此相对。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电容器模块3具有第一电容器元件31、第一壳体32、第一母线33。第一壳体32收容第一电容器元件31。第一母线33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电容器元件31。如图3、图4、图7所示,第二电容器模块4具有第二电容器元件41、第二壳体42、第二母线43。第二壳体42收容第二电容器元件41。第二母线43的一端连接到第二电容器元件41。如图3、图4所示,第二母线43具有在第二电容器元件41与放电电阻5之间以与两者隔开的状态夹设的夹设部431。即,夹设部431配置在第二电容器元件41与放电电阻5之间,但是与第二电容器元件41和放电电阻5均隔开。即,在第二电容器元件41和放电电阻5的排列方向上,在第二电容器元件41与夹设部431之间、夹设部431与放电电阻5之间均设置有间隙。如图1、图2、图6所示,第一母线33具有连接到开关电路部20的功率端子21的端子连接部332。开关电路部20具有半导体模块2和对半导体模块2进行冷却的冷却器220。冷却器220由多个冷却管22构成。然后,冷却管22通过与半导体模块2热接触,从而对半导体模块2进行冷却。本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装设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如图8的电路图所示,连接在直流电源BAT与交流的旋转电机MG之间。然后,电力转换装置1构造成能够通过开关电路部20的开关动作在直流电力与交流电力之间进行电力转换。开关电路部20包括多个内置有开关元件2u、2d的半导体模块2。如图1、图2所示,多个半导体模块2与多个冷却管22一起层叠配置。冷却管22在内部具有制冷剂流路。多个冷却管22将彼此的制冷剂流路连结,从而构成冷却器220。各半导体模块2使功率端子21向与层叠方向X正交的方向突出。第一电容器模块3的第一母线33的端子连接部332连接到这些功率端子21。另外,以下,层叠方向X也被称为X方向。另外,将功率端子21的突出方向适当地称为Z方向,将与X方向和Z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适当地称为Y方向。多个半导体模块2相对于第一电容器模块3配置在沿Y方向排列的位置。第一电容器模块3具有沿X方向较长的形状。在该长度方向的大致一半的区域中,半导体模块2的层叠体(即,开关电路部20)相对于第一电容器模块3在Y方向上相对。另外,第一电容器模块3将第一壳体32的开口面321朝向Y方向上的开关电路部20侧。即,第一密封树脂34的浇注面(即,第一树脂面341)朝向Y方向上的开关电路部20侧。如图8所示,作为开关元件,各半导体模块2内置有彼此串联连接的上臂开关元件2u和下臂开关元件2d。然后,上臂开关元件2u的高电位侧连接到正极的功率端子21,下臂开关元件2d的低电位侧连接到负极的功率端子21。上臂开关元件2u与下臂开关元件2d的连接部连接到省略图示的输出用交流端子。该交流端子连接到旋转电机MG。如图1、图5、图6、图8所示,作为第一母线33,存在与第一电容器元件31的彼此相反侧的电极连接的正极的第一母线33P和负极的第一母线33N。正极的第一母线33P的端子连接部332连接到正极的功率端子21,负极的第一母线33N的端子连接部332连接到负极的功率端子21。此外,第一母线33具有作为直流电源BAT侧的连接部的电源连接部333。正极的第一母线33P的电源连接部333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1),具有:/n发热部件(5);以及/n夹着该发热部件(5)彼此相对配置的第一电容器模块(3)和第二电容器模块(4),/n所述第一电容器模块具有:第一电容器元件(31);第一壳体(32),所述第一壳体收容第一电容器元件(31);以及第一母线(33),所述第一母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容器元件(31),所述第二电容器模块具有:第二电容器元件(41);第二壳体(42),所述第二壳体收容第二电容器元件(41);以及第二母线(43),所述第二母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容器元件,/n所述第二母线具有在所述第二电容器元件与所述发热部件之间以与两者隔开的状态夹设的夹设部(43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25 JP 2018-084046;20190129 JP 2019-012926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1),具有:
发热部件(5);以及
夹着该发热部件(5)彼此相对配置的第一电容器模块(3)和第二电容器模块(4),
所述第一电容器模块具有:第一电容器元件(31);第一壳体(32),所述第一壳体收容第一电容器元件(31);以及第一母线(33),所述第一母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容器元件(31),所述第二电容器模块具有:第二电容器元件(41);第二壳体(42),所述第二壳体收容第二电容器元件(41);以及第二母线(43),所述第二母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容器元件,
所述第二母线具有在所述第二电容器元件与所述发热部件之间以与两者隔开的状态夹设的夹设部(4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部件装设于所述第一电容器模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容器模块具有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对所述第一电容器元件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树脂(34),该第一密封树脂具有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面(321)的第一树脂面(341),所述第二电容器模块具有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对所述第二电容器元件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树脂(44),该第二密封树脂具有露出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开口面(421)的第二树脂面(441),所述第一电容器模块和所述第二电容器模块以所述第一树脂面和所述第二树脂面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发热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树脂面与所述第二树脂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和成田中纪博后藤贵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