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117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7
电源装置具备:第一发热部件;箱体,形成为一面开口的箱形状,收容第一发热部件;树脂材料,填充于箱体内,将第一发热部件的热传递至箱体;电路基板;第二发热部件,与电路基板连接;以及散热壳体,收容箱体、电路基板和第二发热部件,使第一发热部件及第二发热部件散热,该电源装置中,还具备传热构件,该传热构件具有以与箱体的第一外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一部分、以及以与箱体的第二外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二部分,且该传热构件的导热性比箱体高,第二发热部件以与传热构件接触的方式配置,传热构件通过以与构成散热壳体的壁面接触的方式配置,来使第一发热部件及第二发热部件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搭载于电动汽车等的逆变器等所使用的电源装置中,伴随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半导体等电子部件的高输出化,该电子部件中的电力损耗增大。由此,该电子部件容易发热,所以如何使该电子部件效率良好地散热成为课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将铝块(传热构件)配置于散热壳体内来进行电子部件的散热的电源装置。具体而言,在该电源装置中,使以与传热构件的侧壁接触的方式安装的第一发热部件(例如,FET(FieldEffect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收容于传热构件内的第二发热部件(例如,电抗器),传热至与传热构件接触的散热壳体而散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80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在考虑传热构件(铝块)的导热率时,为了提高散热性,需要加厚传热构件的侧壁等,进而需要确保传热构件的配置面积。即,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的观点来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是受到一定限制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发热部件的散热性,并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的电源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装置具备:第一发热部件;箱体,形成为一面开口的箱形状,收容所述第一发热部件;树脂材料,填充于所述箱体内,将所述第一发热部件的热传递至所述箱体;电路基板;第二发热部件,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以及散热壳体,收容所述箱体、所述电路基板及所述第二发热部件,使所述第一发热部件及所述第二发热部件散热,所述电源装置中,还具备传热构件,该传热构件具有以与所述箱体的第一外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一部分、以及以与所述箱体的第二外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二部分,且该传热构件的导热性比所述箱体高,所述第二发热部件以与所述传热构件接触的方式配置,所述传热构件以与构成所述散热壳体的壁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由此,使所述第一发热部件及所述第二发热部件散热。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发热部件的散热性,并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电力转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电力转换装置的侧剖面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电力转换装置的图。图5是第一变形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侧剖面图。图6是第二变形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侧剖面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传热构件的立体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及传热构件的立体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侧剖面图。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电力转换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电力转换装置100的侧剖面图。如图1所示,电源装置1被使用于搭载于电动汽车等的车载充电器、逆变器等中,具有散热壳体2、盖3及电力转换装置100。散热壳体2构成为由底壁和四个侧壁构成的长方体状,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箱形状。散热壳体2由传热性优异的构件(例如,铝、铁、铜、镁)构成,使收容于内部的电力转换装置100散热。在散热壳体2的底壁形成有翅片2A。盖3覆盖散热壳体2的开口。此外,图1表示以与前后方向垂直的面剖开后的散热壳体2的剖面图。电力转换装置100以与散热壳体2的底壁的内侧的底面(构成散热壳体2的壁面)接触的状态被收容。电力转换装置100具有电路基板110、箱体120、作为第二发热部件的一例的电子部件130、作为第一发热部件的一例的电抗器140(参照图2)及传热构件150。电路基板110是形成有规定的配线图案,且安装有规定的电路元件的基板,并且,电路基板110是还与电子部件130及电抗器140电连接,构成电力转换电路(例如,由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及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构成的车载充电器、逆变器等电路)的印刷电路板。特别地,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110是能够与搭载于电动汽车等的驱动用的高电压电池对应地进行高输出的电力转换电路。此外,电路基板110通过未图示的螺丝等,固定于从散热壳体2的底壁的内侧的底面向上方突出的凸起(未图示)和/或箱体120的上端部的四个角。如图2所示,箱体120例如由铝构成,通过压铸成型而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箱形状(由底壁和四个侧壁构成的长方体状)。箱体120中收容有电抗器140及间隔件141。在箱体120的侧壁上形成有供后述的带树脂的螺丝131通过的螺孔121。另外,箱体120中还形成有用于将箱体120用螺丝固定于散热壳体2的紧固部、以及与电路基板110接触的基板接触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部形成于箱体120的底壁的四个角,基板接触部形成于箱体120的上表面的四个角(与各侧壁连接的部位的上端)。此外,虽然进行了如下的说明,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壳体2及箱体120由底壁和四个侧壁构成的长方体状(仅向上方开口的长方体状),但不限于此,散热壳体2及箱体120也可以是由底壁和三个侧壁构成的三棱柱状、或由底壁和6个侧壁构成的六棱柱状等。电子部件130例如是FET等开关元件、二极管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具备6个电子部件130,但为了简化说明,将电子部件130与安装该电子部件130的面对应地,分为电子部件130A和电子部件130B这两者来进行说明。虽然对于细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但电子部件130A隔着传热构件150A通过带树脂的螺丝131固定于箱体120的前侧侧壁,并且经由引线A通过焊接等连接于电路基板110。电子部件130B隔着传热构件150B通过带树脂的螺丝131固定于箱体120的后侧侧壁,并且经由引线A通过焊接等连接于电路基板110。电子部件130A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开关元件”,电子部件130B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开关元件”。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130是使用绝缘树脂成型(嵌件成型)的。即,电子部件130构成为即使与导电体(金属)接触也不会漏电。电抗器140是具有卷绕于芯体(省略图示)的线圈的电子部件,与间隔件141一起配置于箱体120内。在箱体120内的电抗器140的周围,填充有作为具有散热性的树脂材料的一例的灌封树脂材料P(参照图3)。灌封树脂材料P填充于箱体120内,从而从电抗器140产生的热经由灌封树脂材料P传递至箱体120。虽然对于细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但传递至箱体120的热经由传热构件150传递至散热壳体2。由此,使电抗器140散热。另外,灌封树脂材料P还具有绝缘性及固化性。由此,还能够确保电抗器140与箱体120(铝)的绝缘,并将电抗器140固定(作为防止振动的措施)。另外,由于在灌封树脂材料P固化之后,灌封树脂材料不会流出,所以还可以在将箱体120旋转90度后将其收容于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装置,其具备:/n第一发热部件;/n箱体,形成为一面开口的箱形状,收容所述第一发热部件;/n树脂材料,填充于所述箱体内,将所述第一发热部件的热传递至所述箱体;/n电路基板;/n第二发热部件,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以及/n散热壳体,收容所述箱体、所述电路基板及所述第二发热部件,使所述第一发热部件及所述第二发热部件散热,/n所述电源装置的特征在于,/n还具备传热构件,该传热构件具有以与所述箱体的第一外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一部分、以及以与所述箱体的第二外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二部分,且该传热构件的导热性比所述箱体高,/n所述第二发热部件以与所述传热构件接触的方式配置,/n所述传热构件以与构成所述散热壳体的壁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由此,使所述第一发热部件及所述第二发热部件散热。/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25 JP 2018-0841841.一种电源装置,其具备:
第一发热部件;
箱体,形成为一面开口的箱形状,收容所述第一发热部件;
树脂材料,填充于所述箱体内,将所述第一发热部件的热传递至所述箱体;
电路基板;
第二发热部件,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以及
散热壳体,收容所述箱体、所述电路基板及所述第二发热部件,使所述第一发热部件及所述第二发热部件散热,
所述电源装置的特征在于,
还具备传热构件,该传热构件具有以与所述箱体的第一外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一部分、以及以与所述箱体的第二外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二部分,且该传热构件的导热性比所述箱体高,
所述第二发热部件以与所述传热构件接触的方式配置,
所述传热构件以与构成所述散热壳体的壁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由此,使所述第一发热部件及所述第二发热部件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所述箱体构成为由底壁和四个侧壁构成的长方体状,
所述第一外表面是所述四个侧壁中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侧壁是所述第一侧壁的相反侧的侧壁,
所述第二外表面是所述底壁的外表面,
所述传热构件包括:以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外表面及所述第二外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一传热构件、以及以与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外表面及所述第二外表面接触且不与所述第一传热构件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第二传热构件,
所述第二发热部件包括:以与所述第一传热构件的第一部分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开关元件、以及以与所述第二传热构件的第一部分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二开关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所述箱体由上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岛笃志木村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