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086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散热组件包括本体和隔板,所述本体上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容纳槽,所述隔板由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纳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在本体内直接形成容纳冷媒的容纳槽,并设置隔板形成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有效减少热量传递路径,从而增加换热效果,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对冷媒进行导流作用从而增加冷媒在容纳槽内充分流动,增加换热效果,将散热组件抵接于主板,并利用导热材料将发热元器件与散热组件进行接触,有效增加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最终保障内部元器件在适宜的温度区间内工作,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散热
,特别是一种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的热流密度越来越高,电子设备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而许多电子设备对防护等级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采用全封闭的外壳设计以保证“四防(防虫、防水、防尘、防腐)”要求,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散热难度。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均是将流通有冷媒的铜管包覆在铝材内,并使铝材贴合于电器盒上对电器盒进行散热,热量需要依次经过铝材和铜管才能与冷媒进行换热,换热传递路径长,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器盒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本体内部直接通入冷媒并在内部形成换热循环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一种散热组件,包括本体和隔板,所述本体上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容纳槽,所述隔板由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纳槽内,且将所述容纳槽分为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所述隔板的端部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面之间形成间距,且所述流入通道和所述流出通道通过所述间距连通。所述流入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板,所有所述第一分隔板将所述流入通道分为多条流入支路,且所有所述流入支路均通过所述间距与所述流出通道连通。所述流出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板,所有所述第一分隔板将所述流出通道分为多条流出支路,且所有所述流出支路均通过所述间距与所述流入通道连通。所有所述第一分隔板均与所述隔板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和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容纳槽的内表面之间均具有间隔,且所有所述间隔均相等。所述流入通道内设置有至少第二分隔板,所有所述第二分隔板均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面平行,且每一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的侧面具有第一间隙,另一端与所述隔板具有第二间隙。所述本体还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流入通道远离所述间距的端部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流出通道远离所述间距的端部连通。所述入口与所述流入通道的端部之间和所述出口与所述流出通道的端部之间均设置有形变管,且所述形变管的流通面积沿远离所述间距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本体为扁长形结构或半圆形结构,且在所述本体水平设置时,所述隔板水平设置,所述流入通道处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流出通道处于所述隔板的下方。所述入口处于所述本体的左半部,所述出口处于所述本体的右半部。所述本体为扁长形结构或半圆形结构,且在所述本体水平设置时,所述隔板竖直设置,所述流入通道处于所述隔板的左侧,所述流出通道处于所述隔板的右侧。所述本体的材料包括铝或铜。一种电器盒,包括上述的散热组件。所述电器盒还包括主板,所述散热组件贴合设置于所述主板上。所述主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元器件,所有所述发热元器件通过导热材料与所述散热组件抵接设置。所述主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且所述散热组件的端部向所述第二侧面弯折使所述散热组件呈U形。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散热组件或上述的电器盒。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在本体内直接形成容纳冷媒的容纳槽,并设置隔板形成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有效减少热量传递路径,从而增加换热效果,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对冷媒进行导流作用从而增加冷媒在容纳槽内充分流动,增加换热效果,将散热组件抵接于主板,并利用导热材料将发热元器件与散热组件进行接触,有效增加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最终保障内部元器件在适宜的温度区间内工作,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的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左进右出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的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左进右出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的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左进右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的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上进下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的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左进右出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的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上进下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的实施例的电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的实施例的电器盒的侧视图;图中:1、本体;2、隔板;3、容纳槽;31、流入通道;32、流出通道;311、流入支路;321、流出支路;4、第一分隔板;5、第二分隔板;6、主板;7、发热元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8所示的散热组件,包括本体1和隔板2,所述本体1上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容纳槽3,所述隔板2由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纳槽3内,且将所述容纳槽3分为流入通道31和流出通道32,所述隔板2的端部与所述容纳槽3的底面之间形成间距,且所述流入通道31和所述流出通道32通过所述间距连通,冷媒由流入通道31流入并通过间距后由流出通道32流出本体1,使冷媒仅通过本体1与外部换热,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经过多次热量传递后造成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有效提高换热效率。所述流入通道3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板4,所有所述第一分隔板4将所述流入通道31分为多条流入支路311,且所有所述流入支路311均通过所述间距与所述流出通道32连通,利用第一分隔板4将流入通道31进行分割形成多条流入支路311,从而避免冷媒在流入通道31内仅局部流动而造成换热效率差的问题。所述流出通道3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板4,所有所述第一分隔板4将所述流出通道32分为多条流出支路321,且所有所述流出支路321均通过所述间距与所述流入通道31连通,利用第一分隔板4将流出通道32进行分割形成多条流出支路321,从而避免冷媒在流出通道32内仅局部流动而造成换热效率差的问题。所有所述第一分隔板4均与所述隔板2平行设置,从而使冷媒的流向保证相同,避免冷媒产生扰流而影响换热效果。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分隔板4之间、所述第一分隔板4与所述隔板2之间和所述第一分隔板4与所述容纳槽3的内表面之间均具有间隔,且所有所述间隔均相等,从而使所有流入支路311或所有流出支路321中的流通面积相等,保证流入通道31或流出通道32的换热效果。所述流入通道31内设置有至少第二分隔板5,所有所述第二分隔板5均与所述容纳槽3的底面平行,且每一所述第二分隔板5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3的侧面具有第一间隙,另一端与所述隔板2具有第二间隙。所述本体1还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流入通道31远离所述间距的端部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流出通道32远离所述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和隔板(2),所述本体(1)上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容纳槽(3),所述隔板(2)由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纳槽(3)内,且将所述容纳槽(3)分为流入通道(31)和流出通道(32),所述隔板(2)的端部与所述容纳槽(3)的底面之间形成间距,且所述流入通道(31)和所述流出通道(32)通过所述间距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和隔板(2),所述本体(1)上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容纳槽(3),所述隔板(2)由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纳槽(3)内,且将所述容纳槽(3)分为流入通道(31)和流出通道(32),所述隔板(2)的端部与所述容纳槽(3)的底面之间形成间距,且所述流入通道(31)和所述流出通道(32)通过所述间距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通道(3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板(4),所有所述第一分隔板(4)将所述流入通道(31)分为多条流入支路(311),且所有所述流入支路(311)均通过所述间距与所述流出通道(3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通道(3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板(4),所有所述第一分隔板(4)将所述流出通道(32)分为多条流出支路(321),且所有所述流出支路(321)均通过所述间距与所述流入通道(3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分隔板(4)均与所述隔板(2)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分隔板(4)之间、所述第一分隔板(4)与所述隔板(2)之间和所述第一分隔板(4)与所述容纳槽(3)的内表面之间均具有间隔,且所有所述间隔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通道(31)内设置有至少第二分隔板(5),所有所述第二分隔板(5)均与所述容纳槽(3)的底面平行,且每一所述第二分隔板(5)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3)的侧面具有第一间隙,另一端与所述隔板(2)具有第二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还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流入通道(31)远离所述间距的端部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茂科刘亚平张洪博闫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