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和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026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和耳机,其中,所述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包括外壳和降噪组件,所述外壳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外壳开设有贯通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拾噪孔,所述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拾噪孔连通的泄风通道,所述泄风通道具有垂直于所述拾噪孔轴线的延伸方向,并包括有设于其延伸方向上两端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泄风通道呈线型设置;所述降噪组件设于所述内表面,所述降噪组件包括MIC单体,所述MIC单体与所述拾噪孔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耳机的风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和耳机
本技术涉及耳机防噪
,特别涉及一种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和耳机。
技术介绍
耳机通话质量已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而环境噪音是影响通话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对耳机降低环境噪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比较常用的降噪结构为3MIC(Microphone,麦克风)降噪,耳机柄处MIC作为3MIC降噪中的一个,其主要作用是拾取环境噪音,并产生反向信号来消噪,但是现有结构均为在耳机柄处开孔,该孔与设于耳机柄内的MIC的拾音孔正对,在有风状态下,风会正对拾音孔吹,降噪效果变差,导致降低通话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防风降噪结构,旨在得到一种可有效降低耳机风噪的防噪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外壳开设有贯通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拾噪孔,所述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拾噪孔连通的泄风通道,所述泄风通道具有垂直于所述拾噪孔轴线的延伸方向,并包括有设于其延伸方向上两端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泄风通道呈线型设置;和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设于所述内表面,所述降噪组件包括MIC单体,所述MIC单体与所述拾噪孔对应设置。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本体和泄风件,所述本体具有所述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外表面开设有泄风槽,所述泄风槽在垂直于所述拾噪孔轴线的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泄风槽的底壁开设有所述拾噪孔,所述泄风件覆盖所述泄风槽,并与所述泄风槽配合形成所述泄风通道,所述泄风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开设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滤风网,所述滤风网覆盖于所述泄风件。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覆盖于所述滤风网。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所述泄风槽,所述泄风件、滤风件及防护网依次叠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风口的长度、所述第二风口的长度以及所述泄风槽的宽度均相同。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泄风槽的开口宽度由两端向中间的方向呈减小趋势。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泄风槽设有两个,两个泄风槽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间隔排列,并于所述拾噪孔处连通,所述泄风件对应开设有两所述第一风口和两所述第二风口,所述泄风件与所述泄风槽配合形成两个泄风通道。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降噪组件还包括防水膜,所述防水膜夹设于所述内表面与所述MIC单体之间。本技术又提出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耳机防风降噪结构。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包括外壳和降噪组件,外壳开设有拾噪孔,降噪组件与该拾噪孔相对照设置,从而可以拾取外部环境的噪音并通过方向信号将其消除,从而保证通话质量。同时,外壳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泄风通道,该泄风通道在垂直于拾噪孔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即该泄风通道的横截面平行于该外表面,并具有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当有风吹向耳机防风燥结构时,从而使得风从第一风口进入后会沿气流方向直接穿过泄风通道,并从另一端的第二风口吹出,有效减少进入拾噪孔内的风量,从而减少了风对MIC单体的影响,保证降噪效果,提升通话质量。此外,该泄风通道呈线型设置,能够有效减少拐角与风之间的摩擦噪音,进一步减少环境噪音,保证通话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耳机防风降噪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耳机防风降噪结构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5为图4所示耳机防风降噪结构中的本体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又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7为图6所示耳机防风降噪结构中的本体的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再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9为图8所示耳机防风降噪结构中的本体的正视图;图10为传统MIC结构与本方案的耳机防风降噪结构的频谱分析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耳机防风降噪结构13泄风件10外壳131第一风口11本体133第二风口111内表面15滤风网113外表面17防护网115拾噪孔30降噪组件117泄风槽31MIC单体119安装槽33防水膜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耳机防风降噪结构100,用于减少风对耳机的影响。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外壳开设有贯通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拾噪孔,所述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拾噪孔连通的泄风通道,所述泄风通道具有垂直于所述拾噪孔轴线的延伸方向,并包括有设于其延伸方向上两端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泄风通道呈线型设置;和/n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设于所述内表面,所述降噪组件包括MIC单体,所述MIC单体与所述拾噪孔对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外壳开设有贯通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拾噪孔,所述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拾噪孔连通的泄风通道,所述泄风通道具有垂直于所述拾噪孔轴线的延伸方向,并包括有设于其延伸方向上两端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泄风通道呈线型设置;和
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设于所述内表面,所述降噪组件包括MIC单体,所述MIC单体与所述拾噪孔对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本体和泄风件,所述本体具有所述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外表面开设有泄风槽,所述泄风槽在垂直于所述拾噪孔轴线的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泄风槽的底壁开设有所述拾噪孔,所述泄风件覆盖所述泄风槽,并与所述泄风槽配合形成所述泄风通道,所述泄风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开设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滤风网,所述滤风网覆盖于所述泄风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防风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覆盖于所述滤风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海吴帅房晓斐赵燕鹏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