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克风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01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属于麦克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麦克风装置及电子设备。该麦克风装置包括面壳、底壳和麦克风组件,面壳和底壳相对设置并形成有空腔,麦克风组件位于空腔内并设置于面壳和/或底壳,麦克风装置还包括罩壳,罩壳位于面壳的外侧并罩住面壳,罩壳连接于面壳和/或底壳上,罩壳上布设有多个拾音网孔,以能使罩壳的壳主体呈镂空状,面壳上开设有多个拾音口;麦克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面壳和/或底壳的边沿环设的麦克风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麦克风装置及电子设备无需密封设置,以实现全方位拾音,不仅未降低麦克风本体的拾音效果还有所提高,使用户能在不同朝向说话,能够灵活、自由、畅快的发言,用户得到更佳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麦克风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麦克风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麦克风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携带有麦克风本体的产品基本是通过对麦克风本体进行密封设置来实现拾音,并且只能满足一定角度的拾音,超出该角度进行拾音会导致拾音效果较差,用户体验不佳。故,亟需一款能够兼顾多角度拾音,以提高用户体验的麦克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麦克风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目前市面上携带有麦克风本体的产品拾音角度受限,导致拾音效果较差、用户体验不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麦克风装置,包括面壳、底壳和麦克风组件,所述面壳和底壳相对设置并形成有空腔,所述麦克风组件位于所述空腔内并设置于所述面壳和/或底壳,所述麦克风装置还包括罩壳,所述罩壳位于所述面壳的外侧并罩住所述面壳,所述罩壳连接于所述面壳和/或底壳上,所述罩壳上布设有多个拾音网孔,以能使所述罩壳的壳主体呈镂空状,所述面壳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拾音网孔均能相通的拾音口;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麦克风本体,所述麦克风本体沿所述面壳和/或底壳的边沿环设。可选地,所述面壳的壳主体上环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拾音口。可选地,所述罩壳的形状相似于所述面壳的形状,所述罩壳和面壳的壳主体均呈喇叭状或半球状。可选地,所述面壳和底壳通过卡扣结构和/或第一胶粘结构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填充物。可选地,所述麦克风组件还包括连接套、固定支架和第一线路板,所述连接套套设于所述麦克风本体上并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麦克风本体通过连接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线路板,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一线路板固定于所述底壳。可选地,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第二线路板和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路板上,所述第二线路板固定于所述面壳上;且所述按键本体穿过所述面壳并伸出所述罩壳的顶端。可选地,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导光膜和按键灯,所述导光膜和按键灯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路板和按键本体之间,所述导光膜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路板上,所述按键灯设置于所述导光膜上。可选地,所述麦克风装置还包括转接排线,所述麦克风组件和按键组件之间通过所述转接排线电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麦克风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麦克风装置及电子设备,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麦克风装置包括面壳、底壳和麦克风组件,面壳和底壳相对设置并形成有空腔,麦克风组件位于空腔内并设置于面壳和/或底壳,麦克风装置还包括罩壳,罩壳位于面壳的外侧并罩住面壳,罩壳连接于面壳和/或底壳上,罩壳上布设有多个拾音网孔,以能使罩壳的壳主体呈镂空状,面壳上开设有与多个拾音网孔均能相通的拾音口;麦克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麦克风本体,麦克风本体沿面壳和/或底壳的边沿环设。该麦克风装置不同于市面上通过对麦克风本体进行密封设置来实现拾音的产品,该麦克风装置无需密封设置,仅需要在罩壳上各方位均布设有拾音网孔,且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沿面壳和/或底壳的边沿环设的麦克风本体,即该麦克风装置为敞开式结构,以实现全方位拾音,不仅没有降低麦克风本体的拾音效果还有所提高,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朝向说话,能够灵活、自由、畅快的发言,让用户得到更佳的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装置的俯视图;图3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图3中A方向的透视图。附图标记:100、麦克风装置;1、罩壳;11、拾音网孔;2、麦克风组件;21、麦克风本体;22、连接套;23、固定支架;24、第一线路板;25、连接线;26、第一连接器;27、第二连接器;3、面壳;31、拾音口;4、底壳;41、支撑件;5、按键组件;51、按键本体;52、导光膜;53、第二线路板;54、第二胶粘结构;55、密封泡棉;56、按键灯;57、微动开关;6、转接排线;7、填充物;8、锁紧件。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麦克风装置100,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面壳3、底壳4和麦克风组件2,面壳3与底壳4可相对设置并形成有空腔(图中未示出),其中,麦克风组件2可位于空腔内,并且麦克风组件2可设置于面壳3和/或底壳4。其中,麦克风装置100还包括罩壳1,罩壳1可位于面壳3的外侧并罩住面壳3,罩壳1可连接于面壳3和/或底壳4上。罩壳1上可布设有多个拾音网孔11,以能使罩壳1呈镂空状,即在罩壳1的表面布满拾音网孔11,使得罩壳1上的各个位置均能够供语音信息进入至麦克风组件2,以使拾音效果得到保证。面壳3上可开设有拾音口31,拾音口31均能与多个拾音网孔11相通,具体在本实施中,拾音口31能与布设在罩壳1表面上所有的拾音网孔11相通,以能使从各拾音网孔11语音信息进入至麦克风组件2。麦克风组件2包括有至少两个沿面壳3和/或底壳4边沿环设的麦克风本体21。在具体操作中,用户可在麦克风装置100的任意方位处对麦克风装置100输入语音信息,语音信息可从罩壳1上最靠近用户的拾音网孔11进入,再穿过面壳3上的拾音口31到达麦克风组件2中离语音信息最近的麦克风本体21处,该麦克风本体21即可对该语音信息进行拾音处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装置100,在装配时无需密封设置,仅需要在罩壳1上各方位均布设有拾音网孔11,且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沿面壳和/或底壳的边沿环设的麦克风本体21,以使得语音信息能从罩壳1上的各方位进入麦克风装置100内,以实现全方位拾音,让用户得到更佳的体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麦克风装置,包括面壳、底壳和麦克风组件,所述面壳和底壳相对设置并形成有空腔,所述麦克风组件位于所述空腔内并设置于所述面壳和/或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装置还包括罩壳,所述罩壳位于所述面壳的外侧并罩住所述面壳,所述罩壳连接于所述面壳和/或底壳上,/n所述罩壳上布设有多个拾音网孔,以能使所述罩壳的壳主体呈镂空状,所述面壳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拾音网孔均能相通的拾音口;/n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麦克风本体,所述麦克风本体沿所述面壳和/或底壳的边沿环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克风装置,包括面壳、底壳和麦克风组件,所述面壳和底壳相对设置并形成有空腔,所述麦克风组件位于所述空腔内并设置于所述面壳和/或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装置还包括罩壳,所述罩壳位于所述面壳的外侧并罩住所述面壳,所述罩壳连接于所述面壳和/或底壳上,
所述罩壳上布设有多个拾音网孔,以能使所述罩壳的壳主体呈镂空状,所述面壳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拾音网孔均能相通的拾音口;
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麦克风本体,所述麦克风本体沿所述面壳和/或底壳的边沿环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的壳主体上环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拾音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的形状相似于所述面壳的形状,所述罩壳和面壳的壳主体均呈喇叭状或半球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和底壳通过卡扣结构和/或第一胶粘结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填充物。


6.根据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