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91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谋求电动工具的小型化。锤钻1A包括:作为前端工具20的驱动源的无刷马达10、控制无刷马达10的驱动的控制部、供安装无刷马达10的马达壳体33、以及具有握柄2的把手壳体34。所述控制部包含开关基板12及霍尔元件基板13、以及装载有电解电容器11a的转换器基板11,无刷马达10配置成:在驱动前端工具20的驱动轴16的轴方向M上,被夹入开关基板12及霍尔元件基板13与电解电容器11a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孔工具等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穿孔工具等电动工具包括:作为动力源的电动马达(以后,仅称为马达)、及由马达驱动的工具(前端工具)。另外,作为电动工具的一例,已知有马达的旋转轴的轴方向与作业者握持的把手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枪型的电动工具。作为此种电动工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其结构。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表示控制马达的控制基板设置在比马达周边的例如定子及冷却风扇更前方侧(马达的旋转轴的轴方向上的前端工具侧)的布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682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冷却风扇的前方侧配置有控制基板,因此当将大型的电路元件收容在壳体内时,必须在旋转轴的轴方向上将机构部与马达的间隔设置得宽,并且在径向上也将壳体设置得大。其结果,产生导致电动工具的本体的大型化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有效率地配置控制基板等电路元件来谋求电动工具的小型化。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工具具有作为前端工具的驱动源的马达、控制所述马达的驱动的控制部、以及输入交流(AlternatingCurrent,AC)电源的电源输入部,所述控制部包含第一电路元件与第二电路元件,所述第二电路元件包含将已被输入所述电源输入部中的AC电源转换成直流(DirectCurrent,DC)电源的转换电路,所述马达配置成:在驱动所述前端工具的驱动轴的轴方向上,所述马达的至少一部分被夹入所述第一电路元件与所述第二电路元件之间。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谋求电动工具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工具的一例的锤钻(hammerdrill)的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在图1中所示的锤钻中去除了配线及前端工具的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锤钻的壳体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图1中所示的锤钻中的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1中所示的锤钻中的壳体的另一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装载在图1中所示的锤钻的第一控制基板的结构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装载在图1中所示的锤钻的第二控制基板的结构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锤钻的电路的结构的电路框图。图9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锤钻的壳体的通风口的剖面图。图10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锤钻中的风路的剖面图。图11是表示电解电容器相对于图1中所示的锤钻的马达壳体的配置的部分剖面图。图12是表示图11中所示的电解电容器的配置的变形例的部分剖面图。图13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锤钻的第二电路元件的配置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是图1及图2中所示的锤钻1A。锤钻1A具有利用从作为驱动源的无刷马达(马达)10输出的驱动力来使前端工具20旋转的功能、及打击前端工具20的功能。前端工具20安装在电动工具的前端。作为前端工具20的一例,可列举钻头(drillbit)。例如,当在混凝土或石材等开孔时使用钻头。另外,前端工具20对应于对象物或对于对象物的作业的种类等而适宜更换。锤钻1A具有图3中所示的壳体30。如图3~图5所示,壳体30包含第一壳体31、及与第一壳体31的一端连结的第二壳体32。进而,第一壳体31包含收容无刷马达10的马达壳体33、及形成由作业者握持的握柄(把手部)2的把手壳体34。此外,把手壳体34包含隔着马达壳体33的一部分(后部)相向的两个壳体半体34a、34b。换言之,马达壳体33的一部分(后部)由把手壳体34的一部分(上部)覆盖。另外,把手壳体34的另一部分(下部)如所述那样形成由作业者握持的握柄2(参照图1)。如图1及图2所示,在第一壳体31,主要收容有无刷马达10、用于控制无刷马达10的控制部、以及冷却风扇14。此处,所述控制部包含第一电路元件与第二电路元件。所述第一电路元件例如为开关基板(第一控制基板)12或霍尔元件基板(第二控制基板)13等,但并不限定于基板,也可以是安装在基板的电子零件等。另外,所述第二电路元件例如为电解电容器11a等电子零件。但是,所述第二电路元件也可以是二极管电桥120b或开关元件12a等其他电子零件,另外,并不限定于电子零件,也可以是控制基板等基板。另外,关于所述的开关基板12、霍尔元件基板13及电解电容器11a,其后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在第二壳体32,主要收容有用于将从无刷马达10输出的动力传达至前端工具20的动力传达机构40。另外,无刷马达10、开关基板12及霍尔元件基板13被收容在第一壳体31的马达壳体33中。而且,转换器基板(第一电路基板)11被收容在设置在第一壳体31的把手壳体34的收容空间3中。所述收容空间3设置在马达壳体33的外侧、且设置在把手壳体34的内侧。即,第一壳体31具有收容转换器基板11与安装在所述转换器基板11的电解电容器11a的收容空间3,所述收容空间3位于马达壳体33的外侧、且位于把手壳体34的内侧。另外,当将马达壳体33作为基准时,也是无刷马达10的旋转轴的驱动轴16的轴方向M中的收容空间3的位置为与第二壳体32为相反侧的位置。如图1所示,无刷马达10具有定子15、及固定有驱动轴16的转子17。驱动轴16贯穿转子17并从所述转子17的轴方向M的两侧分别突出。从转子17突出的驱动轴16的一端侧(后端侧)由轴承16a旋转自如地支撑,另一端侧(前端侧)由轴承16b旋转自如地支撑。进而,驱动轴16的前端侧贯穿冷却风扇14及内罩35而进入第二壳体32内,在所述驱动轴16的前端形成有驱动齿轮18。另一方面,在第二壳体32的内部,设置有与驱动轴16平行的中间轴41。中间轴41是将从无刷马达10输出的动力(旋转驱动力)转换成往返驱动力的转换机构的构成元件之一。另外,转换机构是将从无刷马达10输出的动力传达至前端工具20的动力传达机构40的构成元件之一。在中间轴41设置有两个齿轮41a、41b,其中一个齿轮41a与驱动齿轮18咬合。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驱动轴16的方向称为“旋转轴方向”。在第二壳体32的内部,与中间轴41平行地设置有气缸50。在气缸50的内部,活塞51、打击元件52及中间元件53以此顺序从后方朝前方排成一列来配置,在活塞51与打击元件52之间形成有空气室54。在第二壳体32的内部且气缸50的周围(下方)收容有转换机构。转换机构将驱动轴16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活塞51的往返运动。转换机构包括已述的中间轴41、安装在所述中间轴41的内轮、具有连结棒的外轮、以及介于内轮与外轮之间的转动体,内轮与设置在中间轴41的齿轮41b进行花键嵌合。若通过从无刷马达10输出,经由驱动齿轮18及齿轮(从动齿轮)41a而输入中间轴41中的旋转驱动力来使中间轴41旋转,则齿轮41b进行旋转。若齿轮41b进行旋转,则与齿轮41b进行花键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工具,包括:/n马达,作为前端工具的驱动源;/n控制部,控制所述马达的驱动;以及/n电源输入部,输入交流电源;/n所述控制部包含第一电路元件与第二电路元件,/n所述第二电路元件包含将已被输入所述电源输入部中的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的转换电路,/n所述马达配置成:在驱动所述前端工具的驱动轴的轴方向上,所述马达的至少一部分被夹入所述第一电路元件与所述第二电路元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27 JP 2018-0871611.一种电动工具,包括:
马达,作为前端工具的驱动源;
控制部,控制所述马达的驱动;以及
电源输入部,输入交流电源;
所述控制部包含第一电路元件与第二电路元件,
所述第二电路元件包含将已被输入所述电源输入部中的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的转换电路,
所述马达配置成:在驱动所述前端工具的驱动轴的轴方向上,所述马达的至少一部分被夹入所述第一电路元件与所述第二电路元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马达具有定子,所述定子配置成:在所述驱动轴的轴方向上,被夹入所述第一电路元件与所述第二电路元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元件包含至少一个控制基板,
所述驱动轴设置成贯穿所述控制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元件包含第一控制基板与第二控制基板,
所述驱动轴设置成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控制基板及所述第二控制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第二电路元件是电解电容器、二极管电桥或开关元件的任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还包括:马达壳体,收容所述马达;以及把手壳体,形成由作业者握持的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口裕太桥本秀幸高桥勇树
申请(专利权)人: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