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89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动器材,其能够抑制使用者在进行抖动运动时的位置偏离。运动器材(1)具备:载置部(平滑面(5a)),其用于载置使用者的双脚;主体部(5),其具有圆弧部(5b)(曲面),并通过载置于载置部上的使用者的双脚交替动作而在预定范围内转动;以及限制机构,其用于限制主体部(5)在水平面内的移动。限制机构具有槽部(5c)和柱状体(3),槽部(5c)通过去除主体部(5)的圆弧部(5b)的一部分而形成,柱状体(3)与槽部(5c)嵌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运动器材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使用者使双脚交替地进行上下运动的运动器材。
技术介绍
一般认为,作为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以及解决运动不足的简单方法,以小幅度使双脚交替地进行上下运动、动作,即所谓的“踮脚抖腿”是有效的(下文中,将这种动作称作“抖动运动(Jiggling)”)。近年来,作为解决被迫在轮椅上生活的老年人的运动不足的手段而备受关注。因此,以往已提出了一种能够以坐在轮椅等上的姿势容易地进行抖动运动的脚踏器(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示的脚踏器具有将圆柱从与平滑面正交的方向切断而得到的形状,平滑面作为踏板部。使用者使圆弧的顶点部与地板等接触,并在这种状态下将双脚放在踏板部上,然后使双脚交替地进行上下运动。由此,使用者可以连续地进行抖动运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6-735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会遇到如下情况,即当脚踏器的一侧被使用者的脚踩下时,脚踏器会因压下力而从规定位置朝向预想不到的方向移动(在水平面内的位置偏离),从而无法在固定的位置连续顺畅地进行抖动运动。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难以在抑制位置偏离的同时连续地进行抖动运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器材,其能够在抑制位置偏离的同时连续地进行抖动运动。【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运动器材具备:载置部,其用于载置使用者的双脚;主体部,其具有圆弧部,并通过载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使用者的双脚交替动作而在预定范围内转动;以及限制机构,其限制所述主体部在水平面内的移动,所述限制机构具有凹部和凸部,所述凹部通过去除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圆弧部的一部分而形成,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嵌合。【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抑制位置偏离的同时连续地进行抖动运动。附图说明图1中(a)和(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中的运动器材的整体立体示意图。图2中(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中的运动器材的主视示意图;(b)和(c)是侧视示意图。图3中(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中的运动器材的示意图2(b)所示的A-A'的箭头视图;(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中的运动器材的示意图2(c)所示的B-B'的箭头视图。图4中(a)和(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中的运动器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中的运动器材的主视示意图。图6中(a)(b)和(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中的运动器材的使用例的图。图7中(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2中的运动器材的主视示意图;(b)是俯视示意图;(c)是侧视示意图;(d)是图7(c)所示的C-C′的箭头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2中的运动器材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2中的运动器材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中(a)和(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2中的运动器材的使用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形态1)参照图1-5,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中的运动器材进行说明。图3(a)、图3(b)分别是图2(b)、图2(c)所示的A-A'的箭头视图和B-B'的箭头视图。运动器材1用于使使用者的双脚从脚后跟侧以小幅度交替地进行上下运动、动作,即,供使用者进行双脚运动(抖动运动)。运动器材1包括设置在地板表面F(图6)上的矩形的基部2。在基部2的上表面固定有作为沿基部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部的柱状体3。即,基部2从下方支撑柱状体3。在基部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作为防滑构件的橡胶片4,由此可以防止基部2相对于地板表面F横向滑动。以下,将与基部2的长边平行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在水平面中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与XY平面正交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在基部2上,以能够相对于该基部2在预定范围内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作为旋转体的主体部5。主体部5例如通过将圆柱状构件从正交于平滑面的方向切割而形成为从正面观察时呈弧形(半圆形)的形状。从而,主体部5的切断面构成平滑面5a,并且沿着主体部5的除平滑面5a之外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圆弧部5b。即,圆弧部5b具有曲面。基部2、柱状体3、主体部5例如由木材构成。在图2(b)、图2(c)及图3(a)、图3(b)中,主体部5具有通过部分地去除圆弧部5b(曲面),而作为在预定范围内形成的凹部的槽部5c。在实施形态1中,槽部5c通过以圆弧部5b(曲面)的顶部T1(图3(b))为起点沿周向部分地去除而形成。槽部5c的形成范围优选为钝角。在图2(c)中,形成槽部5c的主体部5的表面5c1、5c2和5c3通过例如粗糙化加工而使其变得“粗糙”。如图2(b)所示,在槽部5c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t1被设定为与柱状体3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基本相同,或略大于柱状体3的长度尺寸。如图3(a)所示,槽部5c的深度t2被设定为与柱状体3的高度(Z轴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通过将柱状体3嵌合于槽部5c,主体部5被支撑为能够以水平方向为轴心相对于基部2和柱状体3自由转动。主体部5在形成有槽部5c的范围内相对于基部2和柱状体3沿着圆弧部5b(曲面)转动。因此,如图4(a)、图4(b)所示,主体部5的平滑面5a的一端部5a1通过使用者的抖动运动沿Z轴方向移动预定距离S。在实施形态1中,由于槽部5c的两端部的高度位置相同,因此主体部5的平滑面5a的一端部5a2侧也移动预定距离S。主体部5的平滑面5a是供使用者放置双脚L1、L2(图6)的载置部。此外,如图5所示,根据使用者的身体特征(例如身高),也可以将尺寸大于平滑面5a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板状部件6固定于平滑面5a上,而将该板状构件6用作载置部。另外,也可以在使用者的双脚L1、L2所接触的平滑面5a上的位置或板状部件6上的位置设置橡胶片等防滑部件。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实施形态1的运动器材1。接着,参照图6,对运动器材1的使用例进行说明。首先,如图6(a)所示,使用者将运动器材1设置在地板表面F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开始抖动运动之前,运动器材1的基本姿势是主体部5的圆弧部5b的顶部T1位于最靠近基部2的位置,换言之,平滑面5a处于水平状态的位置。接下来,使用者将一只脚L1和另一只脚L2分别放置在平滑面5a的两侧。然后,如图6(b)所示,使用者使一只脚L1从脚后跟侧向下方运动(箭头a),从而主体部5在保持槽部5c和柱状体3之间的嵌合的同时沿箭头b的方向转动,与此同时,另一只脚L2向上方运动。即,主体部5由柱状体3限制宽度方向(在水平面中与柱状体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上的移动(位置偏离),而不会从柱状体3脱离。另外,由于形成槽部5c的主体部5的表面5c1、5c2和5c3是“粗糙的”,并且在进行抖动运动时主体部5的表面5c1、5c2和5c3在柱状体3的表面上滑动,因此还能抑制主体部5在柱状体3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横向滑动。接下来,如图6(c)所示,使用者使另一只脚L2从脚后跟侧向下方运动(箭头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具备:/n载置部,其用于载置使用者的双脚;/n主体部,其具有圆弧部,并通过载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使用者的双脚交替动作而在预定范围内转动;以及/n限制机构,其用于限制所述主体部在水平面内的移动,/n所述限制机构具有凹部和凸部,所述凹部通过去除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圆弧部的一部分而形成,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嵌合。/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20 JP 2018-0812681.一种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具备:
载置部,其用于载置使用者的双脚;
主体部,其具有圆弧部,并通过载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使用者的双脚交替动作而在预定范围内转动;以及
限制机构,其用于限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村真祐
申请(专利权)人:健幸生活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