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腔增强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860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电外科系统,所述电外科系统具有控制器、电联接到控制器的流体控制单元以及具有内腔的电外科棒,该内腔具有线圈支承的内管状构件。一些实施例包括制造电外科系统的部件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腔增强装置及系统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享有2018年5月21日提交的题为“内腔增强装置及系统(LUMENREINFORCEMENTDEVICEANDSYSTEM)”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674,207号的权益,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手术器械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提供流体或其它器械部件可以通过的通路(内腔)的手术器械,该通路被增强以防止通路在弯曲力下塌缩。一些实施例的器械是电外科系统中的电外科棒的部件。
技术介绍
具有通路(如电外科装置的轴和内腔)的手术器械需要在执行包括但不限于增殖腺切除术的一些手术程序期间弯曲。这样的装置通常并有用于使流体和组织通过正弯曲的轴的抽吸或供应内腔。由于内腔可由聚合物制成并且在负压和升高温度下操作,因此内腔可能在弯曲到狭窄的半径或弯曲角度时易于扭结。类似地,围绕内腔的外轴可以由金属制成,其为相对较软的退火金属轴。此金属轴可能在弯曲到典型的操作状态时易于扭结。这种弯曲和扭结可限制或甚至阻止穿过内腔的流动。一些制造商通过在产品使用说明中发布弯曲准则,向用户推荐最大弯曲角度来解决通过内腔限制的流动限制问题。还可以提供可重复使用的手持式弯曲引导件,以促进安全的弯曲半径。此解决方案可能不允许用户针对独特的患者解剖结构将装置弯曲到所需的程度,并且弯曲引导件容易被放错位置。另一种现有技术的方法是使用更刚性且昂贵的聚醚醚酮(PEEK)管和/或较厚的管壁,以帮助增加内腔的抗弯曲性和抗塌缩性。这些措施仅解决部分问题。除了增加成本和装置本身内部的几何约束(通常会限制组装和设计间隙)外,这些措施也不能解决外轴扭结并挤压内腔的备选故障模式。在现有技术(尤其是心血管导管器械)中还已知使用柔性内腔,该柔性内腔由包覆模制的编织带或非常细的线来增强,以在管壁内提供结构。这是一种相对昂贵的解决方案,其以执行电外科手术所需的构造仅向内腔提供有限的支承。这样的增强挤出物在提供用于将导管插入弯曲的心血管解剖结构所需的扭转和轴向阻力的内腔支承方面是有效的,但是在保护内腔免受外部挤压力方面无效。一些制造商(如Covidien的单极抽吸式烧灼装置所示)已通过将聚合物心轴(如PTFE棒或细丝)设置成插入通过用作抽吸通路的轴中来解决这一挑战。通过使用铝轴来增强轴完整性以防止扭结。聚合物心轴在弯曲期间为内腔提供内部支承,并且被移除以露出可在装置弯曲时使用的通路。此方法包括额外部件且增加了总成本。此方法还需要最终用户进行附加步骤,该最终用户除了在每次需要弯曲时插入和移除心轴以外,还必须确保心轴在整个程序中保持易于接近和无菌。有利的是提供一种手术器械,其提供轴和内腔的适当弯曲角度以满足手术需要,同时防止在弯曲期间限制通路。如果器械实施例将提供足够的抗弯曲性以防止器械实施例在受到典型的使用力时受到损坏,则可能是进一步有利的。如果与需要包覆模制和其它相对昂贵的制造程序的现有技术解决方案相比,手术器械的部件可以更容易地由现成的部件制造,则将具有成本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为一种内腔,所述内腔至少包括具有沿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的内管状构件,以及支承线圈。支承线圈的实施例具有沿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支承线圈包括具有线直径的螺旋形线,该线沿着支承线圈的长度螺旋形地延伸以产生支承线圈的壁。支承线圈的壁可由线在支承线圈的内径和支承线圈的外径处的范围限定。线围绕一些实施例的支承线圈的长度的每次回转基本上全部都发生在沿着支承线圈的长度的三个线直径的相应距离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电外科棒,其具有棒体,该棒体具有近端和远端,其中远端包括柔性的至少一部分;流体供应端口,该流体供应端口联接在棒体的近端附近并且连通通过棒体,以促进在棒体的远端处或附近提供流体;抽吸端口,该抽吸端口联接在棒体的近端附近并连通通过棒体,以促进在棒体的远端处或附近提供负压;内腔;以及电外科导体,该电外科导体穿过棒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在棒体的远端处或附近供应组织影响能量。内腔的实施例位于远端的柔性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内,并且提供通路。内腔实施例可包括具有沿着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的内管状构件,以及支承线圈。支承线圈的实施例具有沿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支承线圈包括具有线直径的螺旋形线,该线沿着支承线圈的长度螺旋形地延伸以产生支承线圈的壁。支承线圈的壁可由线在支承线圈的内径和支承线圈的外径处的范围限定。线围绕一些实施例的支承线圈的长度的每次回转基本上全部都发生在沿着支承线圈的长度的三个线直径的相应距离内。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是一种电外科系统,所述电外科系统至少包括控制器、电联接到控制器的流体控制单元、配置成以与控制器的操作协调的速率提供流体的流体控制单元,以及电联接到控制器且流体联接到流体控制单元的电外科棒。电外科棒可以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棒体,其中远端包括柔性的至少一部分;流体供应端口,该流体供应端口联接在流体控制单元与棒体的近端附近之间,并且连通通过棒体以促进在棒体的远端处或附近提供流体;抽吸端口,该抽吸端口联接在棒体的近端附近并连通通过棒体以促进在棒体的远端处或附近提供负压;以及内腔。内腔可位于远端的柔性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内,内腔提供通路。内腔可以至少包括具有沿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的内管状构件,以及具有沿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的支承线圈,支承线圈包括具有线直径的螺旋形线,该线沿着支承线圈的长度螺旋形地延伸以产生支承线圈的壁。支承线圈的壁可由线在支承线圈的内径和支承线圈的外径处的范围限定。线围绕支承线圈的长度的每次回转基本上全部都发生在沿着支承线圈的长度的三个线直径的相应距离内。电外科棒还可以包括电外科导体,该电外科导体电联接至控制器并且穿过棒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在棒体的远端处或附近供应组织影响能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制造医疗装置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至少使具有沿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的支承线圈扩展,该支承线圈包括具有线直径的螺旋形线,线沿着支承线圈的长度螺旋形地延伸以产生支承线圈的壁;在支承线圈扩展时将具有沿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的内管状构件插入到支承线圈内径中;以及使支承线圈围绕内管状构件收缩,使得当支承线圈沿基本上其全部长度为基本上笔直的时,支承线圈的内径与内管状构件的外径紧密相符。附图说明图1是电外科系统的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系统透视图。图2是图1的系统的电外科棒的侧立面视图,其示出了棒体的外部。图3是图2的电外科棒的放大远侧部分。图4是图3的电外科棒的放大远侧部分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其中内腔的支承线圈还未横截面示出。图5是图3的电外科棒的放大远侧部分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内腔的支承线圈也已横截面示出。图6是仅示出了内腔的支承线圈和内管状构件的另一放大横截面视图。图7是图1的系统的电外科棒的实施例的侧立面视图,其中电外科棒的远侧部分处于弯曲状态。图8是图7所示的电外科棒的弯曲远侧部分的横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示出了电外科系统1的实施例的部件。所描绘的电外科系统1包括由缆线201电联接到控制器100的流体控制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科棒,包括:/n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棒体,其中所述远端包括柔性的至少一部分;/n流体流动端口,所述流体流动端口联接在所述棒体的近端附近并且连通通过所述棒体,以促进所述流体流到所述棒体的远端或从所述棒体的远端流出;/n在所述远端的柔性的所述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内的内腔,所述内腔提供通路,所述内腔包括:/n内管状构件,所述内管状构件与所述流体流动端口流体连通,并且具有沿着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以及/n具有沿着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的支承线圈,所述支承线圈包括具有线直径的螺旋形线,所述线沿着所述支承线圈的长度螺旋形地延伸以产生所述支承线圈的壁,/n其中所述支承线圈的壁由所述线在所述支承线圈的内径和所述支承线圈的外径处的范围限定,并且/n其中所述线的基本上每次回转都发生在沿着所述支承线圈的长度的三个线直径的相应距离内。/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21 US 62/674,2071.一种外科棒,包括:
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棒体,其中所述远端包括柔性的至少一部分;
流体流动端口,所述流体流动端口联接在所述棒体的近端附近并且连通通过所述棒体,以促进所述流体流到所述棒体的远端或从所述棒体的远端流出;
在所述远端的柔性的所述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内的内腔,所述内腔提供通路,所述内腔包括:
内管状构件,所述内管状构件与所述流体流动端口流体连通,并且具有沿着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以及
具有沿着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的支承线圈,所述支承线圈包括具有线直径的螺旋形线,所述线沿着所述支承线圈的长度螺旋形地延伸以产生所述支承线圈的壁,
其中所述支承线圈的壁由所述线在所述支承线圈的内径和所述支承线圈的外径处的范围限定,并且
其中所述线的基本上每次回转都发生在沿着所述支承线圈的长度的三个线直径的相应距离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棒,其中所述远端的柔性部分包括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所述可塑性变形的材料在定位成一定形状时保持该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外科棒,其中所述流体流动端口限定抽吸端口,所述抽吸端口用于连通通过所述内管状构件,以促进在所述棒体的远端处或附近提供负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棒,其中制造所述内管状构件的材料比制造所述支承线圈的材料柔性更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棒,其中当所述支承线圈沿着基本上其全部长度为基本上笔直的时,所述支承线圈的内径与所述内管状构件的外径紧密相符。


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外科棒,其中所述支承线圈和所述内管状构件沿着所述支承线圈的基本上整个长度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科棒,其中所述支承线圈必须沿径向扩展以装配在所述内管状构件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棒,其中所述棒进一步限定电外科棒,所述电外科棒具有设置在棒远端上的电极。


9.一种电外科系统,包括:
控制器;以及
电外科棒,所述电外科棒电联接到所述控制器并且流体地联接到流体控制单元,所述电外科棒包括:
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棒体,其中所述远端包括柔性的至少一部分,
抽吸端口,所述抽吸端口联接在所述棒体的近端附近并且连通通过所述棒体,以促进在所述棒体的远端处或附近提供负压;
在所述远端的柔性的所述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内的内腔,所述内腔提供通路,所述内腔包括:
内管状构件,所述内管状构件具有沿着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和
具有沿着其长度的内径和外径的支承线圈,所述支承线圈包括具有线直径的螺旋形线,所述线沿着所述支承线圈的长度螺旋形地延伸以产生所述支承线圈的壁,
其中所述支承线圈的壁由所述线在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道格拉斯·G·埃文斯大卫·特纳布兰登·史密斯
申请(专利权)人:史密夫和内修有限公司史密夫和内修整形外科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