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外安全防雷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841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外安全防雷电源,包括外壳、电源室金属层、支座、电源线;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所述电源室、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所述支座,所述电源室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内部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连接轴的两端,所述电源线穿过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连接轴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使用时通过翻转的方式将插座与设备的插头对接,避免了电源线发生磨损,装置的内部设置有防雷结构,可有效的降低了装置在户外使用时发生意外事故,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外安全防雷电源
本技术属于电源防雷
,具体涉及一种室外安全防雷电源。
技术介绍
1、专利申请号为201921946279.7的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雷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和金属壳,所述插座本体的表面开设有滑腔,且滑腔内滑动安装有单元插座,所述滑腔内表面开设有引线孔,且引线孔内穿插的线路与单元插座的底面电性连接;本技术中,在插座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滑腔,多个滑腔内均滑动安装有单元插座,通过拉动单元插座的把手将单元插座滑出,促使单元插座穿过金属壳侧壁面的让位口显露在外侧,而单元插座的底面通过线路贯穿滑腔内的引线孔与电源线连接。上述装置在室外使用的过程中操作繁琐,将设备的插头与上述装置的插座连接时,需要将单元插座滑出,在反复滑动的过程中电源线的磨损较大,长时间使用易出现电源线的包裹层脱落的现象,从而降低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安全防雷电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现有技术在室外使用的过程中操作繁琐,将设备的插头与上述装置的插座连接时,需要将单元插座滑出,在反复滑动的过程中电源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外安全防雷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电源室(2)、金属层(18)、支座(3)、电源线(4);/n所述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所述电源室(2),所述外壳(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插口(14)和第二插口(15),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所述支座(3),所述电源室(2)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的内部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贯穿所述连接轴(6)的两端,所述电源线(4)穿过第一通孔(11)延伸至所述连接轴(6)的内部,所述电源室(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插座盒(7)和第二插座盒(8),所述第一插座盒(7)和所述第二插座盒(8)与插口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外安全防雷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电源室(2)、金属层(18)、支座(3)、电源线(4);
所述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所述电源室(2),所述外壳(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插口(14)和第二插口(15),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所述支座(3),所述电源室(2)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的内部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贯穿所述连接轴(6)的两端,所述电源线(4)穿过第一通孔(11)延伸至所述连接轴(6)的内部,所述电源室(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插座盒(7)和第二插座盒(8),所述第一插座盒(7)和所述第二插座盒(8)与插口相背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连接轴(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座盒(7)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3),所述第二通孔(13)贯穿所述第一插座盒(7)底部的内壁和所述连接轴(6)的侧壁,所述第二插座盒(8)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插座盒(7)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插座盒(7)与所述第二插座盒(8)的壳体均为绝缘体,所述连接轴(6)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
所述外壳(1)为绝缘体,所述外壳(1)与所述电源室(2)之间铺设有所述金属层(18),所述支座(3)包括金属杆(31)和绝缘套(32),所述金属杆(31)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恒隆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