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818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包括:侧壁预留有安装窗口的外壳体、以及用于安装插件的基板,其中:安装窗口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均包括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杆体;每相邻的两个杆体之间均设有与二者弹性连接的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外径小于杆体的外径;基板上设有卡在第一安装杆上的上卡圈和卡在第二安装杆上的下卡圈;上卡圈和下卡圈均包括卡槽和开口,且开口宽度大于连接杆外径小于杆体外径;外壳体的外侧设有分别与第一安装杆和第四安装杆转动连接的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第三紧固螺栓和第四紧固螺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基板的增减灵活的调整插件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央控制器
,尤其涉及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
技术介绍
微网中央控制器应用于微电网协调控制、保护,主要目的是在并网和孤网运行方式下,通过对储能设备控制模式的切换以及DG、负荷的有效控制,维持微电网运行时功率和频率的稳定,最大化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然而现有的微网中央控制器中插件(即插接件)都是直接固定安装在其外壳体上,很难根据需要进行增删。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包括:侧壁预留有安装窗口的外壳体、安装在外壳体内部的元器件以及用于安装插件的基板,其中:安装窗口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第一安装杆位于第二安装杆的一侧并平行于第一安装杆,且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均包括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杆体;每相邻的两个杆体之间均设有与二者弹性连接的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外径小于杆体的外径;基板位于第一安装杆与第二安装杆远离外壳体内部的一侧,基板设有多个,且各基板沿第一安装杆与第二安装杆的长度方向布置,每个基板上靠近外壳体内部的一侧板面上均分别设有卡在第一安装杆上的上卡圈和卡在第二安装杆上的下卡圈;上卡圈和下卡圈均包括供杆体卡入的卡槽和设置在卡槽远离基板一侧的开口,且开口宽度大于连接杆外径小于杆体外径;外壳体的外侧设有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第三紧固螺栓和第四紧固螺栓,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的一端穿过外壳体的侧壁与第一安装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紧固螺栓的一端穿过外壳体的侧壁与第一安装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三紧固螺栓的一端穿过外壳体的侧壁与第二安装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四紧固螺栓的一端穿过外壳体的侧壁与第二安装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第三紧固螺栓和第四紧固螺栓均分别与外壳体螺纹连接。优选地,安装窗口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上孔道与第一下孔道,安装窗口远离第一上孔道和第一下孔道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上孔道同轴的第二上孔道和与第一下孔道同轴的第二下孔道;第一安装杆的一端位于第一上孔道内,第一安装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上孔道内,第二安装杆的一端位于第一下孔道内,第二安装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下孔道内;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的一端穿过外壳体的侧壁伸入第一上孔道内并与第一安装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紧固螺栓的一端穿过外壳体的侧壁伸入第二上孔道内并与第一安装杆的另一端抵靠,第三紧固螺栓的一端穿过外壳体的侧壁伸入第一下孔道内并与第二安装杆的一端抵靠,第四紧固螺栓的一端穿过外壳体的侧壁伸入第二下孔道内并与第二安装杆的另一端抵靠。优选地,每相邻的两个杆体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分别设有轴向延伸的端头孔和安装在在端口孔内的螺旋弹簧,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伸入相邻的端头孔内并与相应的螺旋弹簧连接。优选地,连接杆的长度小于端头孔的深度。优选地,上卡圈的内壁设有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内垫层。优选地,下卡圈的内壁设有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内垫层。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安装窗口内侧设置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在基板上设置卡在第一安装杆上的上卡圈和卡在第二安装杆上的下卡圈,在外壳体的外侧设置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第三紧固螺栓和第四紧固螺栓,并使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均包括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杆体,且每相邻的两个杆体之间均设有与二者弹性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的外径小于杆体的外径;使上卡圈和下卡圈远离基板的一侧均分别设有宽度大于连接杆小于杆体的开口,以使杆体上卡圈和下卡圈只能从连接杆处退出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使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第三紧固螺栓和第四紧固螺栓分别与第一安装杆和第四安装杆转动连接,以使紧固螺栓旋进旋出时可以使连接杆进入压缩或伸展状态,以使基板可以在连接杆处于拉伸状态使其上卡圈和下卡圈从连接杆处卡在安装杆上且从安装杆上退出,在连接杆处于压缩状态时使基板保持固定。以方便基板的增减,并通过基板的增减灵活的调整插件的数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中所述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中所述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中所述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中所述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包括:侧壁预留有安装窗口的外壳体1、安装在外壳体1内部的元器件以及用于安装插件的基板2,其中:安装窗口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上孔道与第一下孔道,安装窗口远离第一上孔道和第一下孔道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上孔道同轴的第二上孔道和与第一下孔道同轴的第二下孔道。安装窗口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杆3和第二安装杆4,第一安装杆3的一端位于第一上孔道内,第一安装杆3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上孔道内,第二安装杆4的一端位于第一下孔道内,第二安装杆4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下孔道内,且第一安装杆3和第二安装杆4均包括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杆体;每相邻的两个杆体之间均设有与二者弹性连接的连接杆5,且连接杆5的外径小于杆体的外径。基板2位于第一安装杆3与第二安装杆4远离外壳体1内部的一侧,基板2设有多个,且各基板2沿第一安装杆3与第二安装杆4的长度方向布置,每个基板2上靠近外壳体1内部的一侧板面上均分别设有卡在第一安装杆3上的上卡圈6和卡在第二安装杆4上的下卡圈7;上卡圈6和下卡圈7均包括供杆体卡入的卡槽a和设置在卡槽a远离基板2一侧的开口b,且开口b宽度大于连接杆5外径小于杆体外径,以使上卡圈6和下卡圈7只能冲连接杆5处卡入或退出。外壳体1的外侧设有第一紧固螺栓8、第二紧固螺栓9、第三紧固螺栓10和第四紧固螺栓11,所述第一紧固螺栓8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的侧壁伸入第一上孔道内并与第一安装杆3的一端抵靠,第二紧固螺栓9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的侧壁伸入第二上孔道内并与第一安装杆3的另一端抵靠,第三紧固螺栓10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的侧壁伸入第一下孔道内并与第二安装杆4的一端抵靠,第四紧固螺栓11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的侧壁伸入第二下孔道内并与第二安装杆4的另一端抵靠,且第一紧固螺栓8、第二紧固螺栓9、第三紧固螺栓10和第四紧固螺栓11均分别与外壳体1螺纹连接,以通过第一紧固螺栓8、第二紧固螺栓9、第三紧固螺栓10和第四紧固螺栓11的旋进旋出控制连接杆5进入压缩或拉伸状态,从而对相邻两个杆体之间的间距间距进行控制,以使上卡圈6和下卡圈7卡入后,通过使连接杆5进入压缩状态,使相邻两个杆体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预留有安装窗口的外壳体(1)、安装在外壳体(1)内部的元器件以及用于安装插件的基板(2),其中:/n安装窗口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杆(3)和第二安装杆(4),第一安装杆(3)位于第二安装杆(4)的一侧并平行于第一安装杆(3),且第一安装杆(3)和第二安装杆(4)均包括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杆体;每相邻的两个杆体之间均设有与二者弹性连接的连接杆(5),且连接杆(5)的外径小于杆体的外径;/n基板(2)位于第一安装杆(3)与第二安装杆(4)远离外壳体(1)内部的一侧,基板(2)设有多个,且各基板(2)沿第一安装杆(3)与第二安装杆(4)的长度方向布置,每个基板(2)上靠近外壳体(1)内部的一侧板面上均分别设有卡在第一安装杆(3)上的上卡圈(6)和卡在第二安装杆(4)上的下卡圈(7);上卡圈(6)和下卡圈(7)均包括供杆体卡入的卡槽(a)和设置在卡槽(a)远离基板(2)一侧的开口(b),且开口(b)宽度大于连接杆(5)外径小于杆体外径;/n外壳体(1)的外侧设有第一紧固螺栓(8)、第二紧固螺栓(9)、第三紧固螺栓(10)和第四紧固螺栓(11),所述第一紧固螺栓(8)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的侧壁与第一安装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紧固螺栓(9)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的侧壁与第一安装杆(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三紧固螺栓(10)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的侧壁与第二安装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四紧固螺栓(11)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的侧壁与第二安装杆(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一紧固螺栓(8)、第二紧固螺栓(9)、第三紧固螺栓(10)和第四紧固螺栓(11)均分别与外壳体(1)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插件分离式布置微网中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预留有安装窗口的外壳体(1)、安装在外壳体(1)内部的元器件以及用于安装插件的基板(2),其中:
安装窗口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杆(3)和第二安装杆(4),第一安装杆(3)位于第二安装杆(4)的一侧并平行于第一安装杆(3),且第一安装杆(3)和第二安装杆(4)均包括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杆体;每相邻的两个杆体之间均设有与二者弹性连接的连接杆(5),且连接杆(5)的外径小于杆体的外径;
基板(2)位于第一安装杆(3)与第二安装杆(4)远离外壳体(1)内部的一侧,基板(2)设有多个,且各基板(2)沿第一安装杆(3)与第二安装杆(4)的长度方向布置,每个基板(2)上靠近外壳体(1)内部的一侧板面上均分别设有卡在第一安装杆(3)上的上卡圈(6)和卡在第二安装杆(4)上的下卡圈(7);上卡圈(6)和下卡圈(7)均包括供杆体卡入的卡槽(a)和设置在卡槽(a)远离基板(2)一侧的开口(b),且开口(b)宽度大于连接杆(5)外径小于杆体外径;
外壳体(1)的外侧设有第一紧固螺栓(8)、第二紧固螺栓(9)、第三紧固螺栓(10)和第四紧固螺栓(11),所述第一紧固螺栓(8)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的侧壁与第一安装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紧固螺栓(9)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的侧壁与第一安装杆(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三紧固螺栓(10)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的侧壁与第二安装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四紧固螺栓(11)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的侧壁与第二安装杆(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一紧固螺栓(8)、第二紧固螺栓(9)、第三紧固螺栓(10)和第四紧固螺栓(11)均分别与外壳体(1)螺纹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军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