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786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2
本申请提供一种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一次测量中,第一时刻为从设备发送时钟同步请求的时刻,第二时刻为主设备接收时钟同步请求的时刻,第三时刻为从设备接收时钟同步响应的时刻,时钟同步响应携带第二时刻。获取第一时刻与第三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的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是根据两次测量中第一时刻和/或第三时刻确定的;若时间间隔大于预设时间间隔,根据时间间隔及两次测量中的第三时刻,确定从设备相对主设备的时钟偏差,预设时间间隔是根据预设时钟偏差测量精度确定的;根据从设备的系统时钟和时钟偏差,确定主设备的同步时钟。在无线传输中进行精确的时钟同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无线音频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在无线音频传输技术中,关键的技术指标包括:决定语音的清晰度的传输带宽、决定系统延时的传输延时以及抗干扰性能等。在普通的应用场景下,无线音频大多对时钟同步不敏感,这些应用场景下只要音频数据(信号)不丢包的传输至对端即可。但某些应用场景对时钟同步有严格要求。例如,在会议系统中,如果要将麦克风无线化,由于存在声学回声消除的问题,需要考虑两个数字无线设备之间的时钟偏差,若该时钟偏差超过10ppm(ppm:百万分之一),则声学回声消除性能将会明显降低,这在会议系统中可能导致出现回声、啸叫等干扰,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必须予以解决。目前,基于有线方式的时钟同步技术大多基于高精度时间同步协议(PrecisionTimeProtocol,简称:PTP)实现,已经十分成熟。其中,PTP要求数据包的往返时间尽可能小,并且可以精确测量数据包发出或者到达的时刻。但无线传输中数据包的传输时间很难稳定,因此,目前基于有线方式的时钟同步技术并不适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从设备,所述从设备以主设备的时钟为标准时钟,在一次测量中,第一时刻为所述从设备发送时钟同步请求的时刻,第二时刻为所述主设备接收所述时钟同步请求的时刻,第三时刻为所述从设备接收时钟同步响应的时刻,所述时钟同步响应中携带所述第二时刻;/n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所述两次测量为第一时刻与第三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的两次测量,所述时间间隔是根据所述两次测量中的第一时刻和/或第三时刻确定的;/n若所述时间间隔大于预设时间间隔,则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及所述两次测量中的第三时刻,确定所述从设备相对所述主设备的时钟偏差,所述预设时间间隔是根据预设时钟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从设备,所述从设备以主设备的时钟为标准时钟,在一次测量中,第一时刻为所述从设备发送时钟同步请求的时刻,第二时刻为所述主设备接收所述时钟同步请求的时刻,第三时刻为所述从设备接收时钟同步响应的时刻,所述时钟同步响应中携带所述第二时刻;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所述两次测量为第一时刻与第三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的两次测量,所述时间间隔是根据所述两次测量中的第一时刻和/或第三时刻确定的;
若所述时间间隔大于预设时间间隔,则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及所述两次测量中的第三时刻,确定所述从设备相对所述主设备的时钟偏差,所述预设时间间隔是根据预设时钟偏差测量精度确定的;
根据所述从设备的系统时钟和所述时钟偏差,确定所述主设备的同步时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差是根据无线技术的特点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蓝牙、无线上网WiFi、紫蜂协议、Z-Wave、家庭物联网通讯协定技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的大小为所述预设时间差除以所述预设时钟偏差测量精度所得的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及所述两次测量中的第三时刻,确定所述从设备相对所述主设备的时钟偏差,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从设备相对所述主设备的时钟偏差:
Δt=(ΔtB-ΔtA)/ΔtA
其中,ΔtA为所述两次测量中的第三时刻间的差值;ΔtB为所述时间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郭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