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77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包括边框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边框内部的上层玻璃、电池串、下层玻璃,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层玻璃外部的接线盒,其中:所述电池串通过封装胶膜封装于所述上层玻璃与所述下层玻璃之间;所述下层玻璃设置有引出孔,所述电池串的正负极串联有汇流条,所述汇流条通过所述引出孔探出至所述下层玻璃外部,并与所述接线盒相连;所述下层玻璃外表面与所述电池串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该双面双玻组件背面的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仅覆盖了电池串区域,既保证了组件背面的发电效率,同时也避免接线盒粘接于增透膜外部,大幅度的提升了接线盒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
技术介绍
双面双玻组件在销售过程中,客户较为在意双面双玻组件的双面率(所谓双面率,即背面功率值与正面功率值的比值),但是,由于双面组件的正面功率过高,会使得固有的背面功率在与正面功率比值偏低,双玻组件的整体转换率(BSTC条件下)也会有一定的偏小。目前,在追求双面双玻组件双面率时,一般是在封装的电池上进行优化改进,以此来增大双面率。但是,在封装至组件时,由于背面的设计有接线盒的遮挡,会造成组件背面功率的一定损失。正是因为背面要安装接线盒,接线盒的需要很好的粘接在玻璃上,双面双玻组件一般使用的是分体式接线盒,所以粘接面积就很小,也有专利叙述背面全部进行镀膜,接线盒直接与镀膜层粘接,接线盒在镀膜层上的附着力没有硅胶直接在玻璃上粘接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用以在保证双面双玻组件背面功率的同时提升接线盒的连接稳定性,所述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包括边框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边框内部的上层玻璃、电池串、下层玻璃,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层玻璃外部的接线盒,其中:所述电池串通过封装胶膜封装于所述上层玻璃与所述下层玻璃之间;所述下层玻璃设置有引出孔,所述电池串的正负极串联有汇流条,所述汇流条通过所述引出孔探出至所述下层玻璃外部,并与所述接线盒相连;所述下层玻璃外表面与所述电池串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具体实施中,所述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设置有网格状间隙,所述网格状间隙与所述电池串内各电池片之间的空隙相对应。具体实施中,所述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的折射率为1.2-1.3,厚度为80nm-200nm。具体实施中,所述下层玻璃搭接于所述边框的边缘处外表面设置有压花槽,所述压花槽的宽度为2-10mm,深度为0.5mm。具体实施中,所述电池串为全片电池串或切片电池串。具体实施中,所述电池串为叠瓦电池串或拼片电池串。具体实施中,所述电池串内各电池片为多晶电池片或单晶电池片。具体实施中,所述上层玻璃和所述下层玻璃为钢化玻璃或半钢化玻璃。具体实施中,所述上层玻璃和所述下层玻璃的长度为1600mm-2200mm,宽度为990mm-1100mm,厚度为2mm-4mm。具体实施中,所述封装胶膜为EVA胶膜、POE胶膜或透明硅胶胶膜。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包括边框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边框内部的上层玻璃、电池串、下层玻璃,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层玻璃外部的接线盒,其中:电池串通过封装胶膜封装于上层玻璃与下层玻璃之间;下层玻璃设置有引出孔,电池串的正负极串联有汇流条,汇流条通过引出孔探出至下层玻璃外部,并与接线盒相连;下层玻璃外表面与电池串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该双面双玻组件背面的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仅覆盖了电池串区域,既保证了组件背面的发电效率,同时也避免接线盒粘接于增透膜外部,大幅度的提升了接线盒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花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用以在保证双面双玻组件背面功率的同时提升接线盒的连接稳定性,所述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包括边框7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边框7内部的上层玻璃1、电池串2、下层玻璃5,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层玻璃5外部的接线盒6,其中:所述电池串2通过封装胶膜3封装于所述上层玻璃1与所述下层玻璃5之间;所述下层玻璃5设置有引出孔51,所述电池串2的正负极串联有汇流条4,所述汇流条4通过所述引出孔51探出至所述下层玻璃5外部,并与所述接线盒6相连;所述下层玻璃5外表面与所述电池串2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具体实施中,接线盒6可以是整体式也可以是分体式,接线盒6直接与下层玻璃5不具有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的区域粘接。具体实施中,如图3所示,所述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设置有网格状间隙,所述网格状间隙与所述电池串2内各电池片之间的空隙相对应。电池串2间隙处的对应的下层玻璃外表面没有镀有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这样可以将双面双玻组件正面的光在组件内部更好的全反射,充分被封装在组件内的电池串2转化为电能,因而其他无电池片对应的部位不镀有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具体实施中,双面双玻组件的上层玻璃1和下层玻璃5尺寸、形状为一致;下层玻璃5的引出孔51可以为圆形、正方形或矩形。具体实施中,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所述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的折射率可以为1.2-1.3,厚度为80nm-200nm。具体实施中,由于双玻组件下层玻璃5的外表面是平的,这样就在与边框7通过硅胶粘接的时候下层玻璃5和铝边框7的接触面积偏大,就容易造成PID效应。且在组件承重时,譬如雪压风压时,一般双玻组件的下层玻璃5与固化的硅胶会产生应力拉扯,玻璃与硅胶的接触面会伸长,同时导致组件整体屈服强度降低,形变量变大,组件整体承压能力就会变弱。容易导致组件在承压时爆裂或者脱离安装位。因此,如图1所示,所述下层玻璃5搭接于所述边框7的边缘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压花槽53,所述压花槽53的宽度可以为2-10mm,深度可以为0.5mm。压花槽53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增加双面双玻组件的承压承重能力,降低双面双玻组件的PID效应。进一步的,压花槽53可以为多种形状,例如,其可为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立体形状,进一步的,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压花槽53可以呈波浪状或锯齿状。具体实施中,封装胶膜3在层压机中热熔后与上层玻璃1和下层玻璃5粘接,当双面双玻组件从层压工艺结束后,整体冷却后封装胶膜3固化,封装胶膜3将电池串2密封地封装在上下层玻璃5之间,汇流条4将上层玻璃1和下层玻璃5之间的电池串2正负极串联连接,汇流条4从双面双玻组件的下层玻璃5处的引出孔51中引出。以上部分为双面双玻组件的层压形态,并且由边框7在层压形态的环绕四周边缘通过光伏硅胶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包括边框(7)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边框(7)内部的上层玻璃(1)、电池串(2)、下层玻璃(5),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层玻璃(5)外部的接线盒(6),其中:/n所述电池串(2)通过封装胶膜(3)封装于所述上层玻璃(1)与所述下层玻璃(5)之间;所述下层玻璃(5)设置有引出孔(51),所述电池串(2)的正负极串联有汇流条(4),所述汇流条(4)通过所述引出孔(51)探出至所述下层玻璃(5)外部,并与所述接线盒(6)相连;所述下层玻璃(5)外表面与所述电池串(2)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包括边框(7)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边框(7)内部的上层玻璃(1)、电池串(2)、下层玻璃(5),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层玻璃(5)外部的接线盒(6),其中:
所述电池串(2)通过封装胶膜(3)封装于所述上层玻璃(1)与所述下层玻璃(5)之间;所述下层玻璃(5)设置有引出孔(51),所述电池串(2)的正负极串联有汇流条(4),所述汇流条(4)通过所述引出孔(51)探出至所述下层玻璃(5)外部,并与所述接线盒(6)相连;所述下层玻璃(5)外表面与所述电池串(2)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设置有网格状间隙,所述网格状间隙与所述电池串(2)内各电池片之间的空隙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的折射率为1.2-1.3,厚度为80nm-20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齐颀黄纬黄健何晨旭徐伟智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