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77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包括边框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边框内部的上层玻璃、电池串、下层玻璃,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层玻璃外部的接线盒,其中:所述电池串通过封装胶膜封装于所述上层玻璃与所述下层玻璃之间;所述下层玻璃设置有引出孔,所述电池串的正负极串联有汇流条,所述汇流条通过所述引出孔探出至所述下层玻璃外部,并与所述接线盒相连;所述下层玻璃外表面与所述电池串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该双面双玻组件背面的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仅覆盖了电池串区域,既保证了组件背面的发电效率,同时也避免接线盒粘接于增透膜外部,大幅度的提升了接线盒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
技术介绍
双面双玻组件在销售过程中,客户较为在意双面双玻组件的双面率(所谓双面率,即背面功率值与正面功率值的比值),但是,由于双面组件的正面功率过高,会使得固有的背面功率在与正面功率比值偏低,双玻组件的整体转换率(BSTC条件下)也会有一定的偏小。目前,在追求双面双玻组件双面率时,一般是在封装的电池上进行优化改进,以此来增大双面率。但是,在封装至组件时,由于背面的设计有接线盒的遮挡,会造成组件背面功率的一定损失。正是因为背面要安装接线盒,接线盒的需要很好的粘接在玻璃上,双面双玻组件一般使用的是分体式接线盒,所以粘接面积就很小,也有专利叙述背面全部进行镀膜,接线盒直接与镀膜层粘接,接线盒在镀膜层上的附着力没有硅胶直接在玻璃上粘接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用以在保证双面双玻组件背面功率的同时提升接线盒的连接稳定性,所述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包括边框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边框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包括边框(7)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边框(7)内部的上层玻璃(1)、电池串(2)、下层玻璃(5),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层玻璃(5)外部的接线盒(6),其中:/n所述电池串(2)通过封装胶膜(3)封装于所述上层玻璃(1)与所述下层玻璃(5)之间;所述下层玻璃(5)设置有引出孔(51),所述电池串(2)的正负极串联有汇流条(4),所述汇流条(4)通过所述引出孔(51)探出至所述下层玻璃(5)外部,并与所述接线盒(6)相连;所述下层玻璃(5)外表面与所述电池串(2)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包括边框(7)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边框(7)内部的上层玻璃(1)、电池串(2)、下层玻璃(5),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层玻璃(5)外部的接线盒(6),其中:
所述电池串(2)通过封装胶膜(3)封装于所述上层玻璃(1)与所述下层玻璃(5)之间;所述下层玻璃(5)设置有引出孔(51),所述电池串(2)的正负极串联有汇流条(4),所述汇流条(4)通过所述引出孔(51)探出至所述下层玻璃(5)外部,并与所述接线盒(6)相连;所述下层玻璃(5)外表面与所述电池串(2)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设置有网格状间隙,所述网格状间隙与所述电池串(2)内各电池片之间的空隙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孔隙增透膜(52)的折射率为1.2-1.3,厚度为80nm-20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面优化的双面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齐颀黄纬黄健何晨旭徐伟智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