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75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导磁块、动簧片、第二导磁块、弹性件及推动杆。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侧臂以及承接板。两个固定侧臂分别设置于承接板的两侧。第一导磁块的一端与一固定侧臂连接,第一导磁块的另一端与另一固定侧臂连接。弹性件设置于两个固定侧臂之间,弹性件的一端与承接板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磁块连接。动簧片与第二导磁块连接,动簧片与第一导磁块连接。推动杆与承接板连接。上述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通过第一导磁块与第二导磁块对动簧片进行限位固定,提升了结构紧凑性。通过第一导磁块与第二导磁块共同形成磁通路,增强了对电动斥力的抵抗作用,优化了抗短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CN201921058290.X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该推动结构包括:固定支架、止位片、动簧片及弹性件。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侧臂、承接板及推动杆。两个固定侧臂分别设置于承接板两侧,推动杆与承接板底部连接。止位片的一端与一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止位片的另一端与另一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弹性件的一端与承接板抵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动簧片抵接,动簧片与止位片抵接,止位片设置有隔弧部。上述高压直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采用自下而上的装配方式,弹性件、动簧片及止位片依次叠放,止位片与两个固定侧臂连接固定,装配过程简单快速,提高了高压直流继电器的装配效率。另外,隔弧部起到隔离电弧的作用,提高了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反向电寿命。然而,当动簧片与静端子之间流过故障电流时,即动、静触点之间流过大电流时,动簧片与静端子之间会产生电动斥力,进而易引起拉弧,损坏继电器。在保证装配效率的前提下,亟需针对继电器的推动结构作出进一步改进,以增强对电动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导磁块、动簧片、第二导磁块、弹性件以及推动杆;/n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侧臂以及承接板;两个所述固定侧臂分别设置于所述承接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磁块的一端与一所述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磁块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侧臂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承接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磁块连接;所述动簧片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导磁块连接,所述动簧片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一导磁块连接;所述第一导磁块和所述第二导磁块用于形成磁通;所述推动杆的端部与所述承接板背向所述固定侧臂的一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导磁块、动簧片、第二导磁块、弹性件以及推动杆;
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侧臂以及承接板;两个所述固定侧臂分别设置于所述承接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磁块的一端与一所述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磁块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侧臂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承接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磁块连接;所述动簧片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导磁块连接,所述动簧片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一导磁块连接;所述第一导磁块和所述第二导磁块用于形成磁通;所述推动杆的端部与所述承接板背向所述固定侧臂的一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块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磁块的两侧壁包裹于所述动簧片的两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侧臂开设有收容口,所述第二导磁块的两端分别收容于两个所述收容口中,所述第二导磁块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侧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侧臂开设有限位口,每一所述限位口与一所述收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康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