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无线耳机及其主动降噪训练电路、芯片、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无线耳机降噪
,具体涉及一种真无线耳机及其主动降噪训练电路、芯片、系统。
技术介绍
在使用普通真无线耳机(TWS耳机)进行听音乐时,如果处于比较噪杂的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外部噪音干扰,影响了使用者的听感和体验。因此,TWS耳机常通过主动降噪(ActiveNoiseControl,ANC)来对环境噪声进行降噪处理,具体而言,其通过ANC单元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使用户的耳朵感受不到外部的环境噪声,也就是,用户的耳朵只能感觉到从耳机传来的声音。为了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现有技术中,常常对ANC单元的外围结构或者算法本身进行研究、改进,然而,在应用到实际产品中依然无法达到最佳的体验效果。经申请人研究发现,在TWS耳机实际产品中,一方面,其实际应用环境与理论研究有差别,因此,理论设计难以适应TWS耳机的实际应用环境;另一方面,TWS耳机内部也存在各种干扰信号,而这些干扰信号在TWS耳机生产出厂后,难以定量分析测定,也就很难实现依据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真无线耳机的主动降噪训练电路,所述真无线耳机包括第一充电触点(C1)、第二充电触点(C2)、参考麦克风(1)、ANC单元(2)和扬声器(3);其中,在充电状态下,所述第一充电触点(C1)和第二充电触点(C2)用于向所述真无线耳机提供充电电源;所述ANC单元(2)用于对所述参考麦克风(1)采集到的噪声进行降噪处理;其特征在于:/n所述ANC单元(2)通过接收所述扬声器(3)的反馈信号进行训练,所述主动降噪训练电路包括:/n状态切换模块(5),连接在所述第二充电触点(C2)和所述ANC单元(2)之间;所述状态切换模块(5)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在训练状态和非训练状态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真无线耳机的主动降噪训练电路,所述真无线耳机包括第一充电触点(C1)、第二充电触点(C2)、参考麦克风(1)、ANC单元(2)和扬声器(3);其中,在充电状态下,所述第一充电触点(C1)和第二充电触点(C2)用于向所述真无线耳机提供充电电源;所述ANC单元(2)用于对所述参考麦克风(1)采集到的噪声进行降噪处理;其特征在于:
所述ANC单元(2)通过接收所述扬声器(3)的反馈信号进行训练,所述主动降噪训练电路包括:
状态切换模块(5),连接在所述第二充电触点(C2)和所述ANC单元(2)之间;所述状态切换模块(5)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在训练状态和非训练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训练状态下,所述状态切换模块(5)以限制高压的方式导通所述第二充电触点(C2)和所述ANC单元(2),以使所述反馈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充电触点(C2)以不超过预设安全阈值的方式提供给所述ANC单元(2);
在充电状态下,所述状态切换模块(5)切换至所述非训练状态,以断开所述第二充电触点(C2)和所述ANC单元(2)之间的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训练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切换模块(5)包括:第一切换单元(51)和第二切换单元(52),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第一切换信号(EN’)和第二切换信号(EN);
所述第一切换单元(51)和所述第二切换单元(52)串联,所述第一切换单元(51)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充电触点(C2),所述第二切换单元(52)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ANC单元(2);
所述第一切换单元(51)、所述第二切换单元(52)分别响应于所述第一切换信号(EN’)的有效电平、所述第二切换信号(EN)的有效电平导通所述第二充电触点(C2)至所述ANC单元(2)的通路,以切换至所述训练状态;所述第一切换单元(51)还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充电触点(C2)流向所述ANC单元(2)的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降噪训练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51)包括:
第一晶体管(G1),其第一极为所述第一切换单元(51)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充电触点(C2);第二极为所述第一切换单元(51)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切换单元(52)的输入端;控制极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切换信号(EN’);
所述第一晶体管(G1)响应于所述第一切换信号(EN’)的有效电平导通所述第一晶体管(G1)的第一极和第二极;
所述第一晶体管(G1)为工作在0-3V电压域的晶体管,所述第一切换信号(EN’)的有效电平为3V的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G1)的控制极为栅极,第二极为源极,使所述第一晶体管(G1)的控制极和第二极之间形成栅源电压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降噪训练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52)包括:第三晶体管(G3)和第四晶体管(G4),其中:
所述第三晶体管(G3)的第一极为所述第二切换单元(52)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切换单元(51)的输出端;
所述第四晶体管(G4)的第二极为所述第二切换单元(52)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ANC单元(2);
所述第三晶体管(G3)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G4)的第一极相连;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广君,桑耀,方泽凯,郝鑫,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