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线重叠机构和包括该机构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743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2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中性线重叠机构,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第一静触头组件和第一动触头组件、第二静触头组件和第二动触头组件;其中中性线重叠机构包括第一拉杆组件和第二拉杆组件、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和第一中性极静触头组件以及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和第二中性极静触头组件并且配置成:当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位置时,其中一个中性极处于接通状态;当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进行分闸操作时,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和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不动作;当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进行合闸操作时,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及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和第一动触头组件联动或者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及第一中性极的动触头组件和第二动触头组件联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性线重叠机构和包括该机构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机构以及包括该中性线重叠机构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ATS)以中性线的转换型式不同可分为:与其它极同时转换的ATS和在电源转换过程中,负载中性极至少与电源1或2的中性线连着的中性线重叠切换型ATS二种。中性线重叠切换因避免了在ATS在切换时,负载中性极的短时悬浮产生的系统不稳定而受到了高度重视。许多制造商和研究机构纷纷提出其中性线重叠切换技术。然而,对于三位置的ATS(即:具有电源1合、电源2合以及2个电源都分的双分位),在双分位时,负载的中性极是联结其中一个电源的中性线,还是与二个电源的中性线都联结是完全不一样的技术方案。如果是后者,则ATS在转换的过程中,中性线可能有长时间的重叠,这样过长的重叠时间会引起上级漏电传感器的误动作以及由此带来的杂散电流对系统的不利影响。本技术提供的中性线重叠方案,同时适用于二位置和三位置ATS,其结构简单、中性线重叠时间不受ATS的转换形式影响,短而可靠,满足系统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机构,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第一静触头组件和第一动触头组件、第二静触头组件和第二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中性线重叠机构包括第一拉杆组件和第二拉杆组件、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和第一中性极静触头组件以及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和第二中性极静触头组件;/n通过所述第一拉杆组件与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所述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组件以及所述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的配合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拉杆组件与所述第二动触头组件、所述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以及所述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组件的配合,从而使得:/n当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位置时,其中一个中性极处于接通状态;/n当所述双电源自...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7 CN 2020202226338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机构,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第一静触头组件和第一动触头组件、第二静触头组件和第二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性线重叠机构包括第一拉杆组件和第二拉杆组件、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和第一中性极静触头组件以及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和第二中性极静触头组件;
通过所述第一拉杆组件与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所述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组件以及所述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的配合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拉杆组件与所述第二动触头组件、所述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以及所述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组件的配合,从而使得:
当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位置时,其中一个中性极处于接通状态;
当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进行分闸操作时,所述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和所述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不动作;
当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第一电源进行合闸操作时,所述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和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联动;
当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第二电源进行合闸操作时,所述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和所述第二动触头组件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性线重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包括第一中性极动触头、第一中性极动触头支架和第一中性极支架致动片;
所述第一中性极动触头被保持在所述第一中性极动触头支架上,所述第一中性极支架致动片连接在所述第一中性极动触头支架上;
所述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组件包括第二中性极动触头、第二中性极动触头支架和第二中性极支架致动片;
所述第二中性极动触头被保持在所述第二中性极动触头支架上,所述第二中性极支架致动片连接在所述第二中性极动触头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性线重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拉杆组件包括第一电源第一拉杆和第一电源第二拉杆;
所述第一电源第一拉杆和所述第一电源第二拉杆连接到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并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闭合或分开;
所述第二拉杆组件包括第二电源第一拉杆和第二电源第二拉杆;
所述第二电源第一拉杆和所述第二电源第二拉杆连接到所述第二动触头组件并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动触头组件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组件闭合或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性线重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性极支架致动片上设置有第一中性极第一凸台和第一中性极第二凸台;
所述第一中性极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电源第二拉杆配合;
所述第一中性极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二电源第二拉杆配合;
所述第二中性极支架致动片上设置有第二中性极第一凸台和第二中性极第二凸台;
所述第二中性极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电源第一拉杆配合;
所述第二中性极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一电源第一拉杆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性线重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性极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一中性极第二凸台同轴线设置并且所述第一中性极第一凸台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中性极第二凸台的直径;
所述第二中性极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中性极第二凸台同轴线设置并且所述第二中性极第一凸台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中性极第二凸台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性线重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电源第一拉杆上设置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潘艳明刘振忠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