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53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装置,包括:容置第一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容置盒和容置第二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容置盒,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和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容置盒和所述第二容置盒的相对运动实现;所述第一容置盒包括远离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前端和接近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后端;所述第一容置盒的后端包括封闭所述第一容置盒的防尘板,所述防尘板能以一侧为枢轴向内转动;所述第一容置盒还设有使所述防尘板保持封闭状态的复位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装置,能更好的维护光纤连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光纤与光纤之间的连接,以及光纤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基本都是通过光纤连接器来实现的。随着信息互联网爆炸式的增长,光纤连接密度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即在单位体积内要实现更多路的光纤连接。这就给光纤连接器的维护带来了更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光纤连接装置,能更好的维护光纤连接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纤连接装置,所述装置用于连接两个包括多路光纤的光纤连接器,所述装置包括容置第一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容置盒和容置第二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容置盒,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和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容置盒和所述第二容置盒的相对运动实现;所述第一容置盒包括远离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前端和接近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后端;所述第一容置盒的后端包括封闭所述第一容置盒的防尘板,所述防尘板能以一侧为枢轴向内转动;所述第一容置盒还设有使所述防尘板保持封闭状态的复位部件。上述方案中,所述防尘板的两端均设有旋转轴,所述第一容置盒后端的两侧壁底部设有配合所述旋转轴的轴孔。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容置盒后端的底部设有容纳所述防尘板的容置槽。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容置盒包括容纳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的内盒和套设在所述内盒上的外盒,所述内盒和所述外盒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内盒能沿所述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方向相对所述外盒前后移动,所述内盒前后移动时,所述弹性部件被压缩或弹出。上述方案中,所述内盒包括适配所述外盒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内盒的两侧;所述外盒包括有与所述凸台配合的弹性条,所述弹性条设置于所述外盒的两侧内壁;所述弹性条包括远离所述凸台的固定端和接近所述凸台的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外盒侧壁,所述自由端向所述凸台的方向延伸。上述方案中,所述外盒包括容纳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部件槽,所述弹性部件槽位于所述外盒宽度方向的外侧壁;所述弹性部件槽的后端封闭,所述弹性部件槽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外盒的内腔;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抵靠所述内盒的凸台,另一端抵靠所述弹性部件槽的后端。上述方案中,所述内盒的前端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一容置盒的后端设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槽。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容置盒的后端设有卡勾,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内盒侧壁设有与所述卡勾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和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连接时,所述第一容置盒的卡勾从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前端插入所述内盒和所述外盒之间,并固定于所述卡槽。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容置盒的后端设有沿光纤连接器安装方向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后端设置有所述卡勾。上述方案中,所述外盒的内侧壁设有阻止所述安装板向宽度方向张开的第一斜面,所述卡槽的内壁设有引导所述安装板向宽度方向张开的第二斜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装置,包括容置第一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容置盒和容置第二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容置盒,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和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容置盒和所述第二容置盒的相对运动实现;所述第一容置盒包括远离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前端和接近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后端;所述第一容置盒的后端包括封闭所述第一容置盒的防尘板,所述防尘板能以一侧为枢轴向内转动;所述第一容置盒还设有使所述防尘板保持封闭状态的复位部件;可见,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纤连接装置,通过设置防尘板,避免容置多路光纤的容置盒因进灰而影响工作稳定性,能更好的维护光纤连接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部分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光纤连接装置中第一容置盒和第二容置盒连接完成后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光纤连接装置中第一容置盒和第二容置盒连接前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光纤连接装置中第一容置盒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光纤连接装置中第一容置盒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光纤连接装置中第一容置盒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光纤连接装置中第二容置盒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光纤连接装置中内盒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光纤连接装置中外盒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光纤连接装置中外盒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光纤连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装置,所述装置用于连接两个包括多路光纤的光纤连接器,所述装置包括容置第一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容置盒和容置第二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容置盒,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和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容置盒和所述第二容置盒的相对运动实现;所述第一容置盒包括远离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前端和接近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后端;所述第一容置盒的后端包括封闭所述第一容置盒的防尘板,所述防尘板能以一侧为枢轴向内转动;所述第一容置盒还设有使所述防尘板保持封闭状态的复位部件。这里,所述包括多路光纤的光纤连接器,可以是连接多根光纤的,也可以是连接一根包括多路光路的光纤。这里的前后,是指以第一容置盒为前、第二容置盒为后定义前后方向,即第一容置盒(包括第一容置盒的部件或结构):远离所述第二容置盒的一端为第一容置盒的前端,另一端为第一容置盒的后端;第二容置盒(包括内盒、外盒及第二容置盒的其它部件或结构):接近所述第一容置盒的一端为第二容置盒的前端,另一端为第二容置盒的后端。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纤连接装置,通过设置防尘板,避免容置多路光纤的容置盒因进灰而影响工作稳定性,能更好的维护光纤连接器。本技术实施例是为了保证一个光纤连接器上的多个光路与其它光纤连接器的多个光路准确对接,光纤连接器是现有的光纤连接器,类型不作限定,且不是保护对象。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尘板的两端均设有旋转轴,所述第一容置盒后端的两侧壁底部设有配合所述旋转轴的轴孔。这样,所述防尘板的转动更顺畅,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是更佳的实施方式。这里,在两侧壁底部,便于防尘板以下侧为枢轴向内转动,不会阻碍第二容置盒进入所述第一容置盒。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盒后端的底部设有容纳所述防尘板的容置槽。这样,所述防尘板转动后进入所述容置槽,不会阻碍所述第二容置盒进入所述第一容置盒,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盒包括容纳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的内盒和套设在所述内盒上的外盒,所述内盒和所述外盒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内盒能沿所述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方向相对所述外盒前后移动,所述内盒前后移动时,所述弹性部件被压缩或弹出。这样,第二容置盒中的光纤连接器对接时可以前后浮动,更容易准确对接,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连接装置,所述装置用于连接两个包括多路光纤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容置第一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容置盒和容置第二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容置盒,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和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容置盒和所述第二容置盒的相对运动实现;所述第一容置盒包括远离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前端和接近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后端;所述第一容置盒的后端包括封闭所述第一容置盒的防尘板,所述防尘板能以一侧为枢轴向内转动;所述第一容置盒还设有使所述防尘板保持封闭状态的复位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连接装置,所述装置用于连接两个包括多路光纤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容置第一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容置盒和容置第二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容置盒,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和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容置盒和所述第二容置盒的相对运动实现;所述第一容置盒包括远离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前端和接近所述第二容置盒的后端;所述第一容置盒的后端包括封闭所述第一容置盒的防尘板,所述防尘板能以一侧为枢轴向内转动;所述第一容置盒还设有使所述防尘板保持封闭状态的复位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板的两端均设有旋转轴,所述第一容置盒后端的两侧壁底部设有配合所述旋转轴的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盒后端的底部设有容纳所述防尘板的容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盒包括容纳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的内盒和套设在所述内盒上的外盒,所述内盒和所述外盒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内盒能沿所述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方向相对所述外盒前后移动,所述内盒前后移动时,所述弹性部件被压缩或弹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包括适配所述外盒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内盒的两侧;所述外盒包括有与所述凸台配合的弹性条,所述弹性条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盼顾本艳付永安周日凯赵小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