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输能电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
,特别是涉及一种激光输能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高空长航时无人飞行器是未来无人飞行器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高空长航时无人飞行器包括太阳能无人机、平流层飞艇等,但是在现有能源技术水平下,存在薄膜太阳电池效率低,储能电池的比能量并不高,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较大的提高,造成高空长航时无人飞行器在能量平衡设计时造成较大的困难,另外,即使能量平衡也很难在满足能量平衡外还能够给载荷供电或有富余电量,严重限制了高空长航时无人飞行器的续航时间。因此,为进一步延长高空长航时无人飞行器的续航时间,应用激光输能作为太阳能发电的补充对无人飞行器进行非接触的远程供电将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一方面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降低飞行器常规太阳电池供电方式能源系统的重量和面积。但是激光能量密度高,不稳定,如何将大功率高能量密度激光的能量高效率快速存储,另外考虑到接收到激光光束的不均匀性,激光光电转换组件设计的输出电压不能太高,而高空长航时无人飞行器供电母线电压都较高,如何将激光光电转换组件输出的不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输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激光光电转换模块、太阳电池充电模块、超级电容快速充电模块、高升压比充电模块、热电充电模块、太阳电池阵列、超级电容和主储能电池组;/n其中,所述太阳电池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太阳电池阵列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主储能电池组电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快速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激光光电转换模块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超级电容电连接;所述高升压比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超级电容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主储能电池组电连接;所述热电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激光光电转换模块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超级电容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输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光电转换模块、太阳电池充电模块、超级电容快速充电模块、高升压比充电模块、热电充电模块、太阳电池阵列、超级电容和主储能电池组;
其中,所述太阳电池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太阳电池阵列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主储能电池组电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快速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激光光电转换模块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超级电容电连接;所述高升压比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超级电容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主储能电池组电连接;所述热电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激光光电转换模块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超级电容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输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输能电源系统还包括:应急切换模块和应急电池组;
所述应急切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主储能电池组电连接,所述应急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应急电池组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输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电转换模块包括:激光器和激光光电转换组件;所述激光器通过所述激光光电转换组件与所述超级电容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输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级电容快速充电模块包括:第一快速充电开关管、第二快速充电开关管、第三快速充电开关管、快速充电电感、快速充电二极管和快速充电电容;
所述激光光电转换组件的正极连接第一快速充电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快速充电开关管的源极同时与所述快速充电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快速充电电感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快速充电电感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二快速充电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快速充电开关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快速充电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快速充电电容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激光光电转换组件的负极同时与所述快速充电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快速充电开关管和所述快速充电二极管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输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充电模块包括:热电充电开关管、第一热电充电电容、第二热电充电电容、热电充电电感和热电充二极管;
所述激光光电转换组件对应温差发电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热电充电电容和所述热电充电电感电连接,所述热电充电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热电充电开关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热电充电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热电充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热电充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二热电充电电容和所述超级电容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激光光电转换组件对应温差发电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热电充电电容的负极、所述热电充电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二热电充电电容的负极以及所述超级电容的负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输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升压比充电模块包括:第一高升压比充电电容、第二高升压比充电电容、第三高升压比充电电容、第四高升压比充电电容、第一高升压比电感、第二高升压比电感、第三高升压比电感、第一高升压比开关管、第二高升压比开关管、第一高升压比二极管、第二高升压比二极管和第三高升压比二极管;所述超级电容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一高升压比充电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一高升压比电感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高升压比电感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高升压比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一高升压比二极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宁,蔡榕,李兆杰,杜晓伟,刘乾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