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载污染气体分布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433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无人机载污染气体分布检测装置,可解决现有成像差分吸收光谱仪及其配套电路系统体积较大,不适合搭载无人机平台使用的技术问题。包括紫外镜头、入射狭缝、凹面反射镜、凸面光栅和CCD,还包括CCD驱动电路板和CCD成像控制电路板;所述CCD紧贴在散热块上,CCD引脚通过飞线方式穿过散热块的窗口连接到CCD驱动电路板;CCD成像控制电路板通过排针方式与CCD驱动电路板连接。成像控制电路板集成SD卡模块,可实现飞行过程中数据存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无人机平台特点,设计了基于无人机载平台的污染气体分布检测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可在地面通过计算机连接装置,通过上位机软件设置CCD成像电路参数,适应无人机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载污染气体分布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载污染气体分布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大气污染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可搭载不同的平台,实现对目标区域污染气体分布探测。卫星载荷可实现全球污染气体探测,通过周期扫描可获取污染气体的全球时空分布;搭载飞机平台可获取大范围地区污染气体分布趋势,但是受限于空域要求,飞行难度较大。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载遥感技术也越来越普遍。同样,将差分吸收光谱仪搭载于无人机平台,可获取目标区域污染气体分布。因无人机飞行难度更低、空域更加自由,搭载于无人机的污染气体分布检测装置更具便利性和实用性。现有成像差分吸收光谱仪及其配套电路系统体积较大,且通常需要连接计算机使用,不适合搭载无人机平台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人机载污染气体分布检测装置,可解决现有成像差分吸收光谱仪及其配套电路系统体积较大,不适合搭载无人机平台使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载污染气体分布检测装置,包括紫外镜头、入射狭缝、凹面反射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载污染气体分布检测装置,包括紫外镜头(1)、入射狭缝(2)、凹面反射镜(3)、凸面光栅(4)和CCD(5),其特征在于:/n来自地表的散射光通过前置紫外镜头(1)会聚进入光谱仪的入射狭缝(2),利用凹面反射镜(3)和凸面光栅(4)组成的Offner-Littrow成像光谱仪结构色散并成像到CCD(5);/n还包括CCD驱动电路板(7)和CCD成像控制电路板(8);/n所述CCD(5)紧贴在散热块(6)上,CCD(5)引脚通过飞线方式穿过散热块(6)的窗口连接到CCD驱动电路板(7);/nCCD成像控制电路板(8)通过排针方式与CCD驱动电路板(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载污染气体分布检测装置,包括紫外镜头(1)、入射狭缝(2)、凹面反射镜(3)、凸面光栅(4)和CCD(5),其特征在于:
来自地表的散射光通过前置紫外镜头(1)会聚进入光谱仪的入射狭缝(2),利用凹面反射镜(3)和凸面光栅(4)组成的Offner-Littrow成像光谱仪结构色散并成像到CCD(5);
还包括CCD驱动电路板(7)和CCD成像控制电路板(8);
所述CCD(5)紧贴在散热块(6)上,CCD(5)引脚通过飞线方式穿过散热块(6)的窗口连接到CCD驱动电路板(7);
CCD成像控制电路板(8)通过排针方式与CCD驱动电路板(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载污染气体分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CCD成像控制电路板(8)包括FPGA模块,以及分别与FPGA模块通信连接的CDS&AD、RAM、MCU;
所述CCD驱动电路板(7)包括CCD和分别与其通信连接的CCD制冷驱动模块和CCD时序驱动模块;
所述CCD的输出信号经相关双采样及模数转换模块处理后转换成图像数据,所述CCD时序驱动模块与FPGA模块通信连接;
其中,FPGA模块作为成像控制核心,负责产生CCD时序、控制CDS&AD电路、缓冲CCD图像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振周海金江宇司福祺王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