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化多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40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化多工器,包括金属壳,安装于金属壳上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口、多个信号输出端口,以及安装于金属壳内的多个螺旋谐振器;多个螺旋谐振器均与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并且每个螺旋谐振器与对应的一个信号输出端口电性连接;其中,信号输入端口,用于输入外部信号并将其传送给每个螺旋谐振器,从而在每个螺旋谐振器谐振的作用下将外部信号中的对应频率的信号通过对应的信号输出端口输送出去;相邻螺旋谐振器之间设有金属壁,金属壁用于隔离相邻螺旋谐振器之间的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工器具有隔离度高、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化多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化多工器。
技术介绍
多工器,用于将不同频段的信号分别传递给不同的通道,通常用于分离公用天线的接收和发射信号,同时多工器还可作为隔离器件连接接收电路和发射电路。一般来说,多工器在射频前端有两种连接方法:一种是单端口输入或输出信号,其他端口连接收发天线;另一种是一端连接多频段天线,其他端口连接多信号说法口。上述连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射频前端的体积,但是对于天线性能的要求比较高,也即是,对于多工器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性能要求高的多工器作为现如今研究的重点。对于多工器的性能评判的主要参数为隔离度。而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多工器的隔离度时,一般采用诸如T型馈电网络、使用谐振器、使用开路/短路传输线等等来实现,但是其均存在结构复杂、电路设计难度大、体积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多工器,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工器的结构复杂以及体积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小型化多工器,所述小型化多工器包括金属壳,安装于金属壳上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口、多个信号输出端口,以及安装于金属壳内的多个螺旋谐振器;所述多个螺旋谐振器均与所述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并且每个螺旋谐振器与对应的一个信号输出端口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信号输入端口,用于输入外部信号并将其传送给每个螺旋谐振器,从而在每个螺旋谐振器谐振的作用下将所述外部信号中的对应频率的信号通过对应的信号输出端口输送出去;相邻螺旋谐振器之间设有金属壁,所述金属壁用于隔离相邻螺旋谐振器之间的信号。进一步地,每个螺旋谐振器均包括第一螺旋片、第二螺旋片、第一短路枝节和第二短路枝节;所述第一螺旋片通过所述第一短路枝节与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螺旋片通过所述第二短路枝节与对应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短路枝节、第二短路枝节还通过金属壳接地;所述第一螺旋片与第二螺旋片并排设置,并且中间设有间隙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片、第二螺旋片均为金属螺旋片。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螺旋片为圆形金属螺旋片。进一步地,所述小型化多工器包括开路枝节;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与开路枝节的一端连接,所述开路枝节的另一端悬空。进一步地,所述小型化多工器还包括传输线,所述信号输入端口通过所述传输线与每个第一短路枝节连接。进一步地,所有的信号输出端口均设于所述金属壳的同一侧壁上,所述信号输入端口设于所述金属壳的其他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壁的一端通过所述金属壳接地,另一端短路。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金属壳内设置多个螺旋谐振器,从而可使得通过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的外部信号输送到每个螺旋谐振器,在每个螺旋谐振器的作用下对外部信号进行过滤,并通过对应的信号输出端口输出到外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工器具有隔离度高、结构简单、体积小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工器的前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工器的后视图;图3为图1中金属壳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四工器的金属壳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双工器的电磁波仿真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四工器的电磁波仿真示意图。图中:1、金属壳;2、信号输入端口;31、第一信号输出端口;32、第二信号输出端口;33、第三信号输出端口;34、第四信号输出端口;41、第一螺旋片;42、第二螺旋片;51、第一短路枝节;52、第二短路枝节;6、开路枝节;7、传输线;8、金属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化多工器,包括金属壳,安装于金属壳上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口、多个信号输出端口,以及安装于金属壳内的多个螺旋谐振器。金属壳用于对多工器内的螺旋谐振器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由于螺旋谐振器处于密闭的金属壳的腔体内,可以减小能量损耗。一个螺旋谐振器与一个信号输出端口电性连接,用于将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的外部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每个信号输出端口输出特定频率的信号。优选地,信号输入端口安装于金属壳的前面板上,信号输出端口安装于金属壳的后面板上,或者,信号输入端口安装于金属壳的后面板,信号输出端口安装于金属壳的前面板上。也即是,所有的信号输出端口安装于金属壳的同一面板上,信号输入端口安装的面板与信号输出端口所安装的面板相对设置。每个螺旋谐振器、一个信号输入端口以及对应的一个信号输出端口形成一个滤波器,用于输出特定频率的信号,过滤特定频率以外的信号。也即是说,当信号输入端口输入外部信号后,外部信号传送到每个螺旋谐振器并在每个螺旋谐振器谐振的作用下将对应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对应的信号输出端口输出到外部、对于其他频率的信号进行过滤不输出。优选地,本专利技术通过每个螺旋谐振器中的两个螺旋片来实现信号的过滤。同时,还可根据金属壳内设置的螺旋谐振器的数量的不同,实现多工器,比如,通过两个螺旋谐振器,也即是由四个螺旋片可构成二阶的双工器,在CQ机制中能够产生两个传输零点,实现将一个外部信号分成两个输出信号。再比如,通过四个螺旋谐振器,也即由八个螺旋片可构成二阶的四工器,在CQ机制中能够产生两个传输零点,实现将一个外部信号分成四个输出信号。其中,CQ机制是指CQ结构,也即一种微波滤波器的拓扑结构,用来分析产生传输零点;可根据不同路径的相位差,使的信号相互抵消,从而产生传输零点,实现滤波器的功能。优选地,小型化多工器包括开路枝节。其中,开路枝节的末端为悬空的。也即是,开路枝节的一端与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另一端悬空。优选地,小型化多工器还包括传输线。信号输入端口还通过传输线与每个螺旋谐振器连接,用于将输入的外部信号输送到每个螺旋谐振器,并且传输线与开路枝节电性连接。通过在传输线上设置开路枝节,可使得到多工器的性能更好。进一步地,每个螺旋谐振器均包括第一螺旋片、第二螺旋片、第一短路枝节和第二短路枝节。其中,短路枝节的末端接地。因此,第一短路枝节的一端与第一螺旋片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金属壳接地。第二短路枝节的一端与第二螺旋片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金属壳接地。其中,第一螺旋片与第二螺旋片并排设置,并且第一螺旋片与第二螺旋片之间设有间隙层。通过为每个螺旋谐振器设置短路枝节,可使得每个谐振器变为短路谐振器,而短路谐振器相对于开路谐振器来说,其长度可缩短一半,使得谐振器的体积更小,从而使得整个多工器更小型化。同时,将每个短路枝节与金属壳连接,还可以对螺旋谐振器中的对应螺旋片起到支撑作用。优选地,每个第一短路枝节还通过传输线与信号输入端口连接,用于将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的外部信号传送到每个螺旋谐振器的第一螺旋片上,进而在第一螺旋片与第二螺旋片的作用下,每个螺旋谐振器将对应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对应的信号输出端口输出到外部、其他频率的信号过滤掉。也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化多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化多工器包括金属壳,安装于金属壳上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口、多个信号输出端口,以及安装于金属壳内的多个螺旋谐振器;所述多个螺旋谐振器均与所述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并且每个螺旋谐振器与对应的一个信号输出端口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信号输入端口,用于输入外部信号并将其传送给每个螺旋谐振器,从而在每个螺旋谐振器谐振的作用下将所述外部信号中的对应频率的信号通过对应的信号输出端口输送出去;相邻螺旋谐振器之间设有金属壁,所述金属壁用于隔离相邻螺旋谐振器之间的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化多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化多工器包括金属壳,安装于金属壳上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口、多个信号输出端口,以及安装于金属壳内的多个螺旋谐振器;所述多个螺旋谐振器均与所述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并且每个螺旋谐振器与对应的一个信号输出端口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信号输入端口,用于输入外部信号并将其传送给每个螺旋谐振器,从而在每个螺旋谐振器谐振的作用下将所述外部信号中的对应频率的信号通过对应的信号输出端口输送出去;相邻螺旋谐振器之间设有金属壁,所述金属壁用于隔离相邻螺旋谐振器之间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多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螺旋谐振器均包括第一螺旋片、第二螺旋片、第一短路枝节和第二短路枝节;所述第一螺旋片通过所述第一短路枝节与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螺旋片通过所述第二短路枝节与对应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短路枝节、第二短路枝节还通过金属壳接地;所述第一螺旋片与第二螺旋片并排设置,并且中间设有间隙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伟陈瑞森陈国文葛建华袁素华胡斌强何瑶朱刚黄冠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智讯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