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平台内筒搁置牛腿承压双排试验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407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钢平台内筒搁置牛腿承压双排试验架,包括底板、剪力墙、反力框架系统、平台系统、加载系统和控制系统,可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承压局部强度试验,能够对超高层建筑整体钢平台施工技术的支撑体系进行安全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平台内筒搁置牛腿承压双排试验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平台内筒搁置牛腿承压双排试验架。
技术介绍
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建设技术领先于世界,已建成的上海中心高度达到632m,是世界第二高楼,全世界排名前十的高层建筑,我国独占了半数,目前我国尚有很多在建的著名超高层建筑,例如北京中国尊、武汉绿地中心、合肥宝能中心等。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主要采用整体钢平台体系和液压爬模体系两种技术体系,其中整体钢平台是我国建筑工程界普遍认可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体系,在东方明珠电视台、上海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等重大项目中得到了充分实践,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整体钢平台体系已经、正在、还将在我国超高层建筑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施工中,整体钢平台一般采用阶段式顶升或阶段式提升的方法整体升高,在核心筒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整体钢平台及其上部的所有施工荷载均通过钢平台内筒脚手架底部的搁置牛腿系统传递给核心筒混凝土结构,钢平台结构的结构强度与刚度均较好,可以认为钢平台体系的主要薄弱位置和安全隐患就在搁置牛腿位置,以及与搁置牛腿接触传力的核心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平台内筒搁置牛腿承压双排试验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1);/n固定于所述底板(1)上的相对并间隔预设距离设置的剪力墙(2);/n与所述底板(1)连接的反力框架系统;/n平台系统,所述平台系统位于所述剪力墙(2)之间,所述平台系统的两侧分别对应伸出的两个搁置牛腿(9)形成双排结构,所述搁置牛腿(9)分别架设于所述剪力墙(2)上;/n加载系统,所述加载系统的底端与所述平台系统连接,所述加载系统的顶端与所述反力框架系统连接,所述加载系统用于向所述平台系统施加向下轴力;/n分别与所述加载系统和平台系统连接的控制系统,用于分别控制所述搁置牛腿(9)和加载系统的伸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平台内筒搁置牛腿承压双排试验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固定于所述底板(1)上的相对并间隔预设距离设置的剪力墙(2);
与所述底板(1)连接的反力框架系统;
平台系统,所述平台系统位于所述剪力墙(2)之间,所述平台系统的两侧分别对应伸出的两个搁置牛腿(9)形成双排结构,所述搁置牛腿(9)分别架设于所述剪力墙(2)上;
加载系统,所述加载系统的底端与所述平台系统连接,所述加载系统的顶端与所述反力框架系统连接,所述加载系统用于向所述平台系统施加向下轴力;
分别与所述加载系统和平台系统连接的控制系统,用于分别控制所述搁置牛腿(9)和加载系统的伸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内筒搁置牛腿承压双排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每片剪力墙(2)上分别设有二个高度相同的牛腿销壳体(11)或由所述牛腿销壳体(11)形成的槽状空间,每个搁置牛腿(9)伸入对应的牛腿销壳体(11)或所述槽状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平台内筒搁置牛腿承压双排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框架系统包括:
埋置于所述底板(1)中的两根底部平衡梁(3);
两根顶部平衡梁(4);
高度高于所述剪力墙(2)的四根竖向钢柱(5),每根竖向钢柱(5)的下端连接一根底部平衡梁(3),每根竖向钢柱(5)的上端连接一根顶部平衡梁(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平台内筒搁置牛腿承压双排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系统包括:
平台框架(8),所述平台框架(8)为由多根H型钢平台梁构成的矩形框架;
搁置牛腿(9),所述搁置牛腿(9)为可伸缩的钢制构件;
牛腿顶推油缸(10),所述牛腿顶推油缸(10)为可水平伸缩的作动装置,所述搁置牛腿(9)的后端与所述牛腿顶推油缸(10)连接;
牛腿固定靴(12),所述牛腿固定靴(12)为中部留孔的靴状钢制构件,固定在平台框架(8)的侧边位置,搁置牛腿(9)穿过牛腿固定靴(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毅敏徐磊沈阳王小安史秀军翟信哲王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