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琪专利>正文

一种通过使磁微粒往复运动来分离磁微粒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392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7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过使磁微粒往复运动来分离磁微粒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能够被磁微粒管状通路,管状通路包括入口和出口,入口能够与容纳包含磁微粒的溶液的第一容器对接,出口能够与接收磁微粒的第二容器对接;第一磁场施加单元,施加磁场以形成管状通路轴向上的第一磁力,而将磁微粒从溶液中吸出,并经入口吸入管状通路;第二磁场施加单元,施加磁场以在管状通路轴向上至少部分通路两端产生交错变化的第二磁力,而使磁微粒在该至少部分通路轴向往复运动;第三磁场施加单元,施加磁场以形成管状通路轴向上的第三磁力,而使磁微粒沿轴向流穿至出口,以排出到第二容器。由此快速从溶液中分离出磁微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使磁微粒往复运动来分离磁微粒的装置
本申请涉及磁微粒分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使磁微粒往复运动来分离磁微粒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大量使用或出现的酶联免疫技术、化学发光技术、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和质谱检测技术,虽然能够进行批量检测,但是需要将磁性纳米微球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或其他目标捕获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经过繁琐的洗涤过程,使检测效率得不到有效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过使磁微粒往复运动来分离磁微粒的装置。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离磁微粒的装置,包括:能够被磁微粒穿流的管状通路,管状通路包括入口和出口,入口能够与容纳包含磁微粒的溶液的第一容器对接,出口能够与接收磁微粒的第二容器对接;第一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施加磁场以形成管状通路轴向上的第一磁力,其中,第一磁力能够将磁微粒从溶液中吸出,并经入口吸入管状通路;第二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施加磁场以在管状通路轴向上至少部分通路两端产生交错变化的第二磁力,其中,第二磁力能够使磁微粒在该至少部分通路轴向往复运动;第三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施加磁场以形成管状通路轴向上的第三磁力,其中,第三磁力能够使磁微粒沿轴向流穿至出口,以排出到第二容器。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磁场施加单元位于管状通路的第一部分通路,第三磁场施加单元位于管状通路的第二部分通路,其中,第一部分通路与第二部分通路不重叠或至少部分重叠。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磁场施加单元作用的通路中至少部分呈竖直状。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第二或第三磁场施加单元包括感应线圈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设置为向感应线圈提供电流。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磁场施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感应线圈,其中,第一感应线圈设置在至少部分通路一侧,第二感应线圈设置在至少部分通路的另一侧;控制电路,设置为向第一和第二感应线圈提供周期直流电流,第一和第二感应线圈的周期直流电相差1/2个周期。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三磁场施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线圈,至少一个感应线圈位于管状通路上靠近出口的位置;控制电路,设置为向至少一个感应线圈提供电流以产生第三磁力。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感应线圈为沿管状通路轴向分布的多个感应线圈,其中,控制电路,设置为,从入口向出口的方向上,向多个感应线圈依次提供电流,以按照时序在多个感应线圈所在的位置产生磁力,使磁微粒沿轴向流穿至出口。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磁场施加单元为:至少两个感应线圈;第一控制电路,设置为向至少两个感应线圈提供第一电流以产生第一磁力;第二控制电路,设置为向至少两个感应线圈提供第二电流以产生第二磁力;以及第三控制电路,设置为向至少两个感应线圈提供第三电流以生产第三磁力。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两个感应线圈包括:在从入口向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感应线圈组,其中,第一控制电路设置为向第一感应线圈组提供第一电流;第二感应线圈组,其中,第二控制电路设置为向第二感应线圈组提供第二电流;第三感应线圈组,第三控制电路设置为向第三感应线圈组提供第三电流。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接收平台,设置为放置第二容器,其中接收平台设置有磁性元件,磁性元件设置为产生从第二容器开口向底部方向的磁力。在某些实施例中,管状通路上还设置有:洗液导管,与管状通路连通。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离磁微粒的装置,包括:能够被磁微粒穿流的管状通路,其中,管状通路包括入口和出口,入口能够与容纳包含磁微粒的溶液的第一容器对接,出口能够与接收磁微粒的第二容器对接,管状通路具有由多个S形或锯齿形构成的往返通路;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施加磁场以在管状通路轴向上多个位置形成磁力;其中,该磁力能够将磁微粒从溶液中吸出,并经入口吸入管状通路,并沿往返通路往复运动同时向出口穿流,以排出到第二容器。在某些实施例中,磁场施加单元包括:沿管状通路轴向分布的多个感应线圈;控制电路,设置为向多个感应线圈提供电流以产生磁场。在某些实施例中,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自入口到出口的方向,在管状通路上多个位置依次施加磁场,以按照时序在该多个位置产生磁场。在某些实施例中,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自入口到出口的方向,向多个感应线圈依次提供电流,以按照时序在该多个感性线圈对应的位置产生磁场。在某些实施例中,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使磁力自入口向出口至少部分呈增大趋势。在某些实施例中,往返通路的感应线圈设置在弯折区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案,在能够被磁微粒穿流的管状通路上施加磁场,形成管状通路轴向上的磁力,通过该磁力将磁微粒从反应杯等第一容器中的溶液中吸出,并经入口吸入管状通路,沿管状通路往复运动后穿流至排出口并从出口排出到第二容器,从而实现磁微粒与溶液的分离。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离磁微粒的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2d为实施例1的往返通道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往复运动的轨迹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离磁微粒的装置实施例1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往复运动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离磁微粒的装置实施例2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2的第二磁场施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2的第三磁场施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离磁微粒的装置实施例2的另一硬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离磁微粒的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离磁微粒的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离磁微粒的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三;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离磁微粒的方法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呈交错变化的正弦/余弦直流电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呈交错变化的锯齿形直流电的示意图;以及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呈交错变化的矩形脉冲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磁微粒”也可以叫做磁性微球或磁珠。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中溶液中的磁微粒不仅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使磁微粒往复运动来分离磁微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能够被磁微粒穿流的管状通路,所述管状通路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能够与容纳包含磁微粒的溶液的第一容器对接,所述出口能够与接收所述磁微粒的第二容器对接;/n第一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施加磁场以形成所述管状通路轴向上的第一磁力,其中,所述第一磁力能够将所述磁微粒从所述溶液中吸出,并经所述入口吸入所述管状通路;/n第二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施加磁场以在所述管状通路轴向上至少部分通路的两端产生交错变化的第二磁力,其中,所述第二磁力能够使所述磁微粒在所述至少部分通路轴向往复运动;/n第三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施加磁场以形成所述管状通路轴向上的第三磁力,其中,所述第三磁力能够使所述磁微粒沿轴向流穿至所述出口,以排出到所述第二容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使磁微粒往复运动来分离磁微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被磁微粒穿流的管状通路,所述管状通路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能够与容纳包含磁微粒的溶液的第一容器对接,所述出口能够与接收所述磁微粒的第二容器对接;
第一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施加磁场以形成所述管状通路轴向上的第一磁力,其中,所述第一磁力能够将所述磁微粒从所述溶液中吸出,并经所述入口吸入所述管状通路;
第二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施加磁场以在所述管状通路轴向上至少部分通路的两端产生交错变化的第二磁力,其中,所述第二磁力能够使所述磁微粒在所述至少部分通路轴向往复运动;
第三磁场施加单元,设置为施加磁场以形成所述管状通路轴向上的第三磁力,其中,所述第三磁力能够使所述磁微粒沿轴向流穿至所述出口,以排出到所述第二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场施加单元位于所述管状通路的第一部分通路,所述第三磁场施加单元位于所述管状通路的第二部分通路,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通路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路不重叠或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场施加单元作用的通路中至少部分呈竖直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磁场施加单元包括感应线圈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设置为向所述感应线圈提供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场施加单元包括:
至少两个感应线圈,其中,第一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至少部分通路一侧,第二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至少部分通路的另一侧;
控制电路,设置为向所述第一和第二感应线圈提供周期直流电流,所述第一和第二感应线圈的周期直流电相差1/2个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场施加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感应线圈,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位于所述管状通路上靠近所述出口的位置;
控制电路,设置为向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提供电流以产生第三磁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为沿所述管状通路轴向分布的多个感应线圈,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设置为,从所述入口向所述出口的方向上,向所述多个感应线圈依次提供电流,以按照时序在所述多个感应线圈所在的位置产生磁力,使所述磁微粒沿轴向流穿至所述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磁场施加单元为:
至少两个感应线圈;
第一控制电路,设置为向所述至少两个感应线圈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陈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