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024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包括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智能疼痛医护端、智能疼痛患者端、智能疼痛网关、电子镇痛泵模块、生命体征监护模块及胎心监护模块,智能疼痛医护端和智能疼痛患者端均与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通过无线通讯相连接;有益效果:该系统利用智能疼痛网关,能够实现患者app‑设备‑医院服务器的三方交互,结合人工智能服务和消息推送服务,对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可视化质控报表生成,并提供智能控制算法对远程镇痛泵进行参数调节,还给出了医患聊天、聊天机器人服务等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疼痛反馈手段、为医院提供更为灵活的疼痛管理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疼痛管理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患者的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在临床上已得到高度重视。不仅给病患带来了生理上的折磨,还带来了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同时也加重了医生的负担。在许多的典型场景中,现代医学都提出了缓解疼痛的方案。无痛分娩通过给产妇提供镇痛泵药物注射,来缓解分娩带来的疼痛,然而现有的镇痛泵缺乏足够的反馈机制,如给药的浓度、给药情况、设备的实时信息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情况等不能及时被医生掌握,使得医生在分娩过程中无法准确掌握患者综合生理状况,救治的时效性较差。术后疼痛不仅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负担,还可能会使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心肺功能、凝血功能、内分泌代谢等出现异常,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从伦理及人道主义角度考虑,应倡导积极而有效的术后镇痛,缓解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而术后镇痛能改善这类情况,它能够消除或减轻疼痛带来的焦虑、恐惧、失眠,有助于康复,同时减少各种并发症。资料显示,术后镇痛核心环节在于患者的反馈和患者生理状态的监护,患者的疼痛评估反馈是术后镇痛给药的重要意见,医师往往依据患者对自身疼痛的评估或者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给药判断,同时还需要经常巡视患者病房来记录患者的镇静程度、心血管和呼吸参数等生理状况,是否有药物副作用等等,这给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一些不便。现有技术方案一人先医疗-分娩镇痛智能管理系统在分娩镇痛智能管理平台中,医护人员能通过平台现场或远程查看产妇镇痛参数、母婴体征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干预,保障产妇安全、无痛、舒适地度过整个围产期。其系统模块及功能主要为:1)分娩镇痛信息管理模块:用于记录产妇的基本个人信息如身高、体重、姓名、住院号等,以及监护胎心情况。2)产时记录评价管理模块:用于记录产妇生产时的生理状况及胎儿健康状况。3)事件管理模块:用于生成产妇生产时的各项生理异常事件记录。4)用药管理模块:用于生成产妇常用药物记录。5)评价管理模块:用于生成产妇分娩疼痛状态的信息记录单,如记录VAS评分、Bromage评分等疼痛指标。6)实时监控模块:用于进行胎心生理状况可视化图表生成。现有技术方案二爱朋iPainfreeTM管理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疼痛管理系统客户端兼容电脑、手机APP等平台,主要实现辅助分担看护病人,让即便脱离视野的病人仍在监护之下。以直接的方式记录术后镇痛信息,以快速的方式获知病人的安全信息。其系统模块及主要功能为:1)综合疼痛评估模块:根据用户填写的疼痛信息记录单输入到模块中进行相应公式换算,生成综合疼痛指标输出到疼痛信息记录单。2)无线实时多屏PCA监测模块:将各个病房采集的患者PCA数据同步显示在中央监控大屏中,实时监测多个患者的镇痛泵使用情况。3)疼痛信息管理模块:生成并存储患者的疼痛信息记录单,并提供查询、删除等功能。4)分院质控管理模块:整合多个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的疼痛记录情况,对疼痛信息按照不同粒度指标进行统计,形成医院患者质控记录单。5)患者疼痛教育模块:在APP中设置术后疼痛恢复指导片段,辅助患者进行术后的疼痛康复。现有技术方案三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镇痛泵系统:通常由一台无线镇痛泵、一台基站和一台监测台组成,也可由若干台无线镇痛泵、基站和监测台组成,如图6所示。无线镇痛泵为数据发射源,基站负责传递数据,通过RS232串口将接收到的数据上传至监测台进行相应处理。监测台作为信息处理的无线镇痛管理系统,其系统模块及功能主要为:1)个人信息模块:监测台通过分析无线镇痛泵上传的信息,根据住院号对其进行归类,即每一个住院号在监测台界面上对应一个对话框,每个对话框生成详细个人信息。2)报警模块:根据无线镇痛泵上传数据记录当前住院号对应病人使用无线镇痛泵的明细记录(包括报警记录和操作记录)和当前无线镇痛泵运行状态(包括参数、住院号、病区床号、无线镇痛泵编号等),并进行实时监控,报警时系统响铃提醒。3)信息查询统计模块:根据患者住院号进行相应报警信息、操作信息的查询或统计。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目前系统只是进行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分析,缺乏控制功能。2、患者无法反馈疼痛情况,副作用情况,医生无法实时了解患者疼痛情况。3、目前系统没有智能控制功能,只能患者手动通过镇痛泵按键控制给药。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包括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智能疼痛医护端、智能疼痛患者端、智能疼痛网关、电子镇痛泵模块、生命体征监护模块及胎心监护模块,智能疼痛医护端和智能疼痛患者端均与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通过无线通讯相连接,电子镇痛泵模块和生命体征监护模块及胎心监护模块均通过智能疼痛网关与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相连接;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包括业务接口服务模块、人工智能服务模块、消息服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及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模块,消息服务模块与数据存储模块相连接;智能疼痛患者端用于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互动,智能疼痛医护端用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反馈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控制,消息服务模块用于提供实时消息推送、接收和广播功能,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储存患者疼痛信息、副作用信息反馈及设备采集的数据。进一步的,业务接口服务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及数据管理模块,业务接口服务模块用于实现患者、医师端应用上下行数据交互,通过接收并处理来自用户的请求,并进行数据库相关事务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进一步的,人工智能服务模块包括AI聊天机器人模块、智能控制算法模块及统计分析模块;AI聊天机器人模块为基于第三方聊天机器人引擎的AI聊天机器人,智能控制算法模块和统计分析模块为基于麻醉专家建议进行设计的智能控制算法,以实现远程控制镇痛泵各项参数、基于患者疼痛信息、副作用信息反馈及设备采集数据实现大数据质控统计分析功能。进一步的,为了使数据传输更加快捷与安全,无线通讯包括WIFI和无线电信号。进一步的,为了使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和智能疼痛医护端及智能疼痛患者端的应用更加丰富,方便使用,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和智能疼痛医护端及智能疼痛患者端的应用为APP、小程序或WEB中的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疼痛管理方法,该智能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设备管理方法和用户管理方法。其中,设备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备绑定与注册:S101、首先将设备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连接到智能疼痛网关;S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1)、智能疼痛医护端(2)、智能疼痛患者端(3)、智能疼痛网关(4)、电子镇痛泵模块(5)、生命体征监护模块(6)及胎心监护模块(7),所述智能疼痛医护端(2)和所述智能疼痛患者端(3)均与所述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1)通过无线通讯相连接,所述电子镇痛泵模块(5)和所述生命体征监护模块(6)及所述胎心监护模块(7)均通过所述智能疼痛网关(4)与所述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1)相连接;/n其中,所述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1)包括业务接口服务模块(8)、人工智能服务模块(9)、消息服务模块(10)、数据存储模块(11)及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模块(12),所述消息服务模块(10)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11)相连接;/n其中,所述智能疼痛患者端(3)用于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互动,所述智能疼痛医护端(2)用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反馈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控制,所述消息服务模块(10)用于提供实时消息推送、接收和广播功能,所述数据存储模块(11)用于储存患者疼痛信息、副作用信息反馈及设备采集的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1)、智能疼痛医护端(2)、智能疼痛患者端(3)、智能疼痛网关(4)、电子镇痛泵模块(5)、生命体征监护模块(6)及胎心监护模块(7),所述智能疼痛医护端(2)和所述智能疼痛患者端(3)均与所述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1)通过无线通讯相连接,所述电子镇痛泵模块(5)和所述生命体征监护模块(6)及所述胎心监护模块(7)均通过所述智能疼痛网关(4)与所述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1)相连接;
其中,所述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1)包括业务接口服务模块(8)、人工智能服务模块(9)、消息服务模块(10)、数据存储模块(11)及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模块(12),所述消息服务模块(10)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11)相连接;
其中,所述智能疼痛患者端(3)用于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互动,所述智能疼痛医护端(2)用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反馈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控制,所述消息服务模块(10)用于提供实时消息推送、接收和广播功能,所述数据存储模块(11)用于储存患者疼痛信息、副作用信息反馈及设备采集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接口服务模块(8)包括用户管理模块(801)、设备管理模块(802)及数据管理模块(803),所述业务接口服务模块(8)用于实现患者、医师端应用上下行数据交互,通过接收并处理来自用户的请求,并进行数据库相关事务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智能服务模块(9)包括AI聊天机器人模块(901)、智能控制算法模块(902)及统计分析模块(903);
其中,所述AI聊天机器人模块(901)为基于第三方聊天机器人引擎的AI聊天机器人,所述智能控制算法模块(902)和所述统计分析模块(903)为基于麻醉专家建议进行设计的智能控制算法,以实现远程控制镇痛泵各项参数、基于患者疼痛信息、副作用信息反馈及设备采集数据实现大数据质控统计分析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包括WIFI和无线电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1)和所述智能疼痛医护端(2)及所述智能疼痛患者端(3)的应用为APP、小程序或WEB中的一种。


6.一种智能疼痛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疼痛管理系统的应用,该方法包括设备管理方法和用户管理方法。
其中,设备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备绑定与注册:
S101、首先将设备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连接到所述智能疼痛网关(4);
S102、由所述智能疼痛网关(4)发送注册信息到所述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1);
S103、在所述智能疼痛管理系统服务终端(1)注册设备信息后进行统一的设备管理;
S2:数据采集与实时传输:
S201、所述电子镇痛泵模块(5)和所述生命体征监护模块(6)及所述胎心监护模块(7)实时采集患者的各项生理数据、设备数据并封装成统一的格式,将数据以无线传输形式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涛黄晓雷袁学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前海澳威智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