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辰雷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反恐防爆交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217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反恐防爆交叉,包括主杆、固定连接在主杆后端的弧形叉,所述主杆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呈上下两端外表面为水平面的圆柱形状,所述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均凸出有若干组等距排布的防滑齿条,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套有握持套,所述握持套为一侧开设有缺口的圆筒形状,所述握持套的内壁对应防滑齿条处开设有配合槽,所述连接杆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前端活动设置有握持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反恐防爆交叉,通过设置有握持套与握持把手,对于双手的握持部分均能调节,使用效果好,通过设置有透明防护板,不影响在使用时观察前方,同时有效阻挡暴徒丢出的物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反恐防爆交叉
本技术涉及防爆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反恐防爆交叉。
技术介绍
反恐防爆交叉是一种防暴工具,为制止暴力而设计制作,常有弧形杆与直杆相互连接构成,使用过程中将弧形杆部对准暴徒腰部靠上部分,推挤后将暴徒限制在墙面等建筑表面,起到反恐防暴的作用,而杆体表面较为光滑,握持时容易滑动,最底端处常设有握持把手,但握持角度无法灵活调节,整体来说,握持效果不够理想,其次,无法阻挡暴徒丢出的危险物品,安全程度不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反恐防爆交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反恐防爆交叉,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反恐防爆交叉,包括主杆、固定连接在主杆后端的弧形叉,所述主杆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呈上下两端外表面为水平面的圆柱形状,所述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均凸出有若干组等距排布的防滑齿条,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套有握持套,所述握持套为一侧开设有缺口的圆筒形状,所述握持套的内壁对应防滑齿条处开设有配合槽,所述连接杆的前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反恐防爆交叉,包括主杆(1)、固定连接在主杆(1)后端的弧形叉(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呈上下两端外表面为水平面的圆柱形状,所述连接杆(3)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均凸出有若干组等距排布的防滑齿条(6),所述连接杆(3)的外表面套有握持套(4),所述握持套(4)为一侧开设有缺口的圆筒形状,所述握持套(4)的内壁对应防滑齿条(6)处开设有配合槽(5),所述连接杆(3)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的前端活动设置有握持把手(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反恐防爆交叉,包括主杆(1)、固定连接在主杆(1)后端的弧形叉(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呈上下两端外表面为水平面的圆柱形状,所述连接杆(3)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均凸出有若干组等距排布的防滑齿条(6),所述连接杆(3)的外表面套有握持套(4),所述握持套(4)为一侧开设有缺口的圆筒形状,所述握持套(4)的内壁对应防滑齿条(6)处开设有配合槽(5),所述连接杆(3)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的前端活动设置有握持把手(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反恐防爆交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把手(8)的后端外表面依次设置有相互固定连接的限位齿柱(11)、插入柱(12)与限位盘(13),所述连接柱(7)的前端外表面贯穿开设有齿口(10),所述连接柱(7)的内侧开设有与齿口(10)相连通的活动槽(9),所述限位盘(13)滑动插入活动槽(9)的内侧,所述限位齿柱(11)滑动嵌入齿口(10)的内侧,所述握持把手(8)与连接柱(7)之间通过限位齿柱(11)、插入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辰雷
申请(专利权)人:姜辰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