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温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10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安全温控面板,涉及温控面板技术领域。温控面板内置温控器,温控面板的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外凸体,外凸体向内凹陷开设导向槽,弹性元件放置在导向槽内部,温控器上的动接线端子安装在导向槽中,动接线端子的内侧与弹性元件的一侧抵接、外侧凸出于外凸体,温控面板的内侧向内凹陷开设槽口,在槽口内部放置铁磁件,小盖板嵌入式固定安装在槽口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技术效果,对应于暗盒接体上的预埋铁板,采用磁吸的方式安装温控面板,动接线端子可沿导向槽发生移动,使动接线端子与暗盒接体上的静接线端子能够实现良好接触,安装时无需人工接线,提高操作安全性;温控面板安装时,外凸体可以起到定位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温控面板
本技术涉及温控面板
,具体为一种安全温控面板。
技术介绍
温控面板就是指温控器。人们通常把中央空调系统及地暖采暖系统中控制调节温度的温度控制器称为温控面板;该类控制面板主要用于调节室内温度,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来自动调节室温,使之达到舒适的温度。温控面板直接安装在墙壁上预留的暗盒中,将引入暗盒内的外部电线与温控面板内的温控器连接,安装时,需要将暗盒内的外部电线的线端拉出与温控器上的接线端子连接,然后将温控器固定在暗盒内,在此过程中因温控面板直接与暗盒内的220V的电线相连,现场安装人员直接将电线连接至温控面板上的端子上,具有安全隐患;此外,温控面板的安装方式多采用螺钉安装,安装过松易发生脱落,安装过紧会对温控面板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温控面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温控面板,温控面板内置温控器,温控面板的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外凸体,外凸体向内凹陷开设导向槽,弹性元件放置在导向槽内部,温控器上的动接线端子安装在导向槽中,动接线端子的内侧与弹性元件的一侧抵接、外侧凸出于外凸体,导向槽的内径大于动接线端子的外径,弹性元件远离动接线端子的一侧抵接在导向槽的内壁上,温控面板的内侧向内凹陷开设槽口,槽口位于外凸体的周边,在槽口内部放置铁磁件,小盖板嵌入式固定安装在槽口上。进一步,温控面板安装在暗盒接体内,暗盒接体向内开有内凹区,内凹区的内侧壁面为第三面,静接线端子安装在第三面所在的内壁上,在暗盒接体上、内凹区的周边内设预埋铁板,外凸体的形状、尺寸与内凹区的形状、尺寸对应相同,槽口的位置与预埋铁板的位置相对应,导向槽的内径大于静接线端子的外径。进一步,弹性元件是弹簧。进一步,在温控面板上开设四个槽口。进一步,小盖板的外侧面与温控面板的第一面平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技术效果,在温控面板的内侧设置铁磁件,对应于暗盒接体上的预埋铁板,采用磁吸的方式安装温控面板,更好的保护温控面板;温控面板内温控器的动接线端子可沿导向槽发生移动,使动接线端子与暗盒接体上的静接线端子能够实现良好接触,安装时无需人工接线,提高操作安全性;温控面板安装时,外凸体可以起到定位作用,安装操作更便捷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安全温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安全温控面板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温控面板,2、暗盒接体,101、外凸体,102、第一面,103、动接线端子,104、弹性元件,105、槽口,106、铁磁件,107、小盖板,108、第二面,109、导向槽,201、内凹区,202、第三面,203、静接线端子,204、预埋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结合图1-3,图1中有一处未画弹簧是为了清晰呈现出导向槽109,图1中有一处未画出铁磁件106是为了清晰呈现出槽口105的截面形状特点。一种安全温控面板,温控面板1内置温控器,温控面板1的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外凸体101,外凸体101向内凹陷开设导向槽109,弹性元件104放置在导向槽109内部,温控器上的动接线端子103安装在导向槽109中、动接线端子103的内侧与弹性元件104的一侧抵接、动接线端子103的外侧凸出于外凸体101的第二面108,导向槽109的内径大于动接线端子103的外径,弹性元件104远离动接线端子103的一侧抵接在导向槽109的内壁上,温控面板1的内侧向内凹陷开设槽口105,槽口105位于外凸体101的周边,在槽口105内部放置铁磁件106,小盖板107嵌入式固定安装在槽口105上。弹性元件104是弹簧,在每个导向槽109内部都放置弹性元件104;图1中有一处未画弹簧是为了清晰呈现出导向槽109。在温控面板1上开设四个槽口105,在每个槽口105中都放置铁磁件106;图1中有一处未画出铁磁件106是为了清晰呈现出槽口105的截面形状,槽口105分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放置铁磁件106,另一部分安装小盖板107,小盖板107是嵌入式安装的,小盖板107的外侧面与温控面板1的第一面102平齐。温控面板1安装在暗盒接体2内,暗盒接体2向内开有内凹区201,内凹区201的内侧壁面为第三面202,静接线端子203安装在第三面202所在的内壁上,在暗盒接体2上、内凹区201的周边内设预埋铁板204,外凸体101的形状、尺寸与内凹区201的形状、尺寸对应相同,槽口105的位置与预埋铁板204的位置相对应,导向槽109的内径大于静接线端子203的外径。在温控面板1的内侧设置铁磁件106,对应于暗盒接体2上的预埋铁板204,采用磁吸的方式安装温控面板,温控面板1内温控器的动接线端子103可沿导向槽109发生移动,弹性元件104收缩时形成反作用力,使动接线端子103与暗盒接体2上的静接线端子203能够实现良好接触,安装时无需人工接线,提高操作安全性;温控面板1安装时,外凸体101可以起到定位作用。关于“内侧”、“外侧”:对于温控面板1来说,温控面板1的显示面为“外侧”,安装时与暗盒接体2连接的一侧是“内侧”;对于暗盒接体2来说,相对远离温控面板1的位置为“内侧”;关于“向内”、“向外”是相对于所描述的部件本身来说的,“向内”是指向部件本身的方向,“向外”是指向离开部件本身的方向;比如,“温控面板1的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外凸体101”理解为,图1中的温控面板1的第一面102的一侧上向着离开温控面板1的方向凸出形成外凸体101。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技术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温控面板,温控面板(1)内置温控器,其特征在于,/n温控面板(1)的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外凸体(101),外凸体(101)向内凹陷开设导向槽(109),弹性元件(104)放置在导向槽(109)内部,温控器上的动接线端子(103)安装在导向槽(109)中,动接线端子(103)的内侧与弹性元件(104)的一侧抵接、外侧凸出于外凸体(101),导向槽(109)的内径大于动接线端子(103)的外径,弹性元件(104)远离动接线端子(103)的一侧抵接在导向槽(109)的内壁上,/n温控面板(1)的内侧向内凹陷开设槽口(105),槽口(105)位于外凸体(101)的周边,在槽口(105)内部放置铁磁件(106),小盖板(107)嵌入式固定安装在槽口(10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温控面板,温控面板(1)内置温控器,其特征在于,
温控面板(1)的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外凸体(101),外凸体(101)向内凹陷开设导向槽(109),弹性元件(104)放置在导向槽(109)内部,温控器上的动接线端子(103)安装在导向槽(109)中,动接线端子(103)的内侧与弹性元件(104)的一侧抵接、外侧凸出于外凸体(101),导向槽(109)的内径大于动接线端子(103)的外径,弹性元件(104)远离动接线端子(103)的一侧抵接在导向槽(109)的内壁上,
温控面板(1)的内侧向内凹陷开设槽口(105),槽口(105)位于外凸体(101)的周边,在槽口(105)内部放置铁磁件(106),小盖板(107)嵌入式固定安装在槽口(10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温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温控面板(1)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凡雷蒋广泉代凯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海德瑞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