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学习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9833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学习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系统,涉及计算机设计技术领域。三维建模方法包括:采集用户在交互界面输入的需求信息;将所述需求信息与预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若干设计资料进行匹配后选取与所述需求信息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所述设计资料并显示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实时监测和记录用户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的修改过程;根据所述修改过程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进行更新并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三维建模方法能够提升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学习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学习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在长期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各企业大都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诀窍(Know-How),积累了大量的模型数据库。运用好这些标准和模型数据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和通用化率,降低开发成本,提升产品设计质量。目前这些设计标准和Know-How主要以文档形式存在,诸如设计手册、标准文档、问题库、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这些标准和Know-How,即便如此仍难保证设计的产品完全符合要求,特别是对于设计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更容易忽略标准和经验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设计的产品存在缺陷,后续反复进行设计变更影响项目开发周期,更严重者造成缺陷产品流入市场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另外,在工业设计领域普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类设计软件完成三维模型的创建。目前这些CAD软件均属于通用型设计软件无法与企业积累的大量历史模型数据进行深度交互,虽然一些大型的CAD软件具备知识工程模块,用户可以通过知识工程模块提前搭建参数化模型,后续设计过程中通过调用参数化模型,进行简单的参数更新即可快速完成零件设计,而无需从无到有重新设计。一些企业也已经积累了一部分自己的参数化模型库,如螺栓、垫片以及部分企业标准件等供设计人员进行调用,提高了一部分效率。但这仅局限于对少量简单零件模型数据的查找、调用、修改,如果有成百上千种复杂零件模型数据,则设计人员查找、调用仍旧是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的自学习的三维建模方法。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设计模式由传统单机变为联网模式的三维建模方法。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的自学习的三维建模系统。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学习的三维建模方法,包括:采集用户在交互界面输入的需求信息;将所述需求信息与预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若干设计资料进行匹配后选取与所述需求信息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所述设计资料并显示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实时监测和记录用户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的修改过程;根据所述修改过程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进行更新并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可选的,实时监测和记录用户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的修改过程之后还包括:依据模糊聚类算法将修改过程中涉及的操作指令进行分类。可选的,根据所述修改过程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进行更新并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包括:对分类后的所述操作指令进行关重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从所述操作指令中选取有效特征数据;将所述有效特征数据通过模型训练形成标准模型数据;将所述标准模型数据进行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可选的,根据所述修改过程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进行更新并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还包括:基于所述数据库中的标准、技术诀窍和模型数据对分类后的所述操作指令进行关重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从所述操作指令中选取有效特征数据;根据基于标准、技术诀窍和模型数据形成的专家模型数据框架将所述有效特征数据训练形成标准模型数据;将所述标准模型数据进行不同软件系统的参数化构建形成满足不同软件系统格式要求的参数化模型。可选的,依据模糊聚类算法将修改过程中涉及的操作指令进行分类之前还包括:实时监控和记录用户调用的软件系统中的API及工具指令和服务器中的历史模型数据、标准及技术诀窍。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学习的三维建模系统,包括: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在交互界面输入的需求信息;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需求信息与预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若干设计资料进行匹配后选取与所述需求信息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所述设计资料并显示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监控单元,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用户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的修改过程;自学习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修改过程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进行更新并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可选的,所述监控单元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模糊聚类算法将修改过程中涉及的操作指令进行分类。可选的,所述自学习单元还用于:对分类后的所述操作指令进行关重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从所述操作指令中选取有效特征数据;将所述有效特征数据通过模型训练形成标准模型数据;将所述标准模型数据进行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可选的,所述自学习单元包括:特征筛选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库中的标准、技术诀窍和模型数据对分类后的所述操作指令进行关重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从所述操作指令中选取有效特征数据;模型训练模块,用于根据基于标准、技术诀窍和模型数据形成的专家模型数据框架将所述有效特征数据训练形成标准模型数据;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将所述标准模型数据进行不同软件系统的参数化构建形成满足不同软件系统格式要求的参数化模型。可选的,所述监控单元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时监控和记录用户调用了软件系统中的API及工具指令和服务器中的历史模型数据、标准及技术诀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三维建模方法,首先采集用户在交互界面输入的需求信息,根据用户在交互界面中的操作得到其需求信息,数据库中预存储有若干设计资料,这些设计资料按照既定规则和算法进行存储,然后将需求信息与若干的设计资料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选取与需求信息相关的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并将选取的设计资料显示出,以供用户使用,用户只需在选取的设计资料上进行二次建模及修改,而不需要单独重新设计。进一步地,监控和记录用户的二次建模和修改,根据修改过程对选取的设计资料进行更新,并且将更新后的设计资料进行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以供用户后续使用。经过上述步骤的反复自学习,使得用户每次需要二次建模和修改的工作越来越少,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设计的成熟度和模块化程度越来越高,有效提升了用户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并且使得企业的经验数据被很好的传承。进一步地,用户通过统一的交互界面(可以为web网页或app界面)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交互,数据库中存储的若干设计资料可以供用户随时使用,用户对选定的设计资料的二次建模和修改又被存储到数据库中,使得设计模式由传统单机变为联网模式。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学习的三维建模方法的流程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学习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采集用户在交互界面输入的需求信息;/n将所述需求信息与预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若干设计资料进行匹配后选取与所述需求信息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所述设计资料并显示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n实时监测和记录用户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的修改过程;/n根据所述修改过程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进行更新并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学习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用户在交互界面输入的需求信息;
将所述需求信息与预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若干设计资料进行匹配后选取与所述需求信息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所述设计资料并显示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
实时监测和记录用户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的修改过程;
根据所述修改过程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进行更新并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用户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的修改过程之后还包括:
依据模糊聚类算法将修改过程中涉及的操作指令进行分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修改过程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进行更新并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包括:
对分类后的所述操作指令进行关重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从所述操作指令中选取有效特征数据;
将所述有效特征数据通过模型训练形成标准模型数据;
将所述标准模型数据进行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修改过程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设计资料进行更新并参数化构建形成参数化模型还包括:
基于所述数据库中的标准、技术诀窍和模型数据对分类后的所述操作指令进行关重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从所述操作指令中选取有效特征数据;
根据基于标准、技术诀窍和模型数据形成的专家模型数据框架将所述有效特征数据训练形成标准模型数据;
将所述标准模型数据进行不同软件系统的参数化构建形成满足不同软件系统格式要求的参数化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模糊聚类算法将修改过程中涉及的操作指令进行分类之前还包括:
实时监控和记录用户调用的软件系统中的API及工具指令和服务器中的历史模型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哲哲丁华于兴林何洪岩冯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