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域工程物探设备,提出一种适用于水域地震映象法或其他的水域地震方法进行的工程物探勘察震源装置。水域工程物探中的地震映象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水域工程物探新方法,可以高效、快速、廉价地解决许多水上钻探难以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但其震源是个难题。我们知道,在水域进行地震勘探时,先在水中激发短脉冲应力波,应力波通过水体向水下地层传播,然后在不同地层界面产生反射。通过设在水中的接收传感器来接收反射波信息而达到分辨地层的目的,对于水域工程物探勘察而言,产生的应力波需要有以下几个指标1.为了使应力波有较大的穿透能力,频率范围应在500-1000Hz。2.振动波余振要小,一般在1.5-2个子波。3.能量要大,至少要达到2000焦耳以上。以往水上地震法采用的炸药振源、子弹振源、电火花振源和气枪震源对勘察十几米到几十米深度甚至浅至几米深度不适用,因为这些振源能量虽大,但有气泡效应,噪声掩盖了几十毫秒以内的主要有用信号,且有些设备庞大,工程中难以使用;另有一些震源如声脉冲、超声波震源虽无气泡效应,但由于能量太小、频率太高,应力波难以穿透水下坚硬土层。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产生大能量宽频冲击应力波的方法,并设计出产生这种震源的装置。图一为该方法的原理在图一中1为容器壳体,用8-10mm厚钢板焊成约2.0m×1.0m×1.0m的容器,容器上部钢板用螺栓、橡胶垫圈与容器压密,使之不漏水。容器外形制成船型,以利于在水中勘探时减少水对其阻力。尼龙冲击头2在机械动力的带动下向喇叭状口3处锤垫4冲击,使之产生震动应力波,喇叭状口3起应力波传播定向作用。用不同材料的锤垫可以改变冲击 ...
【技术保护点】
水域工程物探地震法的震源,它的外壳是一个金属容器,容器底为喇叭形,应力波的产生靠机械动力带动尼龙棒或金属棒冲击容器底产生,冲击处有不同材料的锤垫,以改变冲击产生的应力波频率;金属容器是双层的、内部充以吸音材料(如发泡塑料)充填物,容器底贴上木板,容器内多余空间亦充填吸音材料,以消除余振和共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祯,李哲生,林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