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锁及应用该拉链锁的箱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611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链锁及应用该拉链锁的箱包,拉链锁包括基座、锁钩组件、转动件、密码锁装置、限位件和锁仁装置,转动件上具有止动部和传动部,密码锁装置包括密码轮和驱动件,驱动件上具有第一拨动部和搭接部,限位件上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锁仁装置上具有第二拨动部和止转部,基座上具有第三限位部,拉链锁具有开锁、半锁及全锁状态,用户转动锁仁装置,当第二拨动部转动至止转部抵接于第三限位部时,密码轮与驱动件脱离接触,转动件抵接于锁钩组件上,第二拨动部始终抵接于第二限位部上,搭接部与第一限位部相抵接,限制了驱动件移动,拉链锁处于全锁状态,使得无权使用者无法通过密码将拉链锁开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链锁及应用该拉链锁的箱包
本技术涉及锁具
,特别涉及一种拉链锁及应用该拉链锁的箱包。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行李箱包的普遍使用,使用者对箱包的要求越来越高。市面上,一般在箱包上安装有拉链锁,拉链锁包括拉链组件、锁仁装置和密码锁装置,锁钩组件和拉链头的扣接从而为箱包提供安全保障。通过锁仁装置与转动件或者密码锁装置与转动件的配合以开锁锁钩组件,然而该类型拉链锁中,当箱包远离用户或者在运输、储存之前,锁仁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密码如果保管不善,也会被无权使用者使用非法获取的密码将锁具进行开锁,安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拉链锁,所述拉链锁安全性能较高,给外出的人们带来方便和财物方面的安全。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的拉链锁的箱包。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拉链锁,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基座上具有供拉链头插入并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插孔;锁钩组件,所述锁钩组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拉链头与所述插孔配合;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内,所述转动件上具有止动部和传动部,所述止动部能够抵接于所述锁钩组件上并能够限制所述锁钩组件移动;密码锁装置,所述密码锁装置包括密码轮和能够与所述密码轮配合的驱动件,所述密码轮设置于所述基座内并延伸至基座外侧,所述驱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基座内,且所述驱动件能够相对所述基座移动,所述驱动件上具有第一拨动部和搭接部;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内,所述限位件上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搭接部配合;锁仁装置,所述锁仁装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锁仁装置上具有第二拨动部和止转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拨动部配合,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止转部配合的第三限位部,所述锁仁装置相对所述基座转动并与所述密码锁装置配合,使得拉链锁处于开锁、半锁和全锁状态;所述第一拨动部或者所述第二拨动部能够拨动所述传动部转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锁钩组件脱离接触,所述锁钩组件能够相对基座移动,拉链锁处于开锁状态;所述第二拨动部朝向所述限位件转动并与所述传动部分离,所述拉链锁仅能够通过所述密码轮和所述驱动件配合使得所述止动部与所述锁钩组件相抵接或者脱离接触,以限制或者解除所述锁钩组件的移动,拉链锁处于半锁状态;所述第二拨动部朝向所述限位件转动且能够始终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时,所述第二拨动部转动并能够拨动所述限位件背向所述密码轮移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抵接于所述搭接部上并带动所述驱动件背向所述密码轮移动,在所述第二拨动部转动至所述止转部抵接于所述第三限位部时,所述密码轮与所述驱动件脱离接触,所述转动件抵接于所述锁钩组件上以限制所述锁钩组件移动,拉链锁处于全锁状态。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拉链锁,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采用上述结构,拉链锁具有开锁、半锁及全锁状态;当箱包远离用户或者在运输、储存之前,用户转动锁仁装置,第二拨动部拨动第二限位部使得限位件背向密码轮移动,在限位件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限位部与搭接部相抵接,从而带动驱动件背向密码轮驱动,当第二拨动部转动至止转部抵接于第三限位部时,即锁仁装置停止转动,密码轮与驱动件脱离接触,转动件抵接于锁钩组件上,且由于第二拨动部始终抵接于第二限位部上,搭接部与第一限位部相抵接,进而限制了驱动件移动,此时,拉链锁处于全锁状态,使得无权使用者在无法转动锁仁装置的情况下,无法通过非法获取的密码将拉链锁进行开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上的凹槽,所述搭接部伸入至所述凹槽中。当限位件背向密码轮移动,搭接部搭接于凹槽的端面上,便于限位件带动驱动件背向密码轮移动,传动简单可靠,设计合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锁仁装置的一侧的凸块,所述凸块上具有与所述第二拨动部配合的弧形凹面,便于第二拨动部沿着弧形凹面转动并带动限位件背向密码轮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内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件上具有与所述限位板配合并能够限制所述限位件的移动距离的限位台阶。避免限位件移动过多,影响拉链锁结构的稳定性和合理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码轮上具有卡槽,所述驱动件上具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凸。当驱动件能够相对基座移动时,拨动密码轮至正确密码,卡凸嵌入卡槽内时,即驱动件通过第一拨动部拨动传动部转动,转动件与锁钩组件脱离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部上具有曲面,所述第一拨动部上具有与所述曲面配合的第一斜面,便于第一拨动部拨动传动部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钩组件包括锁钩件、推制和第四复位件,所述锁钩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内,所述推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伸入至所述基座内,所述推制抵接于或者连接于所述锁钩件上,所述第四复位件位于所述锁钩件和所述基座之间。当转动件解除对锁钩件移动,推动推制,锁钩件背向插孔移动,从而解锁所述锁钩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与所述锁钩件配合并能够顶出拉链头的顶出装置,便于用户解除拉链头和锁钩件的连接关系。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出装置为弹性板片,所述弹性板片上具有对应所述插孔且位于所述锁钩件的下方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倾斜设置。开锁时,锁钩件与拉链头脱离,在弹性臂的弹力的作用下将拉链头自动顶出,便于拉链锁开锁。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箱包,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拉链锁。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箱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箱包上安装有该拉链锁,拉链锁具有开锁、半锁及全锁状态;当箱包远离用户或者在运输、储存之前,用户转动锁仁装置,第二拨动部拨动第二限位部使得限位件背向密码轮移动,在限位件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限位部与搭接部相抵接,从而带动驱动件背向密码轮驱动,当第二拨动部转动至止转部抵接于第三限位部时,即锁仁装置停止转动,密码轮与驱动件脱离接触,转动件抵接于锁钩组件上,且由于第二拨动部始终抵接于第二限位部上,搭接部与第一限位部相抵接,进而限制了驱动件移动,此时,拉链锁处于全锁状态,使得无权使用者在无法转动锁仁装置的情况下,无法通过非法获取的密码将拉链锁进行开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拉链锁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拉链锁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拉链锁的全锁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A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拉链锁的半锁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拉链锁的开锁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基座10、插孔11、限位板12、第三限位部13;锁钩组件20、锁钩件21、移动部211、钩部212、推制22;转动件30、止动部31、传动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链锁,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0),所述基座(10)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基座(10)上具有供拉链头插入并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插孔(11);/n锁钩组件(20),所述锁钩组件(2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拉链头与所述插孔(11)配合;/n转动件(30),所述转动件(3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0)内,所述转动件(30)上具有止动部(31)和传动部(32),所述止动部(31)能够抵接于所述锁钩组件(20)上并能够限制所述锁钩组件(20)移动;/n密码锁装置(40),所述密码锁装置(40)包括密码轮(41)和能够与所述密码轮(41)配合的驱动件(42),所述密码轮(41)设置于所述基座(10)内并延伸至基座(10)外侧,所述驱动件(42)活动设置于所述基座(10)内,且所述驱动件(42)能够相对所述基座(10)移动,所述驱动件(42)上具有第一拨动部(421)和搭接部(422);/n限位件(50),所述限位件(5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0)内,所述限位件(50)上具有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所述第一限位部(51)与所述搭接部(422)配合;/n锁仁装置(60),所述锁仁装置(6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0)上,所述锁仁装置(60)上具有第二拨动部(61)和止转部(62),所述第二限位部(52)与所述第二拨动部(61)配合,所述基座(10) 上设置有与所述止转部(62)配合的第三限位部(13),所述锁仁装置(60)相对所述基座(10)转动并与所述密码锁装置(40)配合,使得拉链锁处于开锁、半锁和全锁状态;/n所述第一拨动部(421)或者所述第二拨动部(61)能够拨动所述传动部(32)转动,所述转动件(30)与所述锁钩组件(20)脱离接触,所述锁钩组件(20)能够相对基座(10)移动,拉链锁处于开锁状态;/n所述第二拨动部(61)朝向所述限位件(50)转动并与所述传动部(32)分离,所述拉链锁仅能够通过所述密码轮(41)和所述驱动件(42)配合使得所述止动部(31)与所述锁钩组件(20)相抵接或者脱离接触,以限制或者解除所述锁钩组件(20)的移动,拉链锁处于半锁状态;/n所述第二拨动部(61)朝向所述限位件(50)转动且能够始终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52)时,所述第二拨动部(61)转动并能够拨动所述限位件(50)背向所述密码轮(41)移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51)能够抵接于所述搭接部(422)上并带动所述驱动件(42)背向所述密码轮(41)移动,在所述第二拨动部(61)转动至所述止转部(62)抵接于所述第三限位部(13)时,所述密码轮(41)与所述驱动件(42)脱离接触,所述转动件(30)抵接于所述锁钩组件(20)上以限制所述锁钩组件(20)移动,拉链锁处于全锁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0),所述基座(10)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基座(10)上具有供拉链头插入并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插孔(11);
锁钩组件(20),所述锁钩组件(2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拉链头与所述插孔(11)配合;
转动件(30),所述转动件(3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0)内,所述转动件(30)上具有止动部(31)和传动部(32),所述止动部(31)能够抵接于所述锁钩组件(20)上并能够限制所述锁钩组件(20)移动;
密码锁装置(40),所述密码锁装置(40)包括密码轮(41)和能够与所述密码轮(41)配合的驱动件(42),所述密码轮(41)设置于所述基座(10)内并延伸至基座(10)外侧,所述驱动件(42)活动设置于所述基座(10)内,且所述驱动件(42)能够相对所述基座(10)移动,所述驱动件(42)上具有第一拨动部(421)和搭接部(422);
限位件(50),所述限位件(5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0)内,所述限位件(50)上具有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所述第一限位部(51)与所述搭接部(422)配合;
锁仁装置(60),所述锁仁装置(6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0)上,所述锁仁装置(60)上具有第二拨动部(61)和止转部(62),所述第二限位部(52)与所述第二拨动部(61)配合,所述基座(10)上设置有与所述止转部(62)配合的第三限位部(13),所述锁仁装置(60)相对所述基座(10)转动并与所述密码锁装置(40)配合,使得拉链锁处于开锁、半锁和全锁状态;
所述第一拨动部(421)或者所述第二拨动部(61)能够拨动所述传动部(32)转动,所述转动件(30)与所述锁钩组件(20)脱离接触,所述锁钩组件(20)能够相对基座(10)移动,拉链锁处于开锁状态;
所述第二拨动部(61)朝向所述限位件(50)转动并与所述传动部(32)分离,所述拉链锁仅能够通过所述密码轮(41)和所述驱动件(42)配合使得所述止动部(31)与所述锁钩组件(20)相抵接或者脱离接触,以限制或者解除所述锁钩组件(20)的移动,拉链锁处于半锁状态;
所述第二拨动部(61)朝向所述限位件(50)转动且能够始终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52)时,所述第二拨动部(61)转动并能够拨动所述限位件(50)背向所述密码轮(41)移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圣爵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可锁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