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57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A和底座B,所述底座A和底座B两侧的底部皆设置有辅助支撑板,所述辅助支撑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和底座A和底座B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支撑插杆,且支撑插杆贯穿底座A、底座B和辅助支撑板的内部,所述支撑插杆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B,且连接杆B延伸至支撑插杆的内部,所述连接杆B的底部设置有锥形齿轮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通过辅助支撑板、支撑插杆、锥形齿轮A、辅助支撑插杆A、连接杆A、辅助支撑插杆B、滑动杆、套管、锥形齿轮B、双向螺纹杆、内螺纹套块和连接杆B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该装置进行辅助支撑,可以防止该装置向两侧倾倒,导致的支撑不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支撑装置
,具体为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钢结构焊接以及使用的场合,经常需要对钢结构进行局部支撑,以维持其稳定、定位,便于调整,在工厂内部传统的做法是用废旧钢棒料焊接成简易的支撑件进行支撑;而现有的建筑钢结构支撑装置的这种做法,优点是废物重新利用,缺点是支撑件高度不可调整,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工作现场多变的情况,支撑也可以用升降小车来实现,但是升降小车一般体积较大,比较适合空间较大的场合,而面对局部空间小,需要在狭小空间内灵活调整的情况下就十分不方便,并且现有的建筑钢结构支撑装置,对钢结构进行辅助支撑,效果较差,可能会发装置向两侧倾倒的情况,进而导致支撑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A和底座B,所述底座A和底座B两侧的底部皆设置有辅助支撑板,所述辅助支撑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和底座A和底座B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A(1)和底座B(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A(1)和底座B(2)两侧的底部皆设置有辅助支撑板(8),所述辅助支撑板(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和底座A(1)和底座B(2)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支撑插杆(15),且支撑插杆(15)贯穿底座A(1)、底座B(2)和辅助支撑板(8)的内部,所述支撑插杆(15)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B(16),且连接杆B(16)延伸至支撑插杆(15)的内部,所述连接杆B(16)的底部设置有锥形齿轮A(14),所述支撑插杆(15)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双向螺纹杆(18),所述双向螺纹杆(18)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套设有锥形齿轮B(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A(1)和底座B(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A(1)和底座B(2)两侧的底部皆设置有辅助支撑板(8),所述辅助支撑板(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和底座A(1)和底座B(2)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支撑插杆(15),且支撑插杆(15)贯穿底座A(1)、底座B(2)和辅助支撑板(8)的内部,所述支撑插杆(15)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B(16),且连接杆B(16)延伸至支撑插杆(15)的内部,所述连接杆B(16)的底部设置有锥形齿轮A(14),所述支撑插杆(15)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双向螺纹杆(18),所述双向螺纹杆(18)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套设有锥形齿轮B(19),且锥形齿轮B(19)与锥形齿轮A(14)相互啮合,所述双向螺纹杆(18)外侧的两侧对称套设有内螺纹套块(17),两组所述内螺纹套块(17)的底部对称设置有辅助支撑插杆A(13),且辅助支撑插杆A(13)延伸至支撑插杆(15)的外部,所述辅助支撑插杆A(13)底部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A(12),所述连接杆A(12)的底部设置有套管(20),所述套管(20)的内部套设有滑动杆(21),且滑动杆(21)与支撑插杆(15)内部的两侧相互连接,所述底座A(1)和底座B(2)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铰接块A(3),两组所述铰接块A(3)正面的一端对称铰接有螺纹杆B(7),所述螺纹杆B(7)的外侧套设有内螺纹套管(9),所述内螺纹套管(9)内部的顶部套设有螺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媛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莱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