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辛宏亮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555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包括建筑体,所述建筑体的内腔放置有管状外壳,所述管状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口,所述管状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贯穿至管状外壳的内腔并通过轴承与管状外壳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顶盖底部的螺纹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当在取出预留装置时,首先借助工具将固定螺栓拧松,当支撑板不再受到限制时,此时转动螺纹杆带动螺纹套上下移动,从而拉动摆动杆向上翻转收起,拉动杆还是能够活动,不会产生阻碍,当支撑板不再紧贴建筑体的内壁后,则能够顺利的取出预留装置,方便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在建筑工程领域中,为了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常常会设置有预留孔,而为了防止预留孔堵塞,一般的方式是在预留孔内塞入木楔或者是其他的支撑物对预留孔进行阻隔,这样可以防止预留孔在使用前出现被堵塞的情况,但是由于预留孔在建筑受应力变化时容易变形,这样在预留孔内塞入的东西容易受到压缩,而在后期取出时非常的困难,甚至是变形到无法取出的样子,给施工人员造成麻烦,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具备方便取出的优点,解决了在建筑工程领域中,为了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常常会设置有预留孔,而为了防止预留孔堵塞,一般的方式是在预留孔内塞入木楔或者是其他的支撑物对预留孔进行阻隔,这样可以防止预留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包括建筑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体(1)的内腔放置有管状外壳(2),所述管状外壳(2)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口(3),所述管状外壳(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4),所述顶盖(4)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底端贯穿至管状外壳(2)的内腔并通过轴承与管状外壳(2)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顶盖(4)底部的螺纹套(6),所述螺纹套(6)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拉动杆(7),所述拉动杆(7)的表面开设有长圆孔(8),所述管状外壳(2)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动轴一(9),所述活动轴一(9)的前侧活动连接有摆动杆(10),所述拉动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包括建筑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体(1)的内腔放置有管状外壳(2),所述管状外壳(2)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口(3),所述管状外壳(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4),所述顶盖(4)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底端贯穿至管状外壳(2)的内腔并通过轴承与管状外壳(2)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顶盖(4)底部的螺纹套(6),所述螺纹套(6)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拉动杆(7),所述拉动杆(7)的表面开设有长圆孔(8),所述管状外壳(2)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动轴一(9),所述活动轴一(9)的前侧活动连接有摆动杆(10),所述拉动杆(7)远离螺纹套(6)的一端与摆动杆(10)活动连接,所述摆动杆(10)远离活动轴一(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1),所述安装架(1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支撑板(12),所述安装架(11)前侧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14),所述固定螺栓(14)的后端贯穿至支撑板(12)的内部,所述长圆孔(8)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轴二(13),所述活动轴二(13)靠近管状外壳(2)的一侧与管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辛宏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