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及电梯井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本技术涉及还涉及一种电梯井道。
技术介绍
传统的既有建筑在增设电梯时,通常是采用现场施工,通过起重机械将一截截的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吊起堆叠后,并在上下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之间烧焊固定连接,安装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安装工作效率低,作业危险系数大,现场烧焊造成火灾风险大,污染既有建筑周遭环境、噪声大,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等缺陷。本技术即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工艺简单的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纵向的钢柱,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之间设有横向的并将二者连接固定的钢梁,多个钢柱通过钢梁连接后围成井道单元,每个所述钢柱连接两个方向的钢梁,所述钢柱包括纵向的第一钢壁和第二钢壁,以及从侧面连接第一钢壁和第二钢壁的中间钢壁,所述第一钢壁、中间钢壁和第二钢壁围成一个开口型的中空结构,并在第一钢壁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纵向的钢柱(1),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之间设有横向的并将二者连接固定的钢梁(2),多个钢柱(1)通过钢梁(2)连接后围成井道单元(10),每个所述钢柱(1)连接两个方向的钢梁(2),所述钢柱(1)包括纵向的第一钢壁(101)和第二钢壁(107),以及从侧面连接第一钢壁(101)和第二钢壁(107)的中间钢壁(106),所述第一钢壁(101)、中间钢壁(106)和第二钢壁(107)围成一个开口型的中空结构,并在第一钢壁(101)和第二钢壁(107)之间具有能供手部从侧面伸入的侧开口(103),所述侧开口(103)朝向井道单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纵向的钢柱(1),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之间设有横向的并将二者连接固定的钢梁(2),多个钢柱(1)通过钢梁(2)连接后围成井道单元(10),每个所述钢柱(1)连接两个方向的钢梁(2),所述钢柱(1)包括纵向的第一钢壁(101)和第二钢壁(107),以及从侧面连接第一钢壁(101)和第二钢壁(107)的中间钢壁(106),所述第一钢壁(101)、中间钢壁(106)和第二钢壁(107)围成一个开口型的中空结构,并在第一钢壁(101)和第二钢壁(107)之间具有能供手部从侧面伸入的侧开口(103),所述侧开口(103)朝向井道单元(10)内侧,所述第一钢壁(101)和第二钢壁(107)分别面向两个方向的钢梁(2)并通过螺栓将第一钢壁(101)和第二钢壁(107)与对应的钢梁(2)连接固定,所述钢柱(1)的上下两端固定有位于钢柱(1)内侧的柱连接板(3),所述柱连接板(3)上设有上下贯通并供螺栓插入的第一连接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壁(101)和第二钢壁(107)上分别设有向对应的钢梁(2)一侧延伸的翼板(102),所述钢梁(2)和翼板(10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钢壁(101)、中间钢壁(106)、第二钢壁(107)和翼板(102)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采用钢板以一侧的翼板(102)为起始端而另一侧的翼板(102)为终止端折弯成型,并在折弯成型时在两个翼板(102)与第一钢壁(101)第二钢壁(107)的连接处之间预留开口形成侧开口(103),所述柱连接板(3)焊接固定在钢柱(1)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为槽口朝向井道单元(10)外侧的槽钢,且其两端焊接有位于其内侧的梁连接板(4),与第一钢壁(101)第二钢壁(107)所对应的钢梁(2),分别通过梁连接板(4)与第一钢壁(101)和第二钢壁(107)连接固定,所述钢梁(2)的槽底则与翼板(102)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电梯井道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连接在钢柱(1)上端的钢梁(2),其上部凸出在钢柱(1)的上方,所述翼板(102)的上端与对应钢梁(2)的槽底的下部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钢壁(101)和第二钢壁(107)的上端与对应的梁连接板(4)的下部连接固定;连接在钢柱(1)下端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