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坐便器便座,包括水路切换装置和喷嘴。喷嘴包括第一喷头、第二喷头、第三喷头以及第四喷头。水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分流阀和第二分流阀,第一分流阀和第二分流阀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接往第一喷头、第二喷头、第三喷头以及第四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一进四出的水路控制方式,解决了现时多水路输出的电坐便器便座喷洗功能不可靠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坐便器便座
本技术涉及电坐便器便座水路设计的
,IPC分类属于E03D9/08。
技术介绍
现有电坐便器便座的水路分配,通常是由单个水路选择阀,将水分配到不同管道完成的。每条管道分别对应一种电坐便器便座的功能,如妇洗、臀部清洗、喷嘴自洁等。如中国专利CN206941735U,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一进三出的水路选择阀,通过作为启闭件的密封盘(动阀片)和密封圈(静阀片)的配合,使所选水路连通。然而,这种方案并不满足现时电坐便器便座功能增多的需求,原因有二:一、功能增多意味着控制水路增多,即静阀片上的出水口增多。若出水口超过三个,在切换水路时,有可能出现“串水”的现象,即动阀片从当前工位转动到目标工位途中,有可能会经过另一工位,在那个瞬间另一工位对应的水路连通,导致有少量水喷出,影响产品可靠性。二、基于产品一体化的考虑,水路选择阀一般还兼有调节流量的功能。常见地,静阀片上的出水口被设计成宽度逐渐收窄的月牙形或阶梯形。受限于静阀片本身的面积,在出水口超过三个,且部分出水口是上述月牙形或台阶形等异形时,每个出水口之间的间隔就较小,动、静阀片之间的密封性能变差,严重影响产品可靠性。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的水路选择阀进行改进。其它有关术语和公知常识,可参见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年或1997年版的《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2009年版的《液压工程师技术手册》以及国家标准GB/T21265-2008《阀门术语》和GB/T23131-2019《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坐便器便座》。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坐便器便座,实现一进四出的水路控制方式,解决了现时多水路输出的电坐便器便座喷洗功能不可靠的问题。一种电坐便器便座,包括喷嘴及控制向所述喷嘴通水的水路切换装置。喷嘴包括第一喷头、第二喷头、第三喷头以及第四喷头。水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分流阀和第二分流阀,第一分流阀和第二分流阀的进水口均接往水源,第一分流阀的出水口接往第一喷头,第二分流阀的出水口接往第二喷头和第三喷头;第一分流阀或第二分流阀的出水口接往第四喷头。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电坐便器便座,包括水路切换装置和喷嘴。喷嘴包括第一喷头、第二喷头、第三喷头以及第四喷头。水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分流阀和第二分流阀,第一分流阀的进水口接往水源,第一分流阀的出水口接往第四喷头以及第二分流阀的进水口,第二分流阀的出水口接往第一喷头、第二喷头以及第三喷头。具体地,所述第一分流阀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阀杆、第一阀体、第一动阀片和第一静阀片;第一阀杆可转动地伸入第一阀体,第一阀杆在第一阀体外的一端与第一电机连接,在第一阀体内的一端与作为启闭件的第一动阀片连接,第一阀杆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带动第一动阀片转动;第一阀体侧壁设有进水口,第一阀体底部设有出水口;固定设置在第一阀体底部隔开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第一静阀片,开设有1个以上使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贯通的通孔;开有第一过水孔的第一动阀片覆盖于第一静阀片一端面,该第一过水孔随着第一动阀片的转动,在任何时刻最多只与第一静阀片上的一个通孔贯通。具体地,所述第二分流阀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阀杆、第二阀体、第二动阀片和第二静阀片;第二阀杆可转动地伸入第二阀体,第二阀杆在第二阀体外的一端与第二电机连接,在第二阀体内的一端与作为启闭件的第二动阀片连接,第二阀杆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带动第二动阀片转动;第二阀体侧壁设有进水口,第二阀体底部设有出水口;固定设置在第二阀体底部隔开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第二静阀片,开设有1个使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贯通的通孔;开有第二过水孔的第二动阀片覆盖于第二静阀片一端面,该第二过水孔随着第二动阀片的转动,在任何时刻最多只与第二静阀片上的一个通孔贯通。本技术提供的电坐便器便座,有如下优点:1、使用两个分流阀,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水路形式实现一进四出的分流效果,与单个分流阀实现同等效果的情况相比,本方案中单个分流阀的工艺要求有所降低,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2、各功能的流量调节范围大,控制更精细。3、不同出水口间相互的密封性良好,产品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两个分流阀并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中两个分流阀并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中两个分流阀串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第一分流阀的剖面图;图5是实施例3中第一分流阀的剖面图;图6是实施例3中第二分流阀的剖面图;图7是实施例1的水路原理图;图8是实施例2的水路原理图;图9是实施例3的水路原理图;图10是实施例4的水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请参阅图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坐便器便座,包括喷嘴(10)及控制向所述喷嘴通水的水路切换装置;喷嘴(10)包括第一喷头(11)、第二喷头(12)、第三喷头(13)以及第四喷头(14);其特征在于,水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分流阀(21)和第二分流阀(22),第一分流阀(21)和第二分流阀(22)的进水口均接往水源,第一分流阀(21)的出水口接往第一喷头(11),第二分流阀(22)的出水口接往第二喷头(12)和第三喷头(13);第一分流阀(21)或第二分流阀(22)的出水口接往第四喷头(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坐便器便座,包括喷嘴(10)及控制向所述喷嘴通水的水路切换装置;喷嘴(10)包括第一喷头(11)、第二喷头(12)、第三喷头(13)以及第四喷头(14);其特征在于,水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分流阀(21)和第二分流阀(22),第一分流阀(21)和第二分流阀(22)的进水口均接往水源,第一分流阀(21)的出水口接往第一喷头(11),第二分流阀(22)的出水口接往第二喷头(12)和第三喷头(13);第一分流阀(21)或第二分流阀(22)的出水口接往第四喷头(14)。
2.一种电坐便器便座,包括喷嘴(10)及控制向所述喷嘴通水的水路切换装置;喷嘴(10)包括第一喷头(11)、第二喷头(12)、第三喷头(13)以及第四喷头(14);其特征在于,水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分流阀(21)和第二分流阀(22),第一分流阀(21)的进水口接往水源,第一分流阀(21)的出水口接往第四喷头(14)以及第二分流阀(22)的进水口,第二分流阀(22)的出水口接往第一喷头(11)、第二喷头(12)以及第三喷头(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坐便器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阀(21)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阀杆(211)、第一阀体(212)、第一动阀片(213)和第一静阀片(214);第一阀杆(211)可转动地伸入第一阀体(212),第一阀杆(211)在第一阀体(212)外的一端与第一电机连接,在第一阀体(212)内的一端与作为启闭件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竞波,郑立楷,林卫文,
申请(专利权)人:地尔肠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