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纤分布式扰动传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传感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纤分布式扰动传感系统。
技术介绍
光纤分布式扰动传感系统往往采用光学干涉测量技术,能测量整个光纤长度维度上的相位扰动信号随时间的变化,具有灵敏度高、检测距离远、易于安装维护等优点,在周界安防、管道监测、海缆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光纤分布式扰动传感系统常采用各种干涉仪及其组合实现扰动检测和定位,如双萨格奈克干涉仪(专利CN101487723)、双马赫-曾德干涉仪(专利CN101008583)等。专利CN101008583提出的基于双向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分布式扰动传感系统,利用扰动信号在双向马赫-曾德干涉仪的两臂上传输的时间差,得到扰动点的位置,灵敏度较高,实时性强,但应用于远距离分布式扰动检测时,应考虑马赫-曾德干涉仪双臂偏振态差异导致的干涉信号衰弱问题,需要在光路系统中增加偏振控制,如专利CN103149639所述。且此分布式扰动传感系统需要4根光纤实现信号检测和传输,其中两根光纤作为干涉仪双臂传感光纤,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纤分布式扰动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波长光源(1)、光强度调制器(2)、光隔离器(3)、光分束器(4)、第一个波分复用器(5)、第二个波分复用器(6)、第一个迈克尔逊干涉仪(7)、第二个迈克尔逊干涉仪(8)、第一个扰动信号解调模块(9)、第二个扰动信号解调模块(10)、扰动信号定位模块(11)、扰动传感光纤(12)和光信号传输光纤(13),双波长光源(1)、光强度调制器(2)、光隔离器(3)和光分束器(4)的输入输出端口依次相连,第一个波分复用器(5)和第二个波分复用器(6)的PASS端分别与光分束器(4)的两个输出端口相连,第一个波分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纤分布式扰动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波长光源(1)、光强度调制器(2)、光隔离器(3)、光分束器(4)、第一个波分复用器(5)、第二个波分复用器(6)、第一个迈克尔逊干涉仪(7)、第二个迈克尔逊干涉仪(8)、第一个扰动信号解调模块(9)、第二个扰动信号解调模块(10)、扰动信号定位模块(11)、扰动传感光纤(12)和光信号传输光纤(13),双波长光源(1)、光强度调制器(2)、光隔离器(3)和光分束器(4)的输入输出端口依次相连,第一个波分复用器(5)和第二个波分复用器(6)的PASS端分别与光分束器(4)的两个输出端口相连,第一个波分复用器(5)和第二个波分复用器(6)的REFLECT端分别与第一个扰动信号解调模块(9)和第二个扰动信号解调模块(10)相连,第一个迈克尔逊干涉仪(7)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第一个波分复用器(5)的COMMOM端和扰动传感光纤(12)的一端相连,第二个迈克尔逊干涉仪(8)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扰动传感光纤(12)的另一端和光信号传输光纤(13)的一端相连,光信号传输光纤(13)的另一端与第二个波分复用器(6)的COMMOM端相连,第一个扰动信号解调模块(9)和第二个扰动信号解调模块(10)的输出与扰动信号定位模块(11)的输入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纤分布式扰动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迈克尔逊干涉仪(7)和第二个迈克尔逊干涉仪(8)由50/50光纤耦合器(701)、第一个90°法拉第旋转镜(702)、光纤延迟线圈(703)和第二个90°法拉第旋转镜(704)组成,第一个迈克尔逊干涉仪(7)和第二个迈克尔逊干涉仪(8)具有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樟海,张红,徐汉锋,谢勇,王潇,张自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