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农业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其中,农业智能监测方法包括:为无人机设置目标区域的监测路线,其中,监测路线至少包括第一监测路与第二监测路线;第一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一监测位置,第二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二监测位置;通过无人机沿第一监测路线进行飞行,获取第一监测路线中每一个第一监测位置的第一监测数据;通过无人机沿第二监测路线进行飞行,获取第二监测路线中每一个第二监测位置的第二监测数据;根据第一监测数据与第二监测数据,确定目标区域的监测信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监测效率过低的问题,以达到显著改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监测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业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农业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农业生产区域需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工作,以实时获取区域内作物生长状况,异常状况,以及诸如温度、湿度等相关农业生产信息等。现有技术中,对于农业生产的区域内的监控操作往往需由人工进行,其需耗费相当的人力与时间成本。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监测效率过低的问题,相关技术中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农业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监测效率过低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农业智能监测方法,包括:为无人机设置目标区域的监测路线,其中,所述监测路线至少包括第一监测路与第二监测路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与所述第二监测路线彼此不发生重合;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一监测位置,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二监测位置,任一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任一所述第二监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一监测位置的第一监测数据;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二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二监测位置的第二监测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与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监测信息。可选地,所述为无人机设置目标区域的监测路线包括:将所述目标区域按照预设规则拆分为多个目标子区域;根据第一排序规则对于多个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排序,将沿所述第一排序规则通过所述多个目标子区域的路线设定为第一监测路线;根据第二排序规则对于多个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排序,将沿所述第二排序规则通过所述多个目标子区域的路线设定为第二监测路线。可选地,所述第一排序规则包括,将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目标子区域设置为相邻排序,将相邻两列目标子区域之间按照“S”形排序。可选地,所述第二排序规则包括,将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目标子区域设置为相邻排序,将相邻两行目标子区域之间按照“S”形排序。可选地,所述监测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温度监测设备、湿度监测设备、监控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农业智能监测装置,包括:设置模块,用于为无人机设置目标区域的监测路线,其中,所述监测路线至少包括第一监测路与第二监测路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与所述第二监测路线彼此不发生重合;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一监测位置,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二监测位置,任一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任一所述第二监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第一监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一监测位置的第一监测数据;第二监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二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二监测位置的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与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监测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通过本专利技术,由于可以为无人机设置目标区域的监测路线,其中,所述监测路线至少包括第一监测路与第二监测路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与所述第二监测路线彼此不发生重合;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一监测位置,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二监测位置,任一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任一所述第二监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一监测位置的第一监测数据;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二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二监测位置的第二监测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与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监测信息。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监测效率过低的问题,以达到显著改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监测效率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农业智能监测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农业智能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农业智能监测方法,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农业智能监测方法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农业智能监测方法包括:S101,为无人机设置目标区域的监测路线,其中,所述监测路线至少包括第一监测路与第二监测路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与所述第二监测路线彼此不发生重合;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一监测位置,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二监测位置,任一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任一所述第二监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S102,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一监测位置的第一监测数据;S103,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二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二监测位置的第二监测数据;S104,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与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监测信息。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农业智能监测方法,由于可以为无人机设置目标区域的监测路线,其中,所述监测路线至少包括第一监测路与第二监测路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与所述第二监测路线彼此不发生重合;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一监测位置,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二监测位置,任一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任一所述第二监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一监测位置的第一监测数据;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二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二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业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为无人机设置目标区域的监测路线,其中,所述监测路线至少包括第一监测路与第二监测路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与所述第二监测路线彼此不发生重合;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一监测位置,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二监测位置,任一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任一所述第二监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n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一监测位置的第一监测数据;/n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二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二监测位置的第二监测数据;/n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与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监测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无人机设置目标区域的监测路线,其中,所述监测路线至少包括第一监测路与第二监测路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与所述第二监测路线彼此不发生重合;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一监测位置,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包括多个第二监测位置,任一所述第一监测位置与任一所述第二监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
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一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一监测位置的第一监测数据;
通过所述无人机沿所述第二监测路线进行飞行,通过搭载于所述无人机之上的监测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监测路线中每一个所述第二监测位置的第二监测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与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监测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无人机设置目标区域的监测路线包括:
将所述目标区域按照预设规则拆分为多个目标子区域;
根据第一排序规则对于多个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排序,将沿所述第一排序规则通过所述多个目标子区域的路线设定为第一监测路线;
根据第二排序规则对于多个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排序,将沿所述第二排序规则通过所述多个目标子区域的路线设定为第二监测路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序规则包括,将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目标子区域设置为相邻排序,将相邻两列目标子区域之间按照“S”形排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序规则包括,将同一行中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项义,
申请(专利权)人:汪项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