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污泥生物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18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泥生物修复装置,通过多个所述微生物载体上产生的微生物与所述混合罐内的污泥接触,从而对污泥进行降解和净化处理,同时所述驱动件动作,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从而所述杆体、所述连接片和所述连接条对所述混合罐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多个所述杆体的设置,能够增加与所述混合罐内的污泥的接触面积加强对污泥的搅拌效果,并且在所述连接条和呈V型结构设置的所述连接片的配合作用下,能够进一步提升搅拌效果,能够对所述混合罐内的污泥进行更好更充分的搅动,使得污泥能够充分与多个所述微生物载体上微生物接触,从而对污泥起到良好的降解、净化和修复作用,提升污泥生物修复装置对污泥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污泥生物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污染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污泥生物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工业不断发展,生活废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大量未经过处理的废水进入江河湖泊,由于河道的自净能力有限,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河道里污泥产生臭味,目前对于河道里的产生臭味的污泥采用挖掘机挖掘至污泥生物修复装置内,但是现有的污泥生物修复装置对污泥的处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污泥生物修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泥生物修复装置对污泥的处理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河道污泥生物修复装置,包括支架、壳体、混合罐、加热件、进料管、出料管、驱动件、转轴、混合组件和微生物修复组件,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罐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混合罐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分别与所述混合罐连通,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加热腔,并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污泥生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支架、壳体、混合罐、加热件、进料管、出料管、驱动件、转轴、混合组件和微生物修复组件,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罐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混合罐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分别与所述混合罐连通,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加热腔,并置于所述混合罐内,所述混合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n每个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杆体、连接片和连接条,所述杆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杆体分别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多个杆体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线方向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泥生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架、壳体、混合罐、加热件、进料管、出料管、驱动件、转轴、混合组件和微生物修复组件,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罐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混合罐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分别与所述混合罐连通,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加热腔,并置于所述混合罐内,所述混合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每个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杆体、连接片和连接条,所述杆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杆体分别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多个杆体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线方向依次均匀分布,所述连接片呈V型结构设置,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杆体固定连接,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杆体之间,所述连接条分别与每个所述杆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杆体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微生物修复组件包括支撑板和微生物载体,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混合罐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混合罐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转轴的上方,所述微生物载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微生物载体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泥生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组件还包括U型杆,所述U型杆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转轴的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污泥生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组件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帅陈述蔚徐晓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世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