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水治理用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17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治理用净化装置,涉及环保工程领域,包括初次沉淀池、转鼓过滤机、隔油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缺氧水解池、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转鼓过滤机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初次沉淀池顶部出水口连接,转鼓过滤机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隔油沉淀池中部进水口连接;隔油沉淀池中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水解酸化池顶部进水口连接;水解酸化池顶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缺氧水解池顶部进水口连接;缺氧水解池底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曝气池底部进水口连接;曝气池顶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二次沉淀池顶部进水口连接;二次沉淀池顶部出水口连接有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道废水处理程序,多方位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净化,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废水治理用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工业废水治理用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及冷却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由于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因此要开发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并根据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和浓度,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进行处置后,才可排放。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功能相对单一,往往只通过少数几种废水净化设备对废水进行处理,只能对部分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废水的处理效果不够理想,排放后对环境依旧会造成较大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废水治理用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废水治理用净化装置,包括初次沉淀池、转鼓过滤机、隔油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缺氧水解池、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所述转鼓过滤机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初次沉淀池顶部出水口连接,所述转鼓过滤机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隔油沉淀池中部进水口连接;所述初次沉淀池与转鼓过滤机连接的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隔油沉淀池顶部通过水管连接有浮油池;所述隔油沉淀池中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水解酸化池顶部进水口连接;所述隔油沉淀池与水解酸化池连接的水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单向阀和第二水泵;所述水解酸化池顶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缺氧水解池顶部进水口连接;所述缺氧水解池底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曝气池底部进水口连接;所述缺氧水解池与曝气池连接的水管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电磁阀;所述曝气池内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根呈竖直设置的转管,转管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曝气池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顶端电机轴穿过曝气池底壁且通过密封轴承与曝气池底壁转动连接,所述减速电机电机轴顶端从转管底端延伸至转管内且通过密封圈与转管固定连接;所述曝气池顶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二次沉淀池顶部进水口连接;所述二次沉淀池顶部出水口连接有水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初次沉淀池内顶部设置有凸缘,凸缘上方放置有栅格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栅格板顶部设置有拉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有鼓风机,鼓风机出风端固定连接有注风管,注风管从转管顶端延伸至转管内且通过密封轴承与转管转动连接;所述转管侧壁底部设置有通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解酸化池和缺氧水解池顶部封闭。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污泥池,污泥池顶部进料口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通过支管分别与初次沉淀池、隔油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底壁连接,所述支管上分别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排污管靠近污泥池的管段处安装有污泥泵。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减速电机带动转管转动从而对曝气池内的水和污泥进行搅拌,使得废水和污泥接触更充分,提高氧气量,从而提高曝气效果;2、转管侧壁底部设置有通孔,通过鼓风机向转管内注入空气,从而向曝气池内注氧,配合转管转动,氧气分布更均匀,进一步提高曝气效果;3、通过水解酸化池与A/O工艺法相结合,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具有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具有良好的脱氮能力和去除有机物能力;4、通过设置多道废水处理程序,多方位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净化,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实现了废水的达标排放,同时降低了外排水对环境的影响;5、废水处理完成后,打开电磁阀即可将初次沉淀池、隔油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的沉淀物送入污泥池内,方便后续处理,更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曝气池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注释:1-初次沉淀池、2-栅格板、3-第一水泵、4-转鼓过滤机、5-隔油沉淀池、6-浮油池、7-第一单向电磁阀、8-第二水泵、9-水解酸化池、10-缺氧水解池、11-第二单向电磁阀、12-曝气池、13-减速电机池、14-转管、15-搅拌叶片、16-鼓风机、17-注风管、18-二次沉淀池、19-排污管、20-电磁阀、21-污泥泵、22-污泥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对本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工业废水治理用净化装置,包括初次沉淀池1、转鼓过滤机4、隔油沉淀池5、水解酸化池9、缺氧水解池10、曝气池12和二次沉淀池18;所述初次沉淀池1内顶部设置有凸缘,凸缘上方放置有栅格板2,废水注入初次沉淀池1时先经过栅格板2将大部分漂浮物等固体杂质过滤;所述栅格板2顶部设置有拉环,方便对栅格板2进行更换或清理;经栅格板2过滤后的污水在初次沉淀池1内进行沉淀;所述转鼓过滤机4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初次沉淀池1顶部出水口连接,所述转鼓过滤机4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隔油沉淀池5中部进水口连接;所述初次沉淀池1与转鼓过滤机4连接的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3,初次沉淀后的废水通过第一水泵3输送经过转鼓过滤机3进一步去除体积更小的杂质后流入隔油沉淀池5;所述隔油沉淀池5顶部通过水管连接有浮油池6,废水在隔油沉淀池5内进行隔油、沉渣,漂浮的废油、漂浮物等流入浮油池6内进行收集,方便后续处理;所述隔油沉淀池5中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水解酸化池9顶部进水口连接;所述隔油沉淀池5与水解酸化池9连接的水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单向阀7和第二水泵8,避免废水回流;所述水解酸化池9顶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缺氧水解池10顶部进水口连接;所述缺氧水解池10底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曝气池12底部进水口连接;所述缺氧水解池10与曝气池12连接的水管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电磁阀11;所述曝气池12内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根呈竖直设置的转管14,转管14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15;所述曝气池12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减速电机13,减速电机13顶端电机轴穿过曝气池12底壁且通过密封轴承与曝气池12底壁转动连接,所述减速电机13电机轴顶端从转管14底端延伸至转管14内且通过密封圈与转管14固定连接;通过减速电机13带动转管14转动从而对曝气池12内的水和污泥进行搅拌,使得废水和污泥接触更充分,提高氧气量,从而提高曝气效果;还包括有鼓风机16,鼓风机16出风端固定连接有注风管17,注风管17从转管14顶端延伸至转管14内且通过密封轴承与转管14转动连接;所述转管14侧壁底部设置有通孔,通过鼓风机16向转管14内注入空气,从而向曝气池12内注氧,配合转管14转动,氧气分布更均匀,进一步提高曝气效果;所述曝气池12顶部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废水治理用净化装置,包括初次沉淀池(1)、转鼓过滤机(4)、隔油沉淀池(5)、水解酸化池(9)、缺氧水解池(10)、曝气池(12)和二次沉淀池(18);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过滤机(4)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初次沉淀池(1)顶部出水口连接,所述转鼓过滤机(4)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隔油沉淀池(5)中部进水口连接;所述初次沉淀池(1)与转鼓过滤机(4)连接的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3);所述隔油沉淀池(5)顶部通过水管连接有浮油池(6);所述隔油沉淀池(5)中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水解酸化池(9)顶部进水口连接;所述隔油沉淀池(5)与水解酸化池(9)连接的水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单向阀(7)和第二水泵(8);/n所述水解酸化池(9)顶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缺氧水解池(10)顶部进水口连接;所述缺氧水解池(10)底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曝气池(12)底部进水口连接;所述缺氧水解池(10)与曝气池(12)连接的水管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电磁阀(11);所述曝气池(12)内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根呈竖直设置的转管(14),转管(14)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15);所述曝气池(12)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减速电机(13),减速电机(13)顶端电机轴穿过曝气池(12)底壁且通过密封轴承与曝气池(12)底壁转动连接,所述减速电机(13)电机轴顶端从转管(14)底端延伸至转管(14)内且通过密封圈与转管(14)固定连接;所述曝气池(12)顶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二次沉淀池(18)顶部进水口连接;所述二次沉淀池(18)顶部出水口连接有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废水治理用净化装置,包括初次沉淀池(1)、转鼓过滤机(4)、隔油沉淀池(5)、水解酸化池(9)、缺氧水解池(10)、曝气池(12)和二次沉淀池(18);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过滤机(4)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初次沉淀池(1)顶部出水口连接,所述转鼓过滤机(4)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隔油沉淀池(5)中部进水口连接;所述初次沉淀池(1)与转鼓过滤机(4)连接的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3);所述隔油沉淀池(5)顶部通过水管连接有浮油池(6);所述隔油沉淀池(5)中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水解酸化池(9)顶部进水口连接;所述隔油沉淀池(5)与水解酸化池(9)连接的水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单向阀(7)和第二水泵(8);
所述水解酸化池(9)顶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缺氧水解池(10)顶部进水口连接;所述缺氧水解池(10)底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曝气池(12)底部进水口连接;所述缺氧水解池(10)与曝气池(12)连接的水管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电磁阀(11);所述曝气池(12)内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根呈竖直设置的转管(14),转管(14)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15);所述曝气池(12)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减速电机(13),减速电机(13)顶端电机轴穿过曝气池(12)底壁且通过密封轴承与曝气池(12)底壁转动连接,所述减速电机(13)电机轴顶端从转管(14)底端延伸至转管(14)内且通过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芳纪发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川元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