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07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塔机拆装慢,不适用风电建设要求用快速拆装要求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限位开关、防倾架和拉拽机构,限位开关安设于人字架上,防倾架与人字架铰接,拉拽机构链接防倾架和人字架,且与人字架和/或防倾架可拆卸连接,拉拽机构与人字架的连接处位于防倾架与人字架的连接处上方,起重臂撞击防倾架,使其内的内撑杆移动,与限位开关碰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拆卸方便,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
技术介绍
风电建设中,起吊设备就位后,一台风机的安装也就仅仅需要几钩,如果施工现场组织安排合理,不考虑天气等特殊情况,安装一台风机一般需要一到两天就可完成。在整个的风机安装周期内,起吊设备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频繁的安装、拆卸和运输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塔机一般包括人字架、防后顷装置和起重臂,防后倾装置设置于起重臂和人字架之间,用于防止起重臂转动角度过大,发生后倾危险。申请号为CN201110430972.0的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公开了采用防后倾装置的塔机结构,防后倾装置通过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防后倾装置和人字架。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防后倾装置拆装较慢,无法适用于风电建设中快速转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后倾装置拆装较慢,无法适用风电建设中快速转场的要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包括限位开关、防倾架和限制所述防倾架移动的拉拽机构,所述限位开关和所述防倾架安设于人字架的中部,所述防倾架与人字架铰接,所述拉拽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防倾架和人字架,且人字架和所述防倾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拉拽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拉拽机构与人字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防倾架与人字架的连接处上方,所述防倾架包括防倾杆,所述防倾杆包括内撑杆、主弦杆和压簧,所述压簧和所述主弦杆套设于所述内撑杆上,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弦杆和所述内撑杆抵接,所述内撑杆受起重臂挤压下,能够沿着所述主弦杆的内壁向所述限位开关方向移动,与所述限位开光碰撞。优选地,所述防倾架上设置有防止所述压簧脱落的挡件。优选地,所述防倾架还包括连接杆和斜杆,所述防倾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防倾杆,任意所述防倾杆均通过一个所述斜杆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以加强所述防倾架的结构强度,所述连接杆与人字架铰接。优选地,所述拉拽机构包括依次链接的花兰螺丝、链条和卸扣,所述拉拽机构通过所述卸扣与所述防倾架连接,所述拉拽机构通过所述花兰螺丝与人字架链接。优选地,所述挡件设置为焊接于所述内撑杆上的圆板,所述内撑杆的轴线穿过所述圆板的轴心,所述圆板的半径大于所述压簧的外径,所述主弦杆的外径大于所述压簧的外径,且所述主弦杆的内径小于所述压簧的内径。优选地,所述内撑杆还包括焊接于其上靠近起重臂一端的碰撞板,起重臂抵接碰撞板,并通过所述碰撞板推动所述内撑杆沿所述主弦杆的内壁长度方向移动,以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优选地,所述挡件为活动设置于所述内撑杆上的圆板,所述内撑杆上靠近起重臂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内撑杆铰接,以使所述弧形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内撑杆轴向转动,所述弧形板转动过程中能够抵接所述圆板,以限制所述弧形板的转动范围。优选地,所述内撑杆的外壁上焊接有挡条,所述主弦杆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拉拽机构用的固定条和固定环以及匹配所述挡条的限位滑道,所述挡条能够沿着所述限位滑道移动,以限制所述内撑杆和所述主弦杆相对移动的活动范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防倾架的防倾杆包括内撑杆和套设于内撑杆上的主弦杆及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与主弦杆和内撑杆抵接,内撑杆受起重臂挤压下,能够沿着主弦杆的内壁向限位开关方向移动,以与限位开光碰撞,防倾架的一端与人字架铰接,另一端通过拉拽机构与人字架连接,使用者通过松开拉拽机构,使防倾架收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塔机防后倾装置结构图;图2为防倾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防倾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拉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防倾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拆装时拉拽机构与主弦杆的配合关系图;图中:1、限位开关;2、防倾架;21、内撑杆;22、主弦杆;23、压簧;3、拉拽机构;31、花兰螺丝;32、链条;33、卸扣;4、人字架;5、起重臂;6、固定条;7、限位滑道;8、圆板;9、弧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塔式起重机的防后倾装置是阻止起重臂5(臂架)后倾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种具有较强缓冲能力的吸能装置,防后倾装置在与起重臂5碰撞中,能够充分吸收起重臂5动能,有效减振,最终阻止起重臂5后倾。在风电建设中,每台风机安装周期短、塔机循环使用装拆频繁,为了适应塔机快速转场的效率要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采用带压簧23缓冲的防倾杆配合限位开关1的方式,双重保护,阻止起重臂5后倾。具体而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如图1-4所示,其包括限位开关1、防倾架2和限制防倾架2移动的拉拽机构3,防倾架2的一端与人字架4铰接,使防倾架2相对于人字架4转动过程中能够转至与人字架4近似平行,方便运输,防倾架2的另一端通过拉拽机构3与人字架4可拆卸连接,防后倾装置工作时,防倾架2、人字架4和拉拽机构3形成三角形框架,达到稳定状态;拆卸和运输时,使用者通过拉拽机构3断开,使人字架4受自重作用下转至与人字架4贴合平行,方便运输,安全快速。防倾架2包括防倾杆,防倾杆包括内撑杆21、主弦杆22和压簧23,主弦杆22和压簧23依次套设于内撑杆21上,能够沿着内撑杆21的外壁往返移动。主弦杆22为中空结构,内撑杆21插入主弦杆22内,能够沿着内撑杆21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压簧23的两端分别与主弦杆22和内撑杆21抵接,内撑杆21受起重臂5挤压下,能够沿着主弦杆22的长度方向向限位开关1移动,与限位开光碰撞,控制起重臂5的工作状态。限位开关1和防倾杆均设置于人字架4的中部,且防倾杆的安设角度应保证内撑杆21沿着主弦杆22的长度方向移动过程中,能够碰触限位开关1,使限位开关1断开电源,起重臂5转动停止,即限位开关1位于防倾杆安设好后的延长线上,以使内撑杆21能够碰撞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为标准件,受碰撞后能够断开塔机带动起重臂的转动,防倾架2还包括连接杆和斜杆,防倾架2的两端均焊接有防倾杆,斜杆的数量匹配防倾杆的数量设置,斜杆的两端分别连接防倾杆和连接杆,防倾杆、连接杆和斜杆呈三角状,以加强防倾架2的结构强度,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开关、防倾架和限制所述防倾架移动的拉拽机构,所述限位开关和所述防倾架安设于人字架的中部,所述防倾架与人字架铰接,所述拉拽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防倾架和人字架,且人字架和所述防倾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拉拽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拉拽机构与人字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防倾架与人字架的连接处上方,所述防倾架包括防倾杆,所述防倾杆包括内撑杆、主弦杆和压簧,所述压簧和所述主弦杆套设于所述内撑杆上,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弦杆和所述内撑杆抵接,所述内撑杆受起重臂挤压下,能够沿着所述主弦杆的内壁向所述限位开关方向移动,与所述限位开关碰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开关、防倾架和限制所述防倾架移动的拉拽机构,所述限位开关和所述防倾架安设于人字架的中部,所述防倾架与人字架铰接,所述拉拽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防倾架和人字架,且人字架和所述防倾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拉拽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拉拽机构与人字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防倾架与人字架的连接处上方,所述防倾架包括防倾杆,所述防倾杆包括内撑杆、主弦杆和压簧,所述压簧和所述主弦杆套设于所述内撑杆上,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弦杆和所述内撑杆抵接,所述内撑杆受起重臂挤压下,能够沿着所述主弦杆的内壁向所述限位开关方向移动,与所述限位开关碰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架上设置有防止所述压簧脱落的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架还包括连接杆和斜杆,所述防倾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防倾杆,任意所述防倾杆均通过一个所述斜杆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以加强所述防倾架的结构强度,所述连接杆与人字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塔机防后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拽机构包括依次链接的花兰螺丝、链条和卸扣,所述拉拽机构通过所述卸扣与所述防倾架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霖张敏王健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利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